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第24届冬费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组卷:66引用:2难度:0.8
  • 2.中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饮茶文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3~4题: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某种CO2的“捕捉”和转化过程如下:在高压下将烟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再将“捕捉”到的CO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26引用:0难度:0.60
  • 4.阅读下列资料回答3~4题: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通常采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某种CO2的“捕捉”和转化过程如下:在高压下将烟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再将“捕捉”到的CO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生产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8引用:0难度:0.60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 14.李老师用过氧化钠(Na2O2)和CO2按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甲、乙两处包有Na2O2的棉花依次燃烧。为探究其原因,兴趣小组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按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反应;
    ②浓H2SO4不能吸收CO2,也不和CO2反应;
    ③无水CuSO4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蒸气变蓝。
    [操作现象]注入稀盐酸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D中无水CuSO4没有变蓝色;装置E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B装置能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HCl,C装置的作用是
     

    (3)“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的反应
     
    (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4)甲、乙两处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依次燃烧的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拓展延伸]
    (5)由实验可知:实验室中的过氧化钠应当
     
    保存。
    (6)已知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O22-,1个O22-离子含有的电子数为
     

    组卷:81引用:1难度:0.4
  • 15.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湿法制备高铁酸钠的原理为:2Fe(NO33+10NaOH+3NaClO═2Na2FeO4+6NaNO3+3NaCl+5H2O。
    (1)反应的温度、原料的浓度和配比对高铁酸钠的产率都有影响。图1为不同反应温度下,Fe(NO33质量浓度对Na2FeO4产率的影响,图2为一定温度下,最佳Fe(NO33质量浓度时,NaClO的质量浓度对Na2FeO4产率的影响。

    工业生产中最佳反应温度为
     
    ℃,Fe(NO33与NaClO两种溶液的最佳质量浓度之比
     

    (2)对Na2FeO4进行烘干时,Na2FeO4纯度与烘干温度的关系如表一,推测80℃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填化学式)。
    表一:不同温度所得产品特性
    干燥温度/℃ 纯度% 产品颜色
    25 92.5 紫红色
    60 98.3 紫黑色
    80 0 红色
    (3)以24.2kg Fe(NO33为原料制备Na2FeO4,当产率为30%时,计算实际所得产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已知:产率=
    实际产量
    理论产量
    ×100%)。

    组卷:9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