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四单元》2024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0/17 9:0:1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ㅤㅤ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1)请概括第一段作者的主要观点。
(2)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请加以分析。
(3)文章运用了立中有破、破立结合的论述方法。请找出体现“破”的两个语句。组卷:0引用:2难度:0.5 -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媒体媒介方式大多为报纸、电视、书刊等等,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逐渐受到电子科技的影响,开始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进行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协力合作,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来提升整体的用能力。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美媒介自身的发展边缘已经相继模糊,这也足以证明当前媒介的融合发展巧妙地提升了整体运营合作的水平,其“整体划一”的合作理念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拾工作。各类新型技术要学习传统媒体的语言魅力和发展优势,传统媒体也应该打开思路完成自身发展的相应改革,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是当前社会应用的新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
(摘编自郭磊《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融合》)材料二:表1人类文化和媒介素养发展过程 历史阶段 传播环境 新技能 社会文化结果 古代 口头传播、肢体语言传播、手写文字传播 口头表达技能、肢体语言的掌握、识文断字 知识系统的建立和保护、哲学和科学的起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印刷技术发明,报业出现 文字素养、报刊素养 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子媒介出现影视素养、广播素养 媒介社会的形成、消费文化的流行 信息社会 数字媒介、互联网 数字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 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知识社会 表2青年媒介素养各维度的题项分布 因素 题项 因子载荷 均值 标准差 评估能力 明星代言产品广告是因为他们喜欢该产品(反向提问) 0.795 3.92 0.964 广告里描述的商品都是值得购买的好商品(反向提问) 0.817 3.88 0.919 媒体呈现的信息都是现实环境完全真实的反映(反向提问) 0.637 3.08 0.748 分析能力 我能很好地鉴别媒介上的不良内容 0.791 3.39 0.882 在关注新闻时,我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0.749 3.35 0.853 我常常能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各种新闻报道 0.746 3.16 0.918 创造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媒体组织的线上或线下活动 0.823 2.20 1.011 我经常在媒介上发表文章、图片、上传视频等作品 0.757 2.38 1.103 我曾经向媒体提供过新闻线索 0.772 2.08 0.995 我曾经以投稿、投票、留言等方式参与过媒体互动 0.752 2.47 1.062 获取能力 看新闻时,我会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验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0.853 2.94 0.925 关注新闻时,我会在不同媒体上寻找同一事件的报道来相互比较 0.848 2.88 0.952
目前,虚假新闻泛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各界拥有更多新闻传播渠道,而且受众媒介素养普遍较低,还有现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加以大力宣传和普及,才能够让大众明辨是非。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媒介环境下,社会受众必须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能力,这便需要对社会受众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各社区的宣传栏、政府官方网站、各大媒体等定期发布信息筛选方法、网络防毒等相关知识,让大众能够对不正当信息加以科学判断,并且规范好个人行为,从根本上尽可能地减少虚假、垃圾信息和同质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想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必须重视内容的创新。懂得依照目标受众的价值定位和社会立场,以决定媒体在信息采集、处理以及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新闻策划、采访、产品制作以及广告营销等环节当中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让采集到的信息资源在不同媒体上实现合理分配,以打造适应不同媒体特质的新闻产品。
(摘编自张淇鑫《媒介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删改)材料四:
在网络占据主导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领导的舆论传播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而媒介融合这种新形式,更是占据了舆论引导的半壁江山,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变成了舆论传播的主体。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无疑也掺杂着各式各样、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坏了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环境;所以,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把关,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传统媒体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舆论进行互动,使用多重效果、多种手段来引导舆论产生的影响,如通过官方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解释,以便增强引导效果。
(摘编自王卓焱等《媒介融合与舆论传播》,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媒体媒介主要是报刊、电视、书籍等,而新媒体媒介则包括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介方式的产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B.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双方优势互补,协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媒体整体运营能力。
C.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同时对应具备的与之相匹配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
D.数字媒体时代受众媒介素养维度包括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提供新闻线索、与媒体互动等创造信息的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类媒介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整体运营合作水平的提升,也更加有效地推动了信息传播工作。
B.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开始占据舆论传播的主导地位,每一个网民都能借助网络变成舆论传播的主体,传统媒体已经没落。
C.要形成一个好的奥论场,需要多方面共同付出努力,而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
D.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受众媒介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与此成正比,社会文化的结果也必定会越来越丰富。
(3)如何解决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组卷:4引用: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应用
-
6.下面是某校一则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知
各年级组、各班团支部: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校团委将于2018年12月29日至12月31日启动本校第五届艺术节。
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可以是唱歌、书法、绘画,也可以是小品曲艺、美文诵读、艺术剪纸、服装设计等。
活动初选节目时间为12月10日,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初选。凡被选定的节目直接参加艺术节表演。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粉墨登场,一展才艺,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我们的艺术节活动提出美芹之献。
校团委
2018年11月26日
答:组卷:29引用:5难度:0.8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偶像养成”是才艺真人秀节目的变种,它淡化海选、淘汰等环节,把镜头转向选手幕后的才艺训练过程,让观众 其进步和成长过程。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观众投入大量时间、情感、金钱和精力, 选手成长,他们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的人生跨越,通过“送偶像出道”的方式得以代偿。
其实,不只是真人秀节目,从武侠小说的“英雄不问出处”到当下网络文学的“草根逆袭”,“乌鸦变凤凰”的故事早已 。不同的是,与文学、影视、舞台等文艺样式相比,打着“真实记录”旗号的真人秀节目给观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营造了更具迷惑性的“真实”情境。有学者指出,由于电子媒介迅猛发展,今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趋向符号化、影像化,它像一面“镜子”,让人分不清现实和幻境。真人秀节目营造的“真实”视听空间,模糊了影像与现实的界限,使观众 地沉浸其中,更容易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证明 关怀 习以为常 乐此不疲 B.证明 关怀 屡见不鲜 孜孜不倦 C.见证 关注 习以为常 孜孜不倦 D.见证 关注 屡见不鲜 乐此不疲
A.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才艺本领与个人特质,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能否成为“偶像”。
B.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训练展示,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
C.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训练展示,表现个人特质与才艺本领,由观众投票决定选手能否成为“偶像”。
D.参加节目的选手此前只是普通人,经过十几期节目展示训练,表现才艺本领和个人特质,由观众投票决定自己能否成为“偶像”。
(3)请把上面新闻稿选段的观点态度压缩成一个单句。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20个字。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