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二(上)暑假自主学习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方现代思想在界定人之为人时,通常将人视为具有心灵、能够思维的主体;人的存在的特征,突出体现为既与身体无关、又与环境无关的主体性。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美学上,就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美学:主体运用其心灵的先验能力构建表象,当心灵中的表象与主体的感受及其情感发生关联的时候,主体就根据其感受的愉悦与否作出审美判断,将能引发愉悦的表象判断为美的,反之则判断为丑的。按照这种美学思路,主体被极度高扬了,客体则被极度贬低了。简言之,现代主体性美学通过高扬主体性及其创造力,将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世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
          针对上述理论弊端,生态美学首先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也就是身在生态系统之中的存在:生态系统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是人类存在的母体。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将自身对于生态系统的责任理解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将自身使命理解为帮助生态系统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共生状态。按照生态美学的思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无度利用的资源,而是人类得以产生且赖以生存的本源。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正是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生态美学展开了对于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美”与“审美”都是极其光辉灿烂的字词,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地居于价值序列之首。但是,从生态审美的高度来看,生态美学的理论思考多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生态健康,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美学则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审美互动,清醒而自觉地考察人审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严肃地反思和批判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生态美学看到,人们少考虑审美偏好的生态后采,因而造成了对于环境的极大破坏。比如,人们通常喜欢整整齐齐的草坪,通常用“杂草丛生”来贬低一个地方的审美价值;然而,草坪的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化肥,对于淡水资源奇缺的地区来说,草坪审美偏好却成了生态破坏的重要诱因。简言之,生态美学在认真反思形成人类审美偏好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健康为价值标准,将事物的生态价值放在审美价值之前,通过探讨审美偏好与生态灾难之间的关系,反思和批判人类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努力倡导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使美学在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程相占《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康德是西方的主体性美学的代表,他认为人的存在与环境没有关系,主张人要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并隔断与自然界的联系。
    B.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美学的理论依据。人类存在于生态系统的母体中,只有人类才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的具体体现者。
    C.生态美学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是基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而展开的、从生态角度对于审美价值的重估。
    D.生态美学与其它美学理论的不同在于它倡导生态审美观,使美学得以完成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任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论述了美学对于保护生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B.文章用对比论证写出生态美学不同于主体性美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对人与生态系统的位置关系作了理性地阐释。
    C.文章指出了生态学与生态美学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各自不同的研究重点,表明了生态美学对于审美价值相关问题的独特思考。
    D.文章举例论证了人类审美偏好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这一生态美学的观点,简明扼要地表明了生态美学倡导生态审美观的认真思考。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体性美学的理念中,心灵是有先验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感受是否愉悦,对心灵中的表象做出美丑判断。
    B.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认为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这是对主体性美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C.在淡水资源奇缺的地区维护整整齐齐的草坪,并不符合生态健康的价值标准,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人类审美偏好的结果。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生态美学理论思考的参照之一。这种美学理论会严肃地反思和批判人的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媒体融合”上发力,并建立了各自的“方法论”,“侠客岛”“麻辣财经”等一批优秀融媒体品牌纷纷面世,共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矩阵。
          媒体融合虽然帮助许多传统媒体成功转型,但仍有一些媒体人在实践中遇到困惑,践行效果不佳。2月26日,第19期“网络传播沙龙”在北京举行,11位新闻业内实操干将、学界知名教授齐聚一堂,以“新形势新融媒”为主题,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最新观点与实战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侠客岛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新媒体品牌栏目,以敏锐的热点追踪能力和幽默的年轻化语态,多次创造了“10万+”效应。每当出现重大时政新闻事件,“侠客岛”都会把“高大上”的新闻变成普通人读得懂、喜欢读的文章。不抄段子、不做标题党,在极短的时间里,“侠客岛”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时政类公众号之一。
    (摘编自《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也迫在眉睫》,《东方财富网》2019年2月23日)
    材料二:

    你目前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你看图文和视频资讯的习惯是?
    (数据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
    材料三:
          微信公众号是目前传统媒体进行融合传播最主要的平台,但是位于新榜指数前500的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的情况,公众号破10万+的速度明显放缓,公众号流量红利期正在逐渐消逝,此外,微信、微博类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网易等资讯类,秒拍、美拍等视频类以及映客、花椒等直播类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也对市场进行了冲击。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当今信息革命中,我们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总体赶上了时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推动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整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在相当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摘编自《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人民日报》2019年1月25日)材料四: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重组着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组建了“一本政经”麻辣财经”等45个专业化、垂直化的品牌工作室,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覆盖用户7.86亿人次;新华社自主研发推出“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并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全力推进4K超高清电视技术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研发应用主动权,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日报社践行“深度融合、移动先行”理念,把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转型升级为一个覆盖2亿多海内外用户的全媒体传播平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的大手笔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摘编自《勇立潮头,推进全媒体时代“融合+”》,《人民网》2019年1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侠客岛”“麻辣财经”是媒体融合成功的典型案例,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如何使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B.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大媒体纷纷发力融合发展,这标志着“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C.微博、网易、美拍等新兴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使得微信公众号总体阅读数连续多月出现了下滑情况。
    D.人民日报全新改版、全彩印刷,推出融媒体工作室机制,做大做强报网十多种载体使用户激增至7.86亿人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中,传统媒体已经完全不具备和新媒体抗衡的能力。
    B.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使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其实媒体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互联网的利用问题。
    C.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社这些传统媒体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D.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虽然主流媒体手握的是“金话筒”,但若是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仍可能会被淘汰。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成功转型。

    组卷:2引用:3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蒿儿梁
    孙 犁
          一九四三年,敌人冬季“扫荡”开始了,杨纯医生带着五个伤员,和一个小女看护,名叫刘兰,转移到繁峙五台交界地方,住在北台脚下的成果庵里。五台山有五个台顶,北边的就叫北台。这是有名的高山,常年积雪不化,六月天走过山顶,遇见风雹,行人也会冻死。
          这几天情况紧急,区委书记夜里来通知杨医生,叫他往山上转移,住到蒿儿梁去。
          他的身上,东西已经不少。一支大枪,三十粒子弹,五个手榴弹,一个皮药包。两条米袋像围巾一样缠在他的脖子里。背上,他自己的被包耿着刘兰的被包。他挺身走着,山底子鞋拍啦啦沉重地响着。
    “杨医生,我们的药棉又不多了。”刘兰珉在后面说。
    “到葛儿梁,我们做。”
    “怎么着弄个消毒的小锅吧,做饭的大锅,真不好刷干净,老百姓也不愿意叫使!”
    “这也要到篇儿梁想办法。”
          刘兰又问:“伤号光吃莜麦不好吧?”
    “到蒿儿梁,开些细粮吃。”
    “蒿儿梁,蒿儿梁!到了蒿儿梁,我们找谁呀?”
    “找妇救会的主任。区委书记没说她叫什么名字,只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
          她不过二十五岁,披着一件男人的深黑面的黑羊皮袄,紫色的圆顶帽子装饰着珠花。她嘻嘻地笑着跑到南屋里来。她的相貌,和这一带那些好看的女人一样,白胖胖的脸,鲜红的嘴唇和白牙齿。
          杨纯说:“你就是主任呀?我们把你的房子占了。”
    “不要紧!”主任说,“老头子说你们来了,我真高兴。”
          地转身走了,踢着路上的雪和石子。转过山坡,她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回来,喊道:
    “杨同志,我们当家的病了,你去给他看看吧!”
          杨纯问:“什么病呀?”
    “准是受了风寒,你给他点洋药吃吧!”
          她那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里,惊起阵阵的回响。
          隔了一天,老人的病好了,可是情况更紧了,他和杨纯商量,在附近山里,找个严实地方,预备着伤员们转移。
          吃过晌午饭,他带着杨纯,从向西的一条山沟跑下去。
          到了山底,他们攀着那突出的石头和垂下来的荆条往上爬,半天才走进了那杉树林。他找着那条陡峭的小路,杨纯紧紧跟上去,身上反倒暖和起来,流着汗。主任的丈夫转脸告诉他:把你的扣子结好,帽子拉下来,到了山顶,你的手就伸不出来了。
          杨纯站在山顶上,他觉得是站在他们作战的边区的头顶上。千万条山谷,纵横在他的眼前。
          那山谷里起起伏伏,响着一种强烈的风声。冰雪伏藏在她的怀里,阳光照在地的脊梁上。瀑布,是为了养育她的儿女,永远流不尽的乳浆,现在结了冰,一直垂到她的脚底!
           忽然,主任的丈夫喊:“不好,你来看,敌人到了成果庵吗?”
          杨纯看见,在远远山脚下面,成果庵那里点起火,他断定敌人到了那里,天气还早,敌人可能还要往上赶,到蒿儿梁。他隐隐约约听见了山的下面有枪声,那是放哨人的警号!
          他们慌忙寻找下山的道路,主任的丈夫跑在前边。他们从雪上往下滑,石头和荆条撕碎了他们的衣裳,手上流着血。
          当他们跑进那通到村里去的山沟,他们迎见了主任!她满脸流着汗,手拉着踉跄跑来的刘兰!在她旁边是由蒿儿梁老少妇女组成的担架队,抬来了五个伤员。她们把伤员抬到了杉树林的深处,安置在地客里。她们还拍来主任从川里弄来的粮食和菜蔬,妇女们也都带了干粮来。
          夜晚,飘起雪来,妇女们围坐在地客旁边,照顾着伤员。杨纯到前面放哨,主任和刘兰在杉树林的边缘站岗。
          她们靠在一棵杉树上,主任把羊皮大衣解开,掩盖着刘兰的头。主任紧紧抱着刘兰。雪飘在她们头上,不久掩没了她们的脚;雪飘在她们脸上,但立刻就融化了。刘兰呼吸着从她的胸怀放散的热气,这孩子竞有些困倦。
          主任望着前面,借着她的好眼力和雪光,她看见杨纯,那个青年人,那个医生,那个同志,抱着一支大枪,站在山坡一块突出的尖石上。他那白色毯帽,成了一顶雪帽,蓝色的大棉袄背后,也落上一层厚雪。杨纯站在那里,尖着耳朵,听着山谷里的一切声音。不久,他踩一踩脚上的雪,从石头上轻轻跳下来,走到主任的面前说:“蒿儿梁什么声音也没有,敌人想是在成果庵过夜了,看黎明的时候吧!”
          主任说:“要紧的时候,我们就转移到山顶上去,原班人马都在这里!”又说:“刘兰睡着了,就叫她这么着睡一会吧!”
          杨纯说:“你们帮助了我们!”
    “我们不是自己人?”主任笑着问。
    “这就叫鱼帮水,水帮鱼吧!”杨纯也笑着说。
          主任问:“谁是水,谁是鱼?”
    “老百姓是水,我们是鱼!”杨纯说。
    “你这比方打错了!”主任说,“老百姓帮助你们,情愿把心掏给你们,为什么?这为的是你们把我们救了出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简要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人物出场的气氛和后文情节的展开显得合情合理。
    B.对蒿儿梁女主任的刻画,小说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区委书记说一打听女主任,谁也知道”就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摹山谷秀美风光,既有客观描绘,也有主观感受,表现了杨纯登上山顶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结尾部分,两个人物关于“鱼”和“水”的关系的讨论,一方面为作品增添了轻松的格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小说主题。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女主任的个性特征。
    (3)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具有“诗意美”的特征,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而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7月28日,第18届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在光州结束了最后一天的泳池大战后落下帷幕。中国军团共收获16金11银3铜,雄踞金牌榜榜首。美国15金11银10铜位列第二,俄罗斯第三,澳大利亚第四。中国跳水梦之队在本届世锦赛中收获了12金4银1铜的完美成绩,创造历史佳绩的同时,更成为中国军团在此次世锦赛上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中国游泳队斩获3枚金牌2枚银牌。孙杨、徐嘉余尽显“双核”威力,孙杨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中拿到两枚金牌,徐嘉余也在男子100米仰泳中揽金。复出的叶诗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和400米混合泳中夺得两银,未来可期。

    组卷:7引用:4难度:0.6

八、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日,新闻频道报道了这样两则消息:
          河南老农徐玉坤。古稀之年,安稳富足,他却开始了骑行世界的梦想,行程近11万公里。他说:“今天要跑,明天还要跑,我要用前进的里程证明我的力量。”
          斜杠奶奶纯子。白天,她是自家饺子馆的老板和厨师,晚上她变身摇滚DJ,84岁的她拾起了儿时的梦想。她说:“年龄不是尝试新事物的最大障碍,心态才是。”
          假如你家中的一位长辈看了新闻报道,也想学他们那样做,但是又有各种顾虑,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你给他(她)写一封家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观点鲜明;切合身份,表述得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