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新版高中语文必修4《单元综合检测(四)》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组卷:617引用:38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邻居
夏鲁平 大白天的,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无法适应这里的光线,伸手触摸着墙壁,一点点摸索着往前走。突然,我的脚下哗啦一声巨响,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惊心动魄。
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里出现了大片光亮。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你来了?然后她将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重新立于墙根儿。
这是北京龙潭湖公园旁边的老式住宅小区。这套不足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分南北两屋,我住的北屋八平方米,吴老太太住南屋。
四月的北京,鲜花盛开,我从东北光秃秃的土地上来此,着实感觉到季节的不同,心也如鲜花盛开了。第二天,我去了一趟市场,拎回一捆小白菜。吴老太太好心地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天,市场里的菜要比平时贵两毛钱,以后不要赶在这个时间买菜了。以她的生活经验,市场上的菜最便宜的时候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11点钟,早市摊贩们快要撤摊了,一块钱可以买到一大堆蔬菜。
吴老太太的节俭,我是知道的。我每次去卫生间,她就站在走廊里,我从卫生间里出来,打开的电灯没有及时关上,她就马上提醒。虽然
我们两家分别使用各自的电表,但她实在看不惯我不随手关灯的坏毛病。
第三天早晨,我准备出去锻炼,她从厨房里出来问,你出去办事吗?
我说,我去龙潭湖公园打太极拳。
吴老太太说,龙潭湖公园要收两元钱门票的,你应该去西湖,西湖公园不收门票。你实在想去龙潭湖公园,可以花五元钱办月票,五元钱可以随时进公园,不过,月票是二十九号和三十号办,现在办不了。等你下次再来,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可以帮你办一张。
我答应着,表示感谢。
我走出公园,顺便去了菜市场,买了三根黄瓜悠闲回到住处。
打开门,吴老太太还在厨房忙活,她对我手中的三根黄瓜极为敏感,问我花多少钱买的?我说两块五。吴老太太忽然异常惊讶,问我在市场哪个摊位买的,我简单给她进行了描述,她显然对市场每个摊位特别熟悉,听完我的话,她忽地从厨房地上拎起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也同样装着三根黄瓜,弯弯曲曲,很不好看,显然是从众多黄瓜中挑选出来的便宜货。
吴老太太说,我这是花三块钱买的。说完,重返菜市场说理,讨回公道。一会儿,吴老太太回来了,她开门,动作和心情格外轻松,没有了刚才出门时的那种急促和慌慌张张。她告诉我,她从商贩那里讨回了五角钱。然后又善解人意地说,刚才买菜的人多,商贩肯定是在忙乱中把菜价报错了。
第四天傍晚,我买票来到龙潭湖公园,端起照相机四处拍照。恍惚中,我的眼睛一亮,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吴老太太。她见了我,略显意外,停下脚步说,我有老年证,进公园不花钱的,每天这时候,我都要进公园走一走的。
她手里攥着几片玉兰花瓣,见我看她的手,羞涩地将手藏在背后。
我灵机一动,说,你就这么站着,别动,我给你照一个。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说,这怎好意思!
我说,没什么!
吴老太太竟然朝左右扫了两眼,快速挪动起脚步,跑到一棵开满鲜花的树枝旁,挺了挺身子,又抬手捋起头发,很是郑重其事。我端起相机,寻找着角度,相机里的吴老太太忽然跑开了,我纳闷地放下相机,看见她跑到刚才走过的小路上,向着一个人跑去。
吴老太太说,我今天是特意来这里找你,我那儿矿泉水瓶子攒了不少,你明天到我那儿去取吧,我还有几件衣服送给你,我外孙女不穿了,她花上百块钱买的,明天你一定要去啊。
吴老太太告诉我,那个人是盲人,五十多岁,媳妇有精神病,常年住院,家里穷得很,我总是攒了好多矿泉水瓶子送给他。你知道吧,矿泉水瓶子卖给收废品的,挣不了多少钱,送给他,他卖给废品收购站,能多挣好多!
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
我再次端起相机,看见吴老太太将手中的一瓣玉兰花别在头上,还不断地移动,寻找合适的位置,微笑的脸,与鲜花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的画面。我激动着,屏住呼吸,一阵咔嚓嚓快速按动快门,恨不能将这世间的美都摄入镜头里。
晚上,我回到那八平方米的小屋里,从地上、床底下,收拾了所有散落的矿泉水瓶子,装进一个袋子里,拎到走廊,与先前的那一堆矿泉水瓶并排摆放在一起。我还说,下次我来北京,一定把不穿的衣服全
带来。
(《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北京的住房面积小,走廊光线暗,加之邻居吴老太太在走廊堆放着矿泉水瓶子,因此“我”对北京住房隐隐有厌恶之情。
B.吴老太太让“我”避开双休日买菜,“我”去完洗手间后提醒“我”关灯,主动帮我办公园卡等事件,说明吴老太太是一位勤俭而又乐于助人的人。
C.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我”的
北京邻居吴老太太的几则日常生活小事,赞美了社会小人物的人性
之美。
D.这篇小说对盲人的叙述虽然不多,但是这个人物的出现却使得吴老太太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然后她将僵硬的腰用力地弯下去,捡起地上的矿泉水瓶子,规规矩矩地装进塑料袋里,重新立于墙根儿。
②四周的花香忽然浓郁起来。
(3)吴老太太锻炼身体去免费的公园,向菜农讨要五毛钱,却毫不吝惜地帮助有困难的盲人,这两种行为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地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组卷:0引用:6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资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愧焉。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其封商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B.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C.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D.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擢”,提升官职。古代表官职调动的词还有“拜”“除”“迁”“谪”“黜”等。
C.“孤”,古代指幼年父母双亡,也可用于王侯自称。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崇家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后来,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被推荐做了官。
B.郑崇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皇太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崇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太后,最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崇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的罪。最终郑崇获罪,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
译文:
②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
译文:组卷:2引用:2难度:0.5
-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能放下架子向孩子道歉,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说,父母有错向孩子道歉是一种明智之举,是尊重孩子人格的一种表现,是家长民主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样做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一定能促使孩子形成优秀的品质。事实上,真心诚意地向孩子道歉,会令孩子对父母更加佩服和欣赏。所以,要想在家庭中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只有学会向孩子道歉。
①向孩子道歉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会迎刃而解。
②
③组卷: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个人说:“不然。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不然。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辨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0引用:4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