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城区箴言中学高一(下)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三)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由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组卷:2引用:1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阯道御史 改:改任
    B.言之 趣:通“促”,赶快
    C.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时勉貌稍 寝:休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②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组卷:32引用:4难度:0.7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 》《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五、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枝触摸着天空,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的歌唱,仙女感到陶醉。
          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
          仙女继续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
          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
          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已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