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三(下)周考语文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的发展形态,当下正在经历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介从口语、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传统部落由空间、语言和地理位置决定,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人们的感官觉知处于平衡的状态;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理性、逻辑、单向性和阶层化的社会心理逐渐形成;然而电子媒介再次打造了一个时空同步的世界,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通过人们各种感官同步互动而实现,人们重新回到了部落化时代的感官同步时代。个体的能动性被不断释放出来,传统的宏大叙事和权威叙事被打破,部落化的微小和个体叙事再次回归到重要位置。
不同于都市,乡村社会始终是一个情感有机共同体。共同体中“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在数字时代,将乡村作为共同体,为生活在其内种种分离的不同成员提供了彼此博弈、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得曾经的乡村统治转向了社区式治理。建立和完善数字时代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也是最难突破的环节。从依靠乡绅治理、行政管理到法治约束,乡村治理体系关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建立、社会权力与各种资源的分配。
过去,乡村管理是垂直式的,缺乏双向反馈机制,共同体内部的各个主体之间未形成有机联结,结构单一曾一度由于信息不透明和不公开,乡村社会中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缺乏沟通、互相猜疑,这不仅增加了乡村治理成本,也增加了治理难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为改变此种现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沟通交往的媒介,是实现信息最充分共享的天然桥梁。它加快推动了政策公开和信息透明,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工具为不同主体间沟通对话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的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镇,在政府、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学者、村民等各方协同努力下,展开交流对话,推动了各方的了解与理解,充分调动了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在政府的推动下,企业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引擎,源源不断提供乡村振兴的动力,市场化不仅激活了当地农业经济,而且将传统部落外的土地、人和乡土文化再次联结起来,具有显著“重新部落化”特征。
信息时代多元主体的治理体系不仅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也使得个体与政府、企业在治理权力的博弈中实现了动态平衡。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将一元化的乡村统治转变为多元共治的社区式治理,为不同主体提供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的空间;同时不同主体本身也要深刻理解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在当下数字化时代乡村基于中国人的意义,从而在互联网构筑的新环境中不断凸显传统乡村社区固有的多元共同体意义。
(摘选自《“重新部落化”--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材料二:
目前我国有9亿多网民,不到三成来自农村。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怎样缩小城乡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让互联网世界变得“更平”?近日,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希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
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十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山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可期。
(摘选自《精细开垦数字乡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被打破,文字、书籍使得人们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去部落化时代。
B.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推动了政府信息透明和公开,降低了治理成本,减轻了治理难度。
C.在数字乡村建设现实中,三瓜公社的事例说明了我们已经建立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朴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脱离了传统部落的特征。
D.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落地生根,信息化已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基于个体间的信任和情感是乡村社会重要的粘合剂,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B.传统部落使得人们的空间语言和地理都是固定的,这一时期由于时空边界难以打破,交流和信息传递只能在特定的物理空间范围内进行。
C.乡土社会中的有机团结、熟悉关系、信任机制、情感与道义关系作为维系乡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空间载体,在重新部落化的乡村中也必不可少。
D.乡村数字化,包含乡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深刻调整与重构,由此引发在城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深层结构中的巨大变革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乡村范畴的一项是
A.浙江省德清县三林村不仅有自己的抖音号、村播平台、网红学院、乡村数字图书馆,还有水下智能机器人“数字鱼”的科技示范。
B.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等普惠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深入覆盖乡村,为农村居民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
C.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作物长势和病虫害防治的监测预测,在耕种收管机械设备上安装更多的传感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D.政府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来应对气候变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数字技术时代乡村的“重新部落化”有哪些重要特征。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组卷:15引用:7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一汤陈
王琼华 裕后街有很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也多,但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细眼一看,都是他老家宴席上几碗有头有脸的菜,一时生意红火。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
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一个月后,掌勺师傅也走了。一天没两桌客,馆子养不起小工和掌勺师傅。陈八碗自己掌勺洗碗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
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脱口:“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说:“老板,点菜!”
“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瓜脸女子点点头。“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陈八碗便问了个明白。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城里最热闹的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啊。”就在这时,八九个客人嚷嚷闹闹进来。瓜脸女人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菜炒好后,她又把菜端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
“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晚餐,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见他们点菜差不多了,就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客人倒是很乐意,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的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
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每拨客人第一个点的菜就是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很快,他给瓜脸女子加工钱了。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门口的“陈八碗”的招牌换了,取名“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去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拄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已在北京上大学,便想上门来答谢店老板前几年的帮助。
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瓜脸女子说:“老板,我不瞒您了。在鱼头汤里我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我的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天呐,原来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又说,“当初多亏有你,谢谢你呀。”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顾客盈门,可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很高的工钱。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2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汤陈”为标题,包含小说所述事实,瓜脸女子以一汤赢得口碑,同时告诉我们传统技艺不能丢。
B.老陈在给瓜脸女子炒菜时多抓了一把五花肉,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陈八碗对“瓜脸女子”给了他作为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行为的图报心理。
C.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既便于铺开情节,让作者自由把控,又将人物情感和作者立意交给读者感悟和体会,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及阅读空间。
D.本文的语言通俗简洁,将大量的情境对话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构筑了小说的情节框架和故事内容,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瓜脸女子指称女主人公,故意隐去真实姓名,看似俚俗随意,其实是匠心独运,便于刻画像她一样有美好品德的底层民众的群像。
B.“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这既是他担心客人借故不付鱼头汤钱的表现,也是对瓜脸女子自作主张的不解和委婉的批评。
C.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陈八碗”由盛转衰,“一汤陈”起落易主,在情节设计和叙事策略上体现了作者的智慧构思。
D.“一汤陈”的倒闭有陈八碗摔跤致伤这一偶然因素,也有小老板经营理念不当、不善用人的过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少了撑起店子的熬汤绝招。
(3)小说结尾“奶奶传给我的秘方”和“汤里两味中药是个谜”的补叙各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瓜脸女子与陈八碗身份的反转,体现了作品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鲍子都,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拜宣为司隶。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成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的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数次上书论政,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②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5)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组卷:35引用:14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下文是有关扶贫脱贫方面的新闻报道,请对下文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类非遗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城镇村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为充分发挥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全国39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0个省级贫困县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全国共设立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46.38万人参与就业,带动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组卷:3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贺词中“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两句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峥嵘岁月,历数中国人民一次次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而又一往无前的壮举,甚至无数英雄模范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无不彰显了这两句话的精神内涵。
你对这两句话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组卷: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