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四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 15:0: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的世界史研究是在对西方史学的借鉴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借鉴必然要经历一个从简单模仿到批判选择再到自主创新的过程。目前,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将理性的批判借鉴升华到自主学术创新层面。新时代,我国世界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在学术体系上摆脱西欧中心论、西方史学理论的束缚和影响,用中国学术话语构建世界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破除西欧中心论的影响。西欧中心论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已成为横亘在一些世界史研究者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以西欧中心论来考察世界历史,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倾向。比如,将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灭顶之灾的殖民侵略美化为史诗般的“地理大发现”,这显然背离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取向。破除西欧中心论的影响,这要求我国世界史研究者在治学思路上要有新突破。中国是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我国学者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视角,应该站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高度写出自己的世界史,只有这样的世界史才是中国人应该贡献给世界人民的世界史。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史学所具有的连续性、丰富性在世界史学发展中无出其右者。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历史理性的民族,注重以史为鉴,善于用历史理性在变化中把握真理。西方许多学者看不出中国史部典籍中的思想观点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理论与方法,不理解中国古代史家“寓论断于序事”的表达方式,从而错误地认为中国虽然历史典籍丰富但史学思想贫乏。当前,我们要以中国学术话语构建世界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比如,以《易经》的“通变”思想解读历史变动以及制度的因革损益,以《公羊传》大一统思想论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合理性。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关键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以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去考察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整体轨迹。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何回答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是对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者提出的时代任务。为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显然突破了西方国家以邻为壑的狭隘视角,是对中国古代“天下一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世界史研究要深入回答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世界史学科的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世界史研究目前到了自主创新的新阶段,这纯粹是其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以西欧中心论来研究世界史,是一种不够客观的研究方法,必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C.中国传统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连续性和丰富性,是研究史学最好的理论和方法。
    D.“一带一路”建设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重大问题,需要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予以回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层次反思我国世界史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多次举例论证,说服力强。
    B.文章论述用中国学术话语构建世界史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采用了自主创新的视角。
    C.文章在论证中以较多的篇幅来阐述传承和发展,彰显了自主学术创新的研究立场。
    D.文章对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进行了逐层深入地分析,并在最后指出这是时代的呼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之说,无视美洲印第安人的利益,是西欧中心论在作祟。
    B.如果我国学者能够以自己的视角来书写世界史,就可以写出具有学科时代价值的世界史。
    C.我国历史典籍和史学思想丰富,因而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十分必要。
    D.西方的史学视角以邻为壑,中国古代认为“天下一家”,可见后者史学思想优于前者。

    组卷:2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 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来说亲情更浓厚。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古代刑法中有“连坐”或“株连”制度,一人犯事,家属亲友甚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们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 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家庭利益。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国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方独立生活。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在封建社会,女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和子女分开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因而,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老人们都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失衡。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1)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
    B.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密切。
    C.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
    D.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独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B.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制度。
    C.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单身青年出现的主要原因。
    D.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

    组卷:6引用:8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子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1)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将蒋老师与学生相处的一段短暂却难忘的经历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小说着重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蒋老师的独特形象特点与教育方式。
    C.小说语言细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蒋老师与我们养蚕的故事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蚕儿”作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0引用:5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题,2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五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川剧的特点:
     
     
     
     
     

    组卷:11引用:10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刘安)
          ③智慧胜于知识。(布莱士•帕斯卡)
          ④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⑤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阿米尔)
          ⑥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习近平)
          成长的路上,名人之哲思常给予我们启迪。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7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