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3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2022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12/22 18:0:3

一、教材知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忽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有删改)文本二:
          写实小说努力营造符合现实的逻辑,在富于生活实感的艺术世界中,塑造符合真实生活样态的艺术形象。它以艺术虚构的假造成逼似生活的真,以诉诸想象的艺术幻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获得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贴近感,从而受到深深的感染。
          写意艺术则需要变形,需要荒诞。如果说写实小说紧贴着生活真实的样态,是再现的艺术,那么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样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写道:“逼真的原则本身限制束缚体现某类观念的需要……那幻想就获得摆脱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创造幻想的权利。”写意小说的作家正是利用这一权利,为所要表现的精神、观念、情感——即所谓“意”——创造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形象。在“意”和“象”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艺术关系和联系,使前者得到充分巧妙的艺术表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祥的叹息声”中既有别里科夫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的胆小,也有什么事都会让他心慌得很的多疑。
    B.极力维护现状的别里科夫偶尔也会从套子里钻出来呼吸,他决定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是走出“套子”的尝试。
    C.为了避免自己和科瓦连科的谈话被人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来,别里科夫慎重地选择向上汇报,这是一种善意的通告。
    D.契诃夫运用直白、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华连卡浪漫气息与生命活力,与别里科夫的猥琐、胆小、迂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诃夫用比喻代替详细的肖像描写,是为了塑造像别里科夫这一类“套中人”的群体的形象。
    B.作者对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的批判多于同情,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
    C.写实小说塑造的形象符合真实生活样态,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突破生活样态。
    D.《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典型的写实小说,《促织》《变形记》是典型的写意小说。
    (3)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别里科夫相关的心理活动。
    (4)请根据你对文本二“写实”“写意”的理解,分析文本一的写实与写意。

    组卷:26引用:7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契诃夫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救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名叫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振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约定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
          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
          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紧扣题目,渲染别里科夫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套子,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他躲避现实生活这特点,为下文内容作了铺垫。
    B.别里科夫可恶又可怜,他干涉别人的生活,限制他人自由,思想扭曲,而自己又无法做到享受正常生活,每天担惊受怕。
    C.小说结尾意犹未尽,发人深思,说明别里科夫不是一种孤立的、个别的社会现象,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D.小说写的是平常生活,却直指人物精神状态,以辛辣的笔触直接抨击社会的丑恶,这和鲁迅作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有相似之处。
    (2)本文画线部分是怎样表现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华连卡姐弟并不是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华连卡姐弟在文中的作用。

    组卷:17引用:5难度:0.6
  • 3.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4.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组卷:1引用:2难度:0.6
  • 5.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组卷:4引用:4难度:0.5
  • 6.《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钱用,你太拘泥于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你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您牙疼三天,我内人准你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眼眶湿润,下巴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了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两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要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了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的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有支取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里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
    “merci(法语: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您,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您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个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悟想到: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实际代表着当时有权势的人,小说写“我”随意克扣家庭老师工钱,家庭老师又不敢说什么,来说明当时沙皇统治的残酷,百姓们却逆来顺受。
    B.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是被压迫者的代表,她的行为充分代表了当时被压迫者的行为,不敢反抗,面对强权只能忍耐。
    C.本文主要是语言描写,也有动作、神态、心理和外貌描写。
    D.文章的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充分说明沙皇统治的残酷,人们的软弱。
    (2)文中两次写到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一言不发”,原因一样吗?
    (3)当“我”听到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谢谢”的时候,为什么憎恶起来?

    组卷:8引用:3难度:0.6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流放地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老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注]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着病,难受得很,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到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执事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被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我走啦,伙计……”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
          鞑靼人说:“上帝造人,是让他活着,让他高兴,让他发愁,让他痛苦,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你是石头,是泥土!”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嗥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有删改)[注]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主要是因为他不适应新环境。
    C.小说叙写了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2)小说中谢苗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组卷:4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