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8年单元测试卷(78)
发布:2024/12/17 1:30: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组卷:8引用:3难度:0.9 -
2.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36引用:41难度:0.9 -
3.如图为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34引用:49难度:0.9 -
4.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事实能说明粒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组卷:15引用:22难度:0.9 -
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的区别是( )
组卷:35引用:5难度:0.9 -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组卷:34引用:8难度:0.9 -
7.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组卷:64引用:103难度:0.9 -
8.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组卷:18引用:5难度:0.9 -
9.生活中好多事例可以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不属于这些事例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
27.观察A、B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A、B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2)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思考:比较/对比①冰 ②水 ③水蒸气中分子的特征和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相同,用“①=②=③”表示;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 F.表达与交流
(4)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
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A.B.
C.
D.
(5)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6)用化学符号填写:在乙装置实验中,变化的微粒是
(7)关于通电分解水试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生成氧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8)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文字表达式组卷:26引用:13难度:0.3 -
28.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浓氨水,罩上大烧杯,过一会儿,便可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了红色,一株“铁树”开满了“红花”。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组卷:203引用:6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