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二)

发布:2024/11/13 7: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丰硕的发掘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祀区发掘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进一步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间历史画卷。
          相对于中原广袤平原,巴蜀偏于一隅,向来以山高水远著称。过去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诸如四川这样的巴蜀地区,文化多半是封闭的,与中原文化没有什么实质联系。如顾颉刚的《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认为:“当时的蜀国本和中原没有什么关系,直到春秋战国间才同秦国起了交涉……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
          三星堆大规模考古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少是晚期之末起,巴蜀地区与中原间就打破隔绝,开始往来交流,有时还是比较畅通的频繁交流。从本次发掘出土的若干新器物即可看出,巴蜀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等,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与甘肃、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有明显的渊源关系;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壁、玉璋、玉戈等,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同类器物存在。
          三星堆遗址大量令人赞叹的丰富文物为如何看待和解读蜀国古史传说提供了新的参照坐标。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曰:“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对于诸如此类的蜀国古史传说描述,尽管并非孤证,但由于缺乏并无从进行确凿的考订,过去史学家多丰持审慎接受态度。
          三星堆考古表明,许多古史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往往是有一定史实背景的。《大戴礼记•帝系》《史记•夏本纪》均称,颛顼产鲧,鲧产文命,是为禹。这就是说,夏王与蜀王均为颛顼的后代,因而夏文化与蜀文化自应有一定的关联。有趣的是,三星堆发现的陶盉和玉璋,与位于洛阳东部偃师境内的夏文化遗址二里头考古发掘出的盉和玉璋,存在明显彼此交流影响的痕迹。
          三星堆遗址汇聚了青铜器、城市建筑、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设施,它昭示着长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古蜀文明既有自己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又受到中华文明不同地域文化,乃至东方文明不同区域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三星堆考古及探源工程,正在为我们掀开中华先民筚路蓝缕、互学互鉴的神秘面纱,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砥砺同行的演进历程。这是对历史的寻根,也是对今天的启示和未来的展望。中华先民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历史华章。
    (摘编自钱念孙《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材料二:
          公共考古的核心思想就是考古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各主体均有权了解和参与,公共考古事业者有责任和义务公开宣传文化遗产的价值。公众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参与公共考古,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文化遗产,还在于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从文化遗产传播的视角上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公众能够在各种媒介上获取各种考古信息,媒体与考古的融合使公共考古实现了公共传递,对于转变公众思想观念、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具有现实意义。
          公共考古视城下,文化遗产事业相关主体重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是促进文化遗产价值传播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认知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中,各主体不仅要通过文化遗产看到历史,还要能够发现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发生改变。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直接价值、物质价值及使用价值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厚重。如天津文庙、乐山文庙等文化遗产在历史价值方面,为当代人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提供实物参照;在文化价值方面能强化当代人的道德素养,使其在了解崇文重教的基础上深化对文庙文化价值的了解,并将其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要通过合理地利用文化遗产间接地传播文化遗产价值。
    (摘编自刘华《公共考古视域下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考古证明,巴蜀地区与中原间打破隔绝,开始往来交流,是自新石器时代晚期末起,甚至有可能更早。
    B.过去因为缺乏考古、实物等确凿的证据,尽管一些蜀国古史传说在多部典籍中出现,史学家多半仍然不接受。
    C.古蜀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既有独立的起源,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又与中原文化密切交流,直接或间接受中原文化影响。
    D.要想有效传播文化遗产的价值,就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特别重视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文人学士普遍认为巴蜀偏居一隅、山高水远,故其文化在古代是独立发展的。
    B.比较三星堆和中原出土的文物,证明一些蜀国古史传说有史实背景,并非空穴来风。
    C.电视台直播三星堆考古进程,引发收视热潮,说明媒体与考古的融合使公共考古实现了公共传递。
    D.兵马俑等古建遗址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柱,说明文物还有间接的文化创收价值。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刘某爱好古物,在随州古墓群挖出春秋早期曾国国君曾侯宝的铭文鼎之后转卖。
    B.三星堆遗址考古,对近两百个出土样品进行碳-14测年,确定了其埋藏的年代。
    C.新生入学之际,北京某小学在文庙举办隆重的“开笔礼”,启发学生尊师崇礼。
    D.绝大多数考古资料如出土文物、标本等,在发掘结束或报告完成后被重新雪藏。
    (4)材料一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三星堆遗址发掘期间,央视推出系列直播特别节目《三星堆新发现》,请结合材料谈谈对此举的看法。

    组卷:13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悼彭雄同志
    彭雪枫
          读三月三十日山东战士报《一个不幸的消息》之后,终于最后证实彭雄同志——红军时代的老战友——光荣殉国了!悲怆的心情,发出了无数次的叹息!
          1930年9月,我奉命到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那时正在围攻长沙的战役中,师司令部驻扎在一个小村庄里。一到门口,首先碰见的是一个年纪轻身材大的青年通信员,背一支手提机关枪,精神抖擞,十分神气,把我迎进了屋内。那就是今日的第三师参谋长彭雄同志。
          国内战争,在经过了大大小小数百次的残酷战斗中,我与彭雄同志从来没有离开过一个部队,甚至一个单位。抗日战起,各自东西,从初见到现在,屈指计算已十三年了!
          他是江西永新人,井冈山红军的一员。长沙战役时,大概才十七八岁吧,然而有力气,很勇敢。战斗中,比较艰苦的传达任务,在派遣时不由地就想到了他。他喜欢并善于射击。在送信或口头传达任务到火线上最前列的突击队,回指挥阵地复命时,往往夸耀他送了几颗子弹给敌人,也往往接着受到无故消耗子弹的批评。受批评和射杀敌人同样给他以满足。
          1931年,他升任师部通信排长,仍是一支手提机关枪,不过勇气和脾气却增大了。勇气大到一种鲁莽的地步,脾气大到通信员们常向支部提意见。为了这,他常常同时受到两种责备,然而谁都对他有一个远景的认识——将来必成为一员猛将。“富田战斗”的一个夜间,他突然失踪了。拂晓之前,却见他满身泥泞,手提机关枪上挂了三支驳壳枪,左肩上挂了一支步枪回来了,大家焦急的面容变成了笑脸。这是他偷跑出去偷拿回来的胜利品。然而一种“慰勉的责备”他仍然逸不脱。从此,大家更敬重他了。
          1932年8月,敌方突然大军压境,我师各团因过于分散,集中不及,被隔断而互失联络。我率师直属队及第七团辗转于丛林之中,三日三夜无食无眠,遂分头突国进入区边境,始悉郭炳生阴谋叛变,挟持第五团北入白区,远避业已到来的第四次“围剿”。彭雄同志这时跟随着郭炳生行动,当然除去郭炳生本人之外,谁也不明白他将要玩什么把戏!当时与上级失去联络已多日,对我师及我个人的生死谣传纷纷。为了挽救第五团,我乃不顾一切,将师直及七团略事安插之后,遂带同武装十五名潜行北上,寻找郭炳生并第五团。此时他们已进入靠近抚州的崇仁县境了,北入抚州,西渡赣江是很容易的事。五日行程跟踪追赶,终于在一个傍晚,见到了五团的前哨连。他们事先的战备姿态,听到了我的喊声之后,变为欢迎队形了。一见之下,恍如隔世,默默之中,相互表现出无言的悲凄!到团部,郭炳生似乎还保持着惊慌中的镇静!全体干部咸来慰问,“回主力去!回主力去!”是大家的呼声。伟大的阶级友爱,我感动得几乎流下泪来!黄昏之后,彭雄同志把我拉到阴影里,小声地说:“郭炳生对大家说,你已经牺牲了!他这几天的行动,我十分怀疑,赣江以西的地图,他已自己背起来了,谁知道他捣的什么鬼呢?起码也是躲避四次‘围剿’,要当土皇帝享福去!我们一定马上回去,明天就走!”
          第二天黄昏之后出发南返。深夜,天雨路滑,伸手不见五指,叛徒郭炳生乘此时机单枪独马,投入乐安县城,断送了他的一生!
          彭雄同志对革命,是这样坚决的一个典型!
          1933年,彭雄同志深造,红军学校毕业后,任作战参谋、连长等职。1934年浒湾八角亭战斗,我负重伤,在回后方的途中,碰到了彭雄同志,他似乎是病了,同样坐在担架上。见面之后,他深感未能参加这次战斗而为憾!不知为了什么,他忽而又大哭起来。
          长征之后,彭雄同志调军团司令部工作。过大渡河,越金沙江,以及雪山草地,他创造了许多英勇的故事。环境那样折磨他,然而仍一如往昔。登山涉水,健步疾走,很少见他骑过马,随手行李之外,还背了自己的枪,不过“手提式”已经换了驳壳枪了。
          1935年红军进入陕北,他升任三军团十三团参谋长,不久改调四师任作战参谋,西安事变后升任参谋长。1940年,我们进入豫皖苏边时,忽在电讯中,得悉他已任鲁西南的黄河支队司令了,彼此一路之隔,仅在电报往还中互通消息而已。1942年,又调往新四军第三师任参谋长,适我师亦转移路东,从此时起,才有了连续的信件来往。
          彭雄同志完全是在党军中长大的。他学习很努力,由于丰富的战斗经验,从通信员直到指挥一个师。仅看他对三师部队的管理教育、作战指挥,虽然时间很短,竟有那样大的成绩。有一次读到他的一篇《发刊词》,不但文化水平进到一种惊人的程度,即是战略战术素养,都莫不叹为我党的一员出色的军事人才!
          彭雄同志,在党十多年的培养之下,已经成为一员勇敢善战的青年将领了!
          当然,他亦有他的弱点,那就是性情急躁,胸襟还不够开阔,然而以其过去的进步速度而论,他是我党我军中最有希望的干部之一。
          不幸,万万的不幸!在敌后的残酷斗争中,万恶的敌寇,夺去了他的生命,夺去了热情蓬勃、意志坚决、体格强健、政治坚定的彭雄同志——十多年以来的患难战友!
          后死者的责任,不是流泪,而是向敌人为逝者复仇!
    1943年5月(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读到报纸消息,证实了彭雄的牺牲,“终于”一词说明作者不愿相信彭雄牺牲,为此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求证。
    B.作者回忆了与彭雄十三年间的往事,展现了这位青年将领的出色才干,也指出了他不爱惜子弹、鲁莽、急躁等缺点。
    C.三次写彭雄的配枪,从“手提机关枪”到“驳壳枪”,这一细节突出了人物特征,侧面反映了他在我军成长的过程。
    D.文章以记叙为主,又时时插入简短的议论与抒情,既高度评价彭雄同志,又便于直接抒发抑制不住的痛悼之情。
    (2)关于“挽救第五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战不利的情况下郭炳生阴谋叛变,客观上反映了对敌斗争的复杂与艰难。
    B.“回主力去!”两个简短的句子反复,体现出干部战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
    C.彭雄把“我”拉到阴影里小声向“我”汇报的细节,为下文对人物的评价做了铺垫。
    D.写“我”没有立即抓捕叛徒,致使其趁夜投敌,其中流露出我自责和懊悔之情。
    (3)作为我党的优秀青年将领,彭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这篇悼词是怎样抒发真挚浓烈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组卷:14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欢度节日的时候,①        。喜爱饮酒的人们,畅饮几杯美酒,面色红润,血脉畅通,更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说“酒”时,赋予了酒一定的道德色彩。他认为,酒是一种服从于人性的饮料,可以助长人性的善良或丑恶,也可以成就好事或促成坏事。洒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确如许慎所说,它不但可以作为表达宾主礼仪的媒介,促进好事。而且可以成为工具放纵享乐,坏了大事。历史上关于饮酒误身误国的故事很多。夏桀、商纣、周幽王都被史书描述为酗酒亡国的暴君。
          今天人们过春节时②        ,而在唐宋时期,人们通常要喝屠苏酒。屠苏酒是古人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的一种药酒,据说可以辟邪。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都有饮屠苏酒的风俗。屠苏酒是怎样调制、饮用的呢?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要用防风、桔梗、大黄、乌头、赤小豆等适量,用香囊盛着,在除夕夜里悬在井底,正月初一取出来放在酒里加热煮沸。饮用的时候,全家人面朝东,从年幼的到年长的,③        。剩下的药渣要再投放到井中,人们喝了井水可以消灾祛病。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既可以作为表达宾主礼仪的媒介,促进好事,也可以成为工具放纵享乐,坏了大事。
    B.它不但可以作为媒介表达宾主礼仪,促成好事,而且可以成为工具放纵享乐,坏了大事。
    C.它既可以作为表达宾主礼仪的媒介,促成好事,也可以成为放纵享乐的工具,坏了大事。
    D.它不但可以作为表达宾主礼仪的媒介,促进好事,还可成为放纵享乐的工具,坏了大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20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幻想和空想都是对未发生之事或未实现之事物的想象。明朝的万户陶成道幻想飞天,自制火箭飞车,不幸殒命,后人称之为“人类载人航天第一人”;中国几代航天人以赶超航天强国为理想,自立自强。奋斗不息,最终“祝融探火”,“天宫”翱翔。理想,是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幻想,是以理想愿望为依据的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但两者如果没有奋斗和行动的加持,就只会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理想、幻想、空想”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9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