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联盟学校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ㅤㅤ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_____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多次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_____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ㅤㅤ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_____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bó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睡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撩bó
     

     

    西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执
    B.夺 执 
    C.撇 夺  
    D.执
    (3)下列短语结构的类型与“报知长老”相同的一项是
     

    A.祖国万岁
    B.风和日丽
    C.巍峨挺立
    D.磨练意志
    (4)以上文段出自《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说鲁智深为什么要上五台山。
    (5)《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速有哪些相同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组卷:17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ㅤㅤ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ㅤㅤ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ㅤㅤ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ㅤㅤ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ㅤㅤ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ㅤㅤ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ㅤㅤ⑦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ㅤㅤ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ㅤㅤ⑨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ㅤㅤ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ㅤㅤ⑪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ㅤㅤ⑫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ㅤㅤ⑬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从实验精神出发,探讨王阳明“格”竹子最终头痛而宣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说说丁肇中希望今天的中国学生怎样做研究。
    (3)请赏析第⑦段“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句中的加点字。
    (4)丁肇中为什么对中国学生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组卷:27引用:3难度:0.5

六、名著阅读。

  • 6.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问题。
    宋江和兄弟们
    【片段一】
          晁盖问道:“押司知何来的慌速?”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第一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A________晁天王)【片段二】      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mào  dú,冒犯)兄长,望乞恕罪。”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宋江大喜,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便唤宋清与武松相见。柴进便邀武松坐地。宋江连忙让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里肯坐,谦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柴进教再整杯盘来,劝三人痛饮。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B_______武松打虎)【片段三】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C______斗浪里白条)【读书笔记】      晁盖曾头市中毒箭,临终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宋江却未遵晁盖遗训,是为“失义”。
          武松断臂出家六和寺,未随宋江归朝,是为“断义”。
          李逵喝了宋江给的毒酒,知情后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是为“愚义”。
    ——小澄读书笔记《“义”说纷纭》(节选)(1)补全回目名。
    A:
     

    B:
     

    C:
     

    (2)【片段二】与【片段三】分别写了宋江与武松、李逵的初见,结合选文说说“跪”“拜”作用的异同。
    (3)小澄发现宋江与兄弟们的“义”最终变了味。请从【读书笔记】中任选一例,从“忠”,或“义”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组卷:64引用:4难度:0.7

七、作文。

  • 7.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必须围绕“交往”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600字。

    组卷:197引用:5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