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第一次质检试卷
发布:2024/8/15 1:0:1
一、穿越千年的诗情与意趣。
-
1.书名句,寄乡情。
根据语境,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来漳州吧!我们可以走进灵通岩,看“青林翠竹,①组卷:17引用:3难度:0.5 -
2.看春晚,晓国色。
观看春晚后,晓语同学整理了“国色”的相关资料,请帮助她加以完善。
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唱出了曼妙“秀色”。那么,颜色从何而来?其芳名又是何人所取?史料告诉我们:先人们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 )色彩,从植物和矿物中( )颜料,并( )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比如,玄色即①(lí)明太阳将出未出时天空的黑里透红;绿沈就是西瓜皮颜色。“国色”不直接采用“青白黄赤黑”,而从中遴选出“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则是艺术表达“吉②(xiáng)寓意和美之色相”的需要。其中,蓝色系用的群青,最早来自青金石,从丝③(chóu)之路传到中国。它们已不只代表了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审美意趣,还是色彩符号。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发现 汲取 给予 B.发现 提取 赋予 C.发明 提取 赋予 D.发明 汲取 给予
A.它们已不只是色彩符号,还代表了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
B.它们已不只代表了沉淀下来的千百年的中华民族审类意趣,还是色彩符号。
C.它们已不只是色彩符号,还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审美意趣。
D.它们已不只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审美意趣,还是色彩符号。组卷:67引用:10难度:0.5
三、当代社会的聚焦与思考。
-
7.聚热点,试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在全国掀起一波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时候,网友发现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竟然从未选编过这首词,由此引发一场讨论。
:这首词影响力这么大,为什么不选入教材呢?
:有专家公开表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可能并不是岳飞,岳飞传世的作品也不少,总体风格比较质朴,而《满江红•怒发冲冠》惊艳世人,享誉千古。
:我了解到这首词从未在宋代的作品集中收录,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词中的贺兰山在河套以西,当时属西夏国,与宋朝无战争,与史实不符。
:语文教材选编篇目是十分慎重的,我还查到岳飞儿子在给父亲作传记时,居然没有收录这么重要的一首词,不符合传统做法。
:我认为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这首词向我们表达的爱国情感才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同时,我们现在中学时期的语文教材并不缺少涵养爱国情怀的文学作品,对于这首有争议的词作还是慎重为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1.29)【材料三】
1月27日,一则视频显示河南周口某景区的游客排起长队,在岳武忠祠打秦桧跪像,甚至有人用鞋抽打。据说,每年打“秦桧”的游客都很多,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今年春节期间到景区内打“秦桧”的人骤增。
打“秦桧”不是罕见的“社会活动”,在其他景区也出现过,甚至还衍生出一些风俗层面的深层解读。比如周口当地人介绍,这是寓意祈福消灾,通过打“秦桧”转移身上的疼痛。其实,民众或打或骂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态度,且古已有之。据传油条的起源就是民间百姓用“油炸烩”(谐音“桧”)来泄愤。岳飞墓前还有一道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们为铸成奸臣像的白铁而感到可惜,和打秦桧像有类似之处,都是在无生命之物上投射了情感、代入了人格。这种来自民间的朴素情感,具有一定合理性,至少为历史评判增添了一个维度。
但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人们是否还需要用脱鞋抽打的方式来表达态度、发泄愤怒呢?据介绍,此前该景区在秦桧跪像周围设置了围栏,禁止游客拍打,后来听取了多方意见又开放,但强调打“秦桧”要讲文明、讲秩序。秦桧之后,历史已经发展近千年,人们已经知道了何谓文明,已经知道了体面、节制的具象表达。这不是让人们放下对“秦桧”这样的恶人的仇恨,不是丧失历史态度的意愿,更不是放弃了嫉恶扬善的基本价值,而是在启示人们应以文明的方式,施以历史的审判。
从历史研究层面梳理秦桧的所作所为,分析他的手腕与心境,剖析他的真实面貌,才是对他最釜底抽薪的打击。只有这样,他所有的持体、诡辨才会被戳穿,丑态与恶毒才会暴露于天下,也只有达样,他才会真正遗臭万年,今后世“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对普通人来说,游览、观影或是读书,都不失为一种历史参与。人们对秦桧的鞭笞,其就藏在对眼前风物、影像文字的解读中,人们多了解一分历史,把秦桧钉在耻辱柱上的那颗钉子,便会再楔进去一分。
而至于脱鞋拍打,人们既已知是“不文明行为”,也没必要继续了。何谓文明,至少从小处来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暴力展示,没必要在公共场合丧失体面。仔细想想,岳飞也好,其他仁人志士也罢,本质上他们捍卫的都是文明。我们如今迈入现代社会,那些文明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应当牢牢守住。
(选自《光明日报》2023.1.29,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电影作品可提升观众对历史的关注度并激发嫉恶扬善的情感。
B.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非常严谨,既要考虑思想性,也要符合科学性。
C.民众炸油条是古已有之的一种民间风俗,是普通人祈福消灾的方式。
D.材料三多处运用举例论证,材料详实,内容丰富,论证具有说服力。
(2)春节期间《满江红》上映,请参与体验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观影前,晓语想了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的资讯,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②《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被认定为“岳飞”,晓语觉得有争议,请帮她阐述理由。
(3)观影后,晓语参加影院“暴打虚拟数字跪像”的体验活动。你认为这种活动有何意义,请简要分析。
(4)影片上映后,岳武忠祠打“秦桧”的人数骤增。晓语查找了新闻评论(见“材料三”),文章是如何针对此现象展开论述的?请帮她简要梳理。组卷:34引用:3难度:0.5
四、生活体验的感悟与表达。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材料一:《说文解字》曰:“甘,美也。”甘,是五味之一,甜蜜美好。何为回甘?它是一种需要感知的口感,先有苦涩,然后是回味甜美,有层次的,悠长的,值得慢慢品味。
材料二:见图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回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组卷:24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