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23年同步练习卷(22)
发布:2024/7/18 8:0:9
一、选择题
-
1.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组卷:6引用:3难度:0.8 -
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组卷:8引用:7难度:0.7 -
3.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3难度:0.7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了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 )
组卷:22引用:11难度:0.9
三、解答题
-
14.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组卷:16引用:2难度:0.3 -
15.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组卷:1128引用:18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