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1 2:0:4

一、字词训练场。(14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8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32引用:6难度:0.5
  • 4.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贯:①穿,贯通;②连贯;③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有一个个叫一贯;④世代居住的地方
    家财
     

    而出
     

     

    古今
     

    (2)尚:①尊崇,注重:②风尚;③还;④矜夸,自负。
    自尚其功
     

    为时
     

     

     

    组卷:8引用:2难度:0.7

五、开心阅读,激情冲浪。(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分)

  • 12.课外阅读
    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ㅤㅤ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ㅤㅤ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由于国家粮食短缺,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ㅤㅤ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然而,袁隆平在试验田不断选种,终于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养活6000多万人。
    ㅤㅤ袁隆平这一代人曾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痛苦,对于粮食格外珍爱。他曾表示,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不下田就不带。只有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ㅤㅤ袁隆平院士将毕生精力都用在了水稻育种事业上。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临近90岁时,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他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ㅤㅤ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送别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1)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分别是
     
     和
     
    。请想象一下他的第二个梦想的画面,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下来
     

    (2)题目中的“国之脊梁”是什么意思?请你用文中的例子来证明袁隆平是“国之脊梁”。
     

    (3)你认为结尾段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4)假如现在评选袁隆平院士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则颁奖词。
     

    组卷:11引用:2难度:0.4

六、习作芳草地。(30分)

  • 13.快乐习作。
    ㅤㅤ用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ㅤㅤ环境:落英缤纷的秋日
    ㅤㅤ人物:爱心少年暖暖 ㅤㅤ捣蛋鬼凉凉ㅤㅤ外国友人茶茶
    ㅤㅤ要求:(1)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尽可能吸引人;(3)题目自拟;(4)字数不少于45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