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1 2:0:4
一、字词训练场。(14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8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32引用:6难度:0.5 -
4.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贯:①穿,贯通;②连贯;③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有一个个叫一贯;④世代居住的地方
万贯家财
鱼贯而出
籍贯
学贯古今
(2)尚:①尊崇,注重:②风尚;③还;④矜夸,自负。
自尚其功
为时尚早
时尚
崇尚组卷:8引用:2难度:0.7
五、开心阅读,激情冲浪。(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分)
-
12.课外阅读
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ㅤㅤ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ㅤㅤ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由于国家粮食短缺,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ㅤㅤ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在试验田不断选种,终于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ㅤㅤ袁隆平这一代人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对于粮食格外珍爱。他曾表示,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不下田就不带。只有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ㅤㅤ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临近90岁时,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他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
ㅤㅤ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1)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分别是
(2)题目中的“国之脊梁”是什么意思?请你用文中的例子来证明袁隆平是“国之脊梁”。
(3)你认为结尾段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4)假如现在评选袁隆平院士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则颁奖词。组卷:11引用:2难度:0.4
六、习作芳草地。(30分)
-
13.快乐习作。
ㅤㅤ用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ㅤㅤ环境:落英缤纷的秋日
ㅤㅤ人物:爱心少年暖暖 ㅤㅤ捣蛋鬼凉凉ㅤㅤ外国友人茶茶
ㅤㅤ要求:(1)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尽可能吸引人;(3)题目自拟;(4)字数不少于450字。组卷:4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