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22 21:0: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 1.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_____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翟志刚、_____、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 3.2021年3月24日,湘西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同学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这表明(  )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
    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组卷:520引用:26难度:0.8
  • 4.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部分内容见如表。该手机禁令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  )
    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①恪守诚信准则,主动上交手机
    ②接受外在约束,全凭父母监督
    ③摆脱网络依赖,学会“信息节食”
    ④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组卷:99引用:16难度:0.7
  • 5.从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杨靖宇,到新中国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再到新时代把生命献给脱贫伟业的黄文秀……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积极褒扬英烈事迹。这说明(  )
    ①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②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③承担责任是为了获得回报的权利
    ④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实现人生价值

    组卷:326引用:9难度:0.7
  • 6.仇某在微博上使用“辣笔小球”注册账号发布信息,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相关信息在网络平台扩散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地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批准逮捕。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
    ②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
    ③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④违法犯罪必然受惩处

    组卷:137引用:13难度:0.6
  • 7.爸爸开车送小丽上学途中,在斑马线没有礼让行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被罚款100元并记3分。爸爸没有礼让行人是(  )

    组卷:38引用:13难度:0.8
  • 8.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强调,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实施教育惩戒(  )

    组卷:112引用:17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满分40分)

  • 23.关心社会,遵守规则
    材料一:2021年夏,河南遭遇水灾,7月23日下午,来自合肥的5名志愿者张立新、孙琼等人出发前往灾区。他们表示:“只要为灾区人民出一份力,多挽救一个生命,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幸福的。”
    (1)请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的知识,评析材料中志愿者的行为。
    (2)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知识说说怎样培养材料一中的这种行为?
    材料二:8月3日,南京64岁老太毛某宁因为擅自离开封控地,造成疫情外溢被刑拘,警方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她立案侦查。央视评论表示,任性的是一个人,承担后果的却是一座城;你对社会不负责任,法律就要叫你负责任。
    (3)请运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的知识,劝导疫情期间不能遵守规定的市民。

    组卷:7引用:1难度:0.4
  • 24.学法知法,以法塑形
    材料一:2020年8月,许某在乘坐深圳地铁11号线期间,用手机外放声音。当列车安全员上前劝阻时,许某情绪激动并公然辱骂安全员。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许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材料二:2020年10月,某市发生了严重侵犯幼儿园师生生命安全的案件,社会影响恶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分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公安部及学校紧急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创造平安的环境。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许某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别的违法行为?请写出判断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作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组卷:4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