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二)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焙烧黄铜矿的主要反应为2CuFeS2+ O2
Cu2S + 2FeS +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温组卷:2引用:2难度:0.7 -
2.反应CO + 2[Ag(NH3)2]OH ═2Ag↓ + (NH4)2CO3+ 2NH3可用于检验微量CO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9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制取NH3、验证其溶解性、收集并验证氨水挥发性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是( )
组卷:118引用:4难度:0.7 -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元素Y基态原子的3s轨道上有1个电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W与X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5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17.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实验室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CoCl2为原料制备[Co(NH3)6]Cl3,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已知:①Co2+不易被氧化,Co3+具有强氧化性;[Co(NH3)6]2+具有较强还原性,[Co(NH3)6]3+性质稳定。
②[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③加入少量浓盐酸有利于[Co(NH3)6]Cl3析出。
制备[Co(NH3)6]Cl3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取研细的CoCl2•6H2O 10.0g和NH4Cl 5.0g于烧杯中溶解,将溶液转入三颈烧瓶,加入25mL浓氨水和适量活性炭粉末,控制温度在10℃以下,逐滴加入5mL 30%的H2O2溶液。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Ⅱ.将混合物在水浴1中反应一段时间,再改用水浴2处理,充分结晶后过滤。
Ⅲ.……
(1)图2中仪器a的名称为
(2)步骤Ⅰ将Co2+转化[Co(NH3)6]3+过程中,先加浓氨水,后加H2O2溶液的目的是
(3)步骤Ⅱ中采用“冰水浴”的是
(4)[Co(NH3)6]Cl3配合物的内界为
(5)步骤Ⅲ是为了获得纯净的[Co(NH3)6]Cl3。设计由步骤Ⅱ过滤后的滤渣获取[Co(NH3)6]Cl3的实验方案:向滤渣中加入80℃左右的热水,充分搅拌后,组卷:12引用:1难度:0.4 -
18.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水体除NO3-主要有电化学法、催化还原法等。
(1)电化学去除弱酸性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取两份完全相同的含NO3-废液A和B,调节废液A、B的pH分别为2.5和4.5,向废液A、B中加入足量铁粉,经相同时间充分反应后,废液A、B均接近中性。废液A、B中铁的最终物质存在形态分别如题18图-2所示。溶液的初始pH对铁的氧化产物有影响,具体影响为
(2)纳米Fe-Ni去除废液中的NO3-(Ni不参与反应)。
①在酸性条件下,Fe与NO3-反应生成Fe2+和NH4+,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初始pH=2.0的废液,加入一定量的纳米Fe-Ni,反应一段时间后,废液中出现大量白色絮状沉淀物,过滤后白色沉淀物在空气中逐渐变成红褐色。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在金属Pt、Cu和Ir(铱)的催化作用下,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的NO3-,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H2在金属Pt和Cu的催化作用下将NO3-转化为液体中N2O的过程可描述为组卷:5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