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13
发布:2025/1/5 8:30:4
一、基础知识
-
1.下列选项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3难度:0.8 -
2.下列选项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1难度:0.9 -
3.诗句默写。
(1)
(2)雄兔脚扑朔,
(3)当窗理云鬓,
(4)独坐幽篁里,
(5)此夜曲中闻折柳,
(6)故园东望路漫漫,
(7)杨花榆荚无才思,组卷:4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
-
8.名著阅读。
【A】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B】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1)【B】选文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副词的是
A.多么
B.就
C.很
D.在
(2)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
A.《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五匹骆驼的,“骆驼祥子”的外号是祥子卖了骆驼之后才得来的。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精神世界是滞后而苍白的,祥子的堕落与他无力抵御花花绿绿的物质引诱有关。
D.《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新鲜、活泼,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3)分别概括文段【A】【B】中祥子性格特点,并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的变化。组卷:67引用:2难度:0.7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痴鸡
曹文轩 ①那年春天,它也想孵小鸡。第一个看出它有这个念头的是母亲。她几次喂食,见它心不在焉,只是很随意地啄几粒食,就独自走到一边去。
②这天,母亲忽然发现黑母鸡不见了,便去找它,最后在鸡窝里发现了它,那时,它正一本正经、全神贯注地趴在几只尚未来得及取出的鸡蛋上。母亲将它抓出来时,那几只鸡蛋早已被焐得很暖和了。
③母亲给了我一根竹竿:“撵它,大声喊,把它吓醒。”
④“让它孵吧。”
⑤母亲坚持说:“不能。鸡不下蛋,你连买瓶墨水的钱都没有。”
⑥我知道不能改变母亲的主意,取过竹竿,跑过去将黑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就挥着竹竿在后面追,并大声喊叫:“噢--!噢--!”从屋前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从路上追到地里。黑母鸡的速度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了下来,还不时地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⑦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直将自己藏到傍晚,才钻出草丛。
⑧但经这一惊吓,黑母鸡似乎并未醒来。它晾着双翅,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此时失了血色,而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变得枯焦,失去了光泽。其它鸡们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⑨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见了小鸡,它竟不顾有人在旁,就咯咯咯地跑过来。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一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
⑩母亲说:“非得把这痴鸡弄醒,要不,这群小鸡不得安生的。”
⑪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然后一笑,将黑母鸡抓住,将这小旗缚在了它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其他的鸡也被惊得到处乱飞。
⑫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黑母鸡依旧没有能够醒来。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折腾,其它的母鸡也不能下蛋了。黑母鸡变得古怪起来,它晚上不肯入窝,而早上一出窝,就独自个跑开了,搞得家里的人都很心烦。
⑬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它自己走出来了。但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能见到它的踪影。
⑭黑母鸡失踪后大约三十多天,这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谁家的小鸡跑到我们家的竹林里来了?”母亲这么一说,我们也就不再在意了。单过不一会,又听到了“咯咯咯”的母鸡声,我和母亲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怎么像我们家黑母鸡的声音?”再寻声望去时,眼前的情景把我和母亲惊呆了。
⑮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似乎已经长了一些日子,都已显出羽色了,竟一只只都是白的,像一团团雪,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地又紧密、又有光泽。
⑯半年之后,我和母亲到距家五十多米的东河边上去把一垛草准备弄回来时,发现那个本是孩子们捉迷藏用的洞里,竟有许多带有血迹的蛋壳。我和母亲猜想,这些鸡蛋,就是在黑母鸡发痴时,我家的其它母鸡受了惊,不敢在家里的窝中下蛋,将蛋下到这儿来了。
(1)从全文来看,“痴鸡”的“痴”怎么理解?
(2)比较阅读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且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只能蜷缩在角落里。
②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直起颈子,随即大步跑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
(3)请分析第⑫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第⑭段结尾写:“再寻声望去时,眼前的情景把我和母亲惊呆了。”结合上下文,分析“我”和母亲被惊呆的原因。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