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9 23:30:5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组卷:117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组卷:92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组卷:206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88引用:15难度:0.7
  •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67引用:2难度:0.7

七、(16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报国无门空遗憾   生不逢时辛弃疾      ①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③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金菊对芙蓉•重阳》)
          ④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敞、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
          ⑥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却是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
          ⑦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⑧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⑨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⑩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
    ⑪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⑫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1203年,韩侂胄征召63岁的辛弃疾出山,出任浙东安抚使。
    ⑬尽管年纪大了,尽管蛰伏半生,但辛弃疾仍是整个国家最清醒、最冷静的主战派。他未被周遭叫嚣北伐的氛围冲昏头脑,而是上疏建言,北伐应进行精密的筹备,从士兵的训练、粮草的供应,到军官的选拔,都要力求完善,不能草率,否则将功亏一篑。
    ⑭开禧元年(1205),65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期间,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⑮这首词中,辛弃疾流露出深深的纠结:一方面,他以廉颇自喻,说自己虽老矣,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提醒韩侂胄,千万不要像以往的北伐一样,草率出兵,以致遭遇重创。
    ⑯任何年代都不缺邀功自赏的人,缺的是清醒自守之人。在主战派当权的岁月里,辛弃疾仍然遭到了弹劾,开禧北伐如期进行,辛弃疾却已辞官在家。
    ⑰战争的结果不幸被辛弃疾预见,南宋因为军事准备严重不足,先胜后败,韩侂胄想再把辛弃疾请出来,作为抗金的一面旗帜。这次授予辛弃疾的职务是枢密院都承旨,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职位。当皇帝的任命诏书到达江西乡下时,辛弃疾已经病重。他没有赴任。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⑱开禧三年(1207),67岁的辛弃疾病逝。临终之际,他还在大喊杀贼!
    ⑲可怜辛弃疾,至死,他的故乡山东仍是沦陷区。收复中原,魂牵梦萦,无期更无望。他越是不曾认命,生命的悲剧色彩就越浓烈。凡人无力,我们能抱以同情;但英雄无力,我们又当如何呢?
    ⑳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
    (选文有删改)(1)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大幸”和“大不幸”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理解。
    (2)选文的第⑦⑧段中,辛弃疾为什么要把陶渊明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
    (3)选文引用了辛弃疾的多首词作,请概括总结这一写法的妙处。
    (4)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组卷:178引用:7难度:0.5

八、写作(5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1)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司马迁      (2)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      (3)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组卷:150引用:9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