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广西桂林市、崇左市、贺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廉字的本义是堂之侧边、棱也,引申为直也,即正直。廉也被解释为清也,洁也,即清廉,因此一个官员不贪、不受、不苟取也被称为廉吏。廉还被解释为俭也,省也,即节俭。这是“廉”为人熟知的含义。此外,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含义:一是谨也,自检也,自检敛,即谨慎的意思;一是察也,视也,察举,即视察的意思。可见,“廉”不仅是指清廉、廉洁,还包括了与清正廉洁这一品德相关的一系列品德。
          ②古代对官员的考核,是以廉为根本对官员的品德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体系展示治国思想的百科全书,《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郑康成注解曰:“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意思是说,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通过这六件事来评判官员,而这六件事都是以廉为本。
          ③根据郑康成的注解,善谓“善其事,有辞誉也”,做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在百姓之中享有赞誉。能谓“政令行也”,有能力,能推行政令,把任务完成好。敬谓“不解于位也”,敬,警也,恒自肃警,即时刻保持自我警觉,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懈怠。正谓“行无倾邪也”即行为正直,能行中道,没有邪曲不正的行为。法谓“守法不失也”,不仅守法,依法而行,而且执法没有错失,既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辨谓“辨然不疑惑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决断没有疑惑。可见,古人对“廉”的要求不仅仅是不贪污受贿,不违法乱纪,而是有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工作要干出怎样的效果(善能),以怎样的态度干(敬、正),以及怎样干(法、辨),也就是态度、方法和成效。而这六个方面,都是以廉为本。“六廉”这种完整的考核体系在要求官员必须廉洁正直的前提下,还要有所作为,这不仅确保了官场清廉的风气,还杜绝了以不贪为名而不作为现象。
          ④南宋吕本中在《官箴》开篇讲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即清廉、谨慎、勤勉,只要守住这三条,就可以保禄位远耻辱,既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可得到下属的拥戴。因此,“清、慎、勤”这三字的为官之道,被后人称为“千古不可易”。康熙皇帝曾御笔亲书这三个大字并刻石宣传,训示百官,以“清、慎、勤”考核官吏。从这里看出,“廉”始终是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
    (摘编自《廉:古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廉”最为人熟知的含义是“清正廉洁”,其他鲜为人知的含义也大都与该含义相关。
    B.《周礼》记载了整治政府事务的方法有六件事,通过这六件以廉为本的事来评判官员。
    C.郑康成对“六廉”进行解读,认为“廉”是个完整体系,包括工作效果、态度和方法。
    D.一个官员,只要保得住禄位,远离耻辱,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也能得到下属的拥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引用《周礼》等文献和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以“廉”为首要标准。
    B.文章先点出论题“廉”,详论以“廉”为根本的全方位官吏考核,纵向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C.文章详细解读了《周礼》中的“六计”,顺理成章得出古人“以廉为本”的结论,思路清晰。
    D.文章论证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晦涩的文言引文,扫清了阅读障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对“廉”的理解侧重于“清廉、不贪”,比古人包括清正廉洁等系列品德的理解要狭隘。
    B.明朝清官海瑞任职期间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禁止徇私受贿,属于文中所说的“廉吏”。
    C.“六廉”考核体系是为了确保官场清廉,杜绝以不贪为名的不作为现象,在今仍有借鉴意义。
    D.《官箴》和《周礼》在当官之法上表达不同,但本质上基本一样,都强调以“廉”作为根本。

    组卷:17引用:2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岁末之际,人民网文娱部推出“文艺星开讲”年终特别策划——“收获2020”,邀请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人,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时光,感受文化赋予人的精神力量。
          本期邀请的嘉宾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人民网: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美术界如何用文艺创作来响应时代、为人民服务?
          范迪安:今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中国美术界举办了“聚焦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系列活动。美术家用文艺创作的才华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之中,同时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决战脱贫攻坚的美术作品,描绘和记录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中央美术学院多年来的教学和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如何为乡村建设、修复乡村文化生态而服务,这不仅是把美带到贫困地区,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家的行动,在“扶贫扶智”的工作中有所助力。
          人民网:在“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中,高等美术教育如何能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范迪安:这些年,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都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艺术人才这一时代课题开展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一方面从学科布局入手,加强绘画、雕塑等原有优势专业,拓展设计学科的涵盖面,设立交叉型的新媒体科技艺术专业,增加学科的融合度,重在创造力培养。另一方面,依托深厚的学术传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人民网:美术创作能反映时代、与社会生活相融相映,在今年这不平凡的一年中,您有哪些具体实践来印证“艺术当随时代”理念?
          范迪安:今年春天以来,我和全国美术家一样,投身“以艺抗疫”的热潮,也做了一些组织工作。中国美术家迅速行动起来,用艺术助力抗疫,激励斗志,讴歌伟大抗疫精神,这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体现。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和全体师生在坚持网络教学,开展网络招生和毕业展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实践。
          今年9月,我策划了一个以黄河为主题的展览“生生不息——叙事的黄河”。黄河的人文、历史经济和生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有标志性意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因此,黄河引发了关注现实的艺术家的向往,触动着艺术家的心灵,激荡起艺术家的创作情怀。
          人民网: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您一直关注中国美术创作的发展,展望“十四五”,您对未来有哪些期待?
          范迪安:中国美术的发展具有艺术与社会、美与生活相互交融的文化特性,能够助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的一年,我们要持续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用美术的方式描绘新时代、反映新成就,特别要以优秀作品表现和反映出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要发挥“大美术”的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建设,促进文化建设,发挥美术在美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在美术的形式语言上加强创研,通过美术的时代创新提高中国美术的质量水平,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美术作品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摘编自“人民网——书画频道”,2020年12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美术学院多年围绕乡村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不仅把美带到贫困地区,更有助于“扶贫扶智”的工作。
    B.高等美术教育要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根本任务是要紧扣立德树人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C.范迪安认为,没有以黄河为主题的展览,就无法触动艺术家的心灵,就难以激起他们对苦黄河的创作热情。
    D.展望“十四五”,范迪安期待中国美术发挥“大美术”的作用,既能助力经济社会建设,也心者能促进文化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创作不但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也将大有可为。
    B.访谈的提问从美术界当下的作用出发,逐步推进,最后展望美术创作的未来,整个访谈中心明确,思路清晰。
    C.作为美协主席和美院院长,范迪安特别重视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在美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D.人民网文娱部推出的“文艺星开讲”年终特别策划,有助于读者从不同文化领域感受文化赋予人的精神力量。
    (3)2020年,作为美协主席和美院院长的范迪安是如何践行“艺术当随时代”的理念的?

    组卷:13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节选)      后来,我们看到了连长,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腰里绑满了钞票,提着个包裹向西走去。我们知道他是要逃命了,衣服里绑着的钞票让他走路时像个一扭一扭的胖老太婆。有个娃娃兵向他喊:
    “连长,蒋委员长还救不救我们?”
          连长回过头来说:
    “蠢蛋,这种时候你娘也不会来救你了,还是自己救自己吧。”一个老兵向他打了一枪,没打中。连长一听到子弹朝他飞去,全没有了过去的威风,撒开两腿就疯跑起来,好几个人都端起枪来打他,连长哇哇叫着跳来跳去在雪地里逃远了。
          枪炮声响到了我们鼻子底下,我们都看得见前面开枪的人影了,在硝烟里一个一个摇摇晃晃地倒下去。我算计着自己活不到中午,到不了中午就该轮到我去死了。一个来月在枪炮里混下来后,我倒不怎么怕死,只是觉得自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实在是冤,我娘和家珍都不知道我死在何处。
          我看看春生,他愁眉苦脸地也在看着我。我们吃了几天生米,春生的脸都吃肿了。他伸舌头舔舔嘴唇,对我说:
    “我想吃大饼。”
          到这时候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死之前能够吃上大饼也就知足了。春生站了起来,我没叫他小心子弹,他看了看说:
    “兴许外面还有饼,我去找找。”
          春生爬出了坑道,我没拦他,反正到不了中午我们都得死,他要是真吃到大饼那就太好了。我看着他有气无力地从尸体上跨了过去,这孩子走了几步还回过头来对我说:
    “你别走开,我找着了大饼就回来。”
          他垂着双手,低头走入了前面的浓烟。那个时候空气里满是焦煳和硝烟味,吸到嗓子眼里觉得有一颗一颗小石子似的东西。
          中午没到的时候,坑道里还活着的人全被俘虏了。当端着枪的解放军冲上来时,有个老兵让我们举起双手,他紧张得脸都青了,叫嚷着要我们别碰身边的枪,他怕到时候连他也跟着倒霉。有个比春生大不了多少的解放军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我心一横,想这次是真要死了。可他没有开枪,对我叫嚷着什么,我一听是要我爬出去,我心里一下子咚咚乱跳了,我又有活的盼头了。我爬出坑道后,他对我说:
    “把手放下吧。”
          我放下了手,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我们一排二十多个俘虏由他一人押着向南走去,走不多远就汇入到一队更大的俘虏里。到处都是一柱柱冲天的浓烟。向着同一个地方弯过去。
          地上坑坑洼洼,满是尸体和炸毁了的大炮枪支,烧黑了的军车还在噼噼啪啪。我们走了一段后,二十多个挑着大白馒头的解放军从北横着向我们走来,馒头热气腾腾,看得我口水直流。押我们的一个长官说:
    “你们自己排好队。”
          没想到他们是给我们送吃的来了,要是春生在该有多好,我往远处看看,不知道这孩子是死是活。我们自动排出了二十多个队形,一个挨一个每人领了两个馒头,我从没听到过这么一大片吃东西的声音,比几百头猪吃东西时还响。大家都吃得太快,有些人拼命咳嗽,咳嗽声一声比一声高,我身旁的一个咳得比谁都响,他捂着腰疼得眼泪横流。更多的人是噎住了,都抬着脑袋对天空直瞪眼,身体一动不动。
          第二天早晨,我们被集合到一块空地上,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前面是两张桌子,一个长官模样的人对我们说话,他先是讲了一通解放全中国的道理,最后宣布愿意参加解放军的继续坐着,想回家的就站出来,去领回家的盘缠。
          一听可以回家,我的心扑扑乱跳,可我看到那个长官腰里别了一支手枪又害怕了,我想哪有这样的好事。很多人都坐着没动,有些人走出去,还真的走到那桌子前去领了盘缠,那个长官一直看着他们,他们领了钱以后还领了通行证。
          接着就上路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个长官肯定会拔出手枪来毙他们,就跟我们连长一样。可他们走出很远以后,长官也没有掏出手枪。这下我不紧张了,我知道解放军是真的愿意放我们回家。这一仗打下来我知道什么叫打仗了,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打仗了,我要回家。我就站起来,一直走到那位长官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遍叫着:“连长,连长,连长——”
          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位长官把我扶起来,问我要说什么。我还是叫他连长,还是哭。旁边一个解放军对我说:
    “他是团长。”
          他这一说把我吓住了,心想糟了。可听到坐着的俘虏哄地笑起来,又看到团长笑着问我:
    “你要说什么?”
          我这才放心下来,对团长说:
    “我要回家。”
          解放军让我回家,还给了盘缠。我一路急匆匆往南走,饿了就用解放军给的盘缠买个烧饼吃下去,困了就找个平整一点地方睡一觉。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情节没有太大的波折,语言也很平白,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B.文章描写连长在紧急关头不顾士兵死活携款逃跑,寥寥数笔刻画出国民党军官的丑态,从中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C.春生出去找大饼吃,不忘提醒“我”别走开;“我”没有叫他小心子弹,也没拦他,因为“我”知道他太饿了,拦也没用,充满了悲剧色彩。
    D.“我”要回家,可只是一遍遍地叫着“连长”并哭个不停,可以看出“我”当时复杂的心理活柔动:回家愿望成真的激动而又不太敢相信。
    (2)请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3)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展开叙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组卷:20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 9.下列例句是朱光潜对苏东坡诗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妙语的评论。请你仿(照例句,从所给的材料中任选两句进行赏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
          例句: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材料: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征蓬出汉塞  ③千树万树梨花
    (1)如果你不
     
    ,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2)如果你不
     
    ,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组卷:6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先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