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四校合作体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5 0:0:1

一、积累•传美德基因(共32分)

  • 1.《礼记•中庸》曰:“知耻近乎勇。”知耻,是良知的先导,只有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心有道德长城,才能挡狂澜万丈。臧文仲“临危请命,避事为耻”、勾践“卧薪尝胆,复兴雪耻”、吕祖谦“优者为师,不耻下问”……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典籍,使我们懂得做人要“知耻”。这样才能守住为人底线,讲究社会道德,为人必重____________,处世必以____________,守身必从____________,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2.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传承,有“百善孝为先”“_______,_______”等关于孝道的格言警句传诵至今。孝乃天然的感情,极具聚人心的力量,历朝历代皆以孝治天下。陆绩“怀橘遗亲,船石见廉”、李密“《陈情表》中孝情浓浓”、司马迁“子继父志,zhù书《史记》”、黄庭坚“身虽贵显,奉母尽诚”……可见,一个人应该以孝为本,牢记“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的教诲,才能立德立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②zhù
     

    (2)请写出材料中的成语。
    (3)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齐家之宝”。民间留下了许多关于孝道的对联,请你从下面句子中,选择其中的两句,按照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材料的横线上。
    ①忠厚传家久
    ②三生报答轻
    ③大孝终身伴父母
    ④十月胎恩重
    ⑤子孝父心宽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1)忠,是国家稳固的依靠,也是人生恪守的要义。一个人只有心怀忠诚,才能忠心报国,安邦恤民。何为忠诚?是“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是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忠君之心,老而弥坚;是“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忠诚担当,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前赴后继,把忠诚作为高尚的精神来追求。
    (2)《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诗作,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请将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默写出来。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二、精读•品美德精髓(共38分)

  • 10.​那沓作文本仇士鹏      ①初三那年,陈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她戴着一副眼镜,扎着马尾辫,虽然很年轻,声音也很温柔,但显出很干练的样子。一个人教着两个班,不到一星期,每个学生的名字她就都记得清清楚楚。
          ②在对我们的作文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后,她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你们班有一个叫仇士鹏的,语言是真的好,但也就是语言好。”一个强烈而尖锐的转折,把班级的哄笑声推上了高峰,也让我深深低下了头,面红耳赤。
          ③那时候,我算是初出茅庐,目光还完全拘束于文字之中,自以为是弹指戏文字的人,实际上却是臣服在文字的石榴裙下。不仅让修辞与内容、情感相互脱离,也让文章被大量无意义的描写填充,就像空肚子的人先喝了一肚子的水,吃不下真正耐饿的饭了。
          ④但这种感悟是无法言传身教的,它的来源甚至不是写,而是改。只有通过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权衡与舍弃才能懂得。但那时我太过浮躁,总觉得改文章是江郎才尽的体现,有才华的人写作就应该倚马可待。于是我不停地写新的文章,即使灵感没了也逼着自己挤牙膏般无中生有。可写满了整整一个作文本,依旧没有一篇能够被拿到课堂上朗读。
          ⑤我终于明白,才华也是分高下的,即使自己是人才,但人才之上还有天才。眼高于顶的后果便是作文始终不尽如人意,卡在中档的瓶颈无法突围。
          ⑥老师让我准备了一个新的作文本,在封面上写下了“文章不厌百回改”。她对我说:“你就对着一篇文章改,每次作文课和考试,无论题目是什么,都试着用它做材料,一直到你的文章能变成范文为止。”为了给我信心,她强调道:“你的语言那么好,要用到合适的位置才能锦上添花,不然就像烧菜时候油放多了,腻得慌。”
          ⑦遗憾的是,一直到初中毕业,写完了一沓作文本,我都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甚至中考语文还拖了后腿。反倒是在大学,不用写作文后,文章却逐渐接近浓淡相宜的境界。
          ⑧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经历丰富了,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里都存储着丰盈的笔墨,足够用来写作,所以便不用依靠语言来拓展字数,于是它得以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⑨这些作文本被我一直收藏着,在其中一本的最后,有一篇特殊的文章,叫“思念,是不止的风”。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是我初三时候便想写,但一直拖到大学才补写在后面。
          ⑩母亲是在我读初三时去世的。我们这儿有一个习俗,父母去世后一百天内不能剃头。所以有三个月的时间,我的头发越长越长,像一个工艺粗陋的鸟窝。虽然我有些尴尬,但幸运的是,同学和老师并没有对此说什么,甚至是视若无睹。
          ⑪一百天后,我把它们剃掉,去办公室找老师批改作文。“你终于剪头发了啊。”老师笑着说。“嗯嗯,之前是因为我妈去世了,所以三个月不能剪,只能随它长。”我摸了摸头,解释道。她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了许久,说:“抱歉啊,老师之前不知道。”她低下身,急急忙忙地翻找了起来,从桌子下的小柜子的隔板里掏出几袋零食,“这本来是我给我儿子买的,你拿去吃吧。以后你常来,看到我这儿有吃的,你就拿回去吃。不要跟老师客气。”她一边说着,一边把零食堆在我的怀里,声音放得很是轻柔。
          ⑫我抱着零食,一口气跑上了六楼,回到班级。在走廊上,我向下望了望。校园里,夜风正起,黑黢黢的树木在隐约的月光中摇晃、婆娑着。而办公室则灯光明亮,虽然那只是矮矮的一层小楼,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
          ⑬坐在座位上,我默默写下了“思念,是不止的风”这个题目,然后便把作文本合上了。当时是想等到自己作文达到范文的水平时,再写完。没想到,等它写完的时候,已经是几年后了。
          ⑭如今,我已然加入了大学所在市的作家协会。有时候伏案写作,看见书橱里的作文本,不禁想起老师的那一句“也就是语言好”,便莞尔一笑。可能这份文缘,也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吧,带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也带着一份湿润的眺望,迎着光,逆风生长。
    (摘自《思维与智慧》)(1)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那沓作文本”,既是贯串文章的线索,也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语言朴素诚挚、通俗易懂,如“初出茅庐”“倚马可待”“视若无睹”等。
    C.“但光芒却抵达了整栋教学楼”中的“光芒”指教室中的灯光极其明亮,与陈老师关系不大。
    D.最后一段交代“我”如今的工作情况,不时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可以看出陈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深远。
    (2)按要求赏析。
    ①不仅让修辞与内容、情感相互脱离,也让文章被大量无意义的描写填充,就像空肚子的人先喝了一肚子的水,吃不下真正耐饿的饭了。(赏析修辞手法)
    ②她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了,发出几个模糊的音节,便一动不动,沉默了许久,说:“抱歉啊,老师之前不知道。”(赏析加点词语)
    (3)文中陈老师这种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组卷:26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叙品德故事(50分)

  • 11.      美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风景。朱光潜说:“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才能引起美感。”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发现它。”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杨沫说:“人的一生,应当像这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而却给人间以美。”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美的姿态”为题,以物见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