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6 23:30:2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一场十年不遇的沙尘暴先后袭击蒙古国、中国,吹得人们措手不及。通过沙尘遥感动态监测可知,此次沙尘过程主要从蒙古国开始。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与短时间内空气由暖变冷的异常天气现象密切相关。14日晚,强沙尘暴袭扰蒙古国时,中国内蒙古上空主要是暖空气,而到15日清晨,强冷空气来势汹汹、喧宾夺主
          在这场多年未遇的沙尘暴中,随沙尘一起满天飞的,还有各种谣言。一些境外媒体“趁风扬尘”,混淆视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没有国界,对此次沙尘天气起源等作出结论需以科学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前提。有专家表示沙尘暴就像一支前进的队伍,沿途有沙尘沉降,也有沙尘加入,不能简单说沙尘暴形成于某一地,要进行综合分析。
          近期蒙古国、中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加之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中国西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与中国毗邻且在上风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荒漠化土地,是境外重要沙尘源。
          多位气象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异常天气现象的罪魁祸首。北极上空的平流层极地涡旋就像家长一样,管着冷空气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北极与赤道之间的温差越大,极地涡旋的能量就越稳定,也越能把冷空气牢牢锁定在极地。可是近年来,北极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变暖后,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减弱,缺乏“管束”的冷空气变得不稳定,原本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冷空气会分裂成两个以上的环流,甚至碎裂,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多发。
    (取材于殷耀、张云龙、于嘉、魏婧宇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措手不及:形容沙尘暴突然来袭,使人们一时无法从容应对。
    B.喧宾夺主:形容突如其来的强冷空气抢占了暖空气的地位。
    C.趁风扬尘:指境外媒体借着此次沙尘暴的源头问题散布谣言。
    D.罪魁祸首:指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异常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由冷到暖的变化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度。
    B.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判定沙尘天气的源头。
    C.北极与赤道的温差是极地涡旋的能量源头。
    D.本次沙尘暴导致中国西北华北的强风天气。
    材料二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突发性和较大的破坏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土绿化的持续推进、沙区植被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沙尘天气日数呈现减少趋势。
          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流动沙地上恢复植被,现已形成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提高了地面植被覆盖率,有效阻止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三代人接续治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原本“沙上墙,驴上房,一场风暴没了粮”的流动沙漠变成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沙尘暴次数大大减少。
          近年来,中国沙漠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尼龙网格沙障、仿真植物沙障、网格袋沙障、化学固沙剂治沙等新技术,同时有效配合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固沙等技术,为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提高沙区地表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蚀量,对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起到了显著作用。另外,为减少冬春季农田表面的疏松,采取作物留茬、免耕或春季耕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起到防止就地起沙的作用。
          生活在沙漠周边及腹地的农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滥伐林木,均会加速土地沙化,加剧沙尘暴的发生。所以,进一步了解沙漠和沙尘暴,进而规范沙区人为活动,才能实现人与沙漠的和平相处,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取材于姚泽的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治理,我国将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
    B.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受沙尘暴影响较大。
    C.沙区地表风蚀量越小,对治沙越不利。
    D.减少人为活动可以避免沙尘暴的发生。
    材料三      沙尘暴从远古至今时有发生,是世界各地常见的天气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沙尘暴将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沙尘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沙尘暴在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从而促进生物繁殖体的扩散。沙尘粒子在输送过程中,随着风速的减小,质量小的沙尘粒子就会降落到海洋中,成为浅水中浮游生物和深海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来源。同时,沉积到陆地上的沙尘粒子成为了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矿物质无机营养源。沙尘粒子可把酸雨沉降的一些酸性物质中和,缓冲土壤酸化过程。另外,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沙尘暴所携带的沙尘粒子可以将全球各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全球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
          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但是彻底地消灭沙尘暴,难以保证全球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沙尘暴既是一种带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自然的天气现象,又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而诱发的一种带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富集生态后果。我们应注重研究人类环境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在如何将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基础上,重视人地和谐相处的自然关系。同时,研究在沙尘暴发生的过程当中如何消除因人类干扰导致的富集诱导作用。这些将对今后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取材于潘霞、高永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沙尘暴“生态效应”的一项是
     

    A.6000多年前,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荒漠化导致大量沙尘粒子沉积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使得该流域的植被开始繁盛。
    B.海洋中许多重要元素来自于沙尘粒子所携带的营养物质,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营养盐供应。
    C.当初美国在开发西部平原过程中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导致春季的加利福尼亚州仍然会有从南部沙漠随风而来的沙尘。
    D.京津地区曾经遭遇过大规模的沙尘暴,但经检测,沙尘暴发生过后,京津地区大气环境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含量却很低。
    (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沙尘暴”形成条件和防治举措。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1】得,剖刑莫邪【2】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3】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非劫之以形势,非振之以诛杀,则无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4】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子发【5】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受赏之属,无僇【6】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取材于《荀子•强国》)注释:【1】火齐:火候。【2】莫邪:古代宝剑名。【3】劙:割。【4】讙敖:喧嚣。【5】子发:楚国令尹。【6】僇:羞辱。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范 刑范:铸剑的模子
    B.举则时 错:错误
    C.不可不察也 孰:仔细
    D.受赏之属 耻:使……感到羞耻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剖刑莫邪已 发诫布令敌退
    B.诛不服也审 楚发
    C.则无有其下 百事成
    D.古者明王举大事 子发致命也恭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国不敢婴也 敌国不敢侵犯
    B.礼乐则修 礼乐制度美好
    C.非劫之以形势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D.为善者劝 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
    B.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
    C.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
    D.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
    (6)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的。

    组卷:26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
    (《公冶长》)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路》)(1)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

    组卷:33引用:5难度:0.7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1】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2】,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1】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2】缘底,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比喻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2)下列诗句中的“石”,含有寄托之意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B.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唐•李绅《别石泉)
    C.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D.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遒坚。(清•郑板桥《题兰竹石》)
    (3)“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组卷:46引用:3难度:0.5

六.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谈话会上,这样问学生:“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八十五年后的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值得每一位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请以“人生两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8引用:1难度:0.7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请以“我愿全速奔向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