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 1.英国科学家在金大气层中发现了“生物标志”——磷化氢(PH3)气体,如果用“〇’’表示氢原子,用“”表示磷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磷化氢分子PH3的是(  )

    组卷:40引用:3难度:0.5
  •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79引用:1难度:0.5
  • 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4.如图为家庭电路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43引用:1难度:0.5
  • 5.如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组卷:115引用:1难度:0.5
  • 6.如图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奥斯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38引用:3难度:0.5
  • 7.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组卷:136引用:1难度:0.5
  • 8.下列关于人体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3引用:2难度:0.5
  • 9.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5
  • 10.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检查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烧杯中的水:
    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量筒中的水:
    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烧杯中的水: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组卷:37引用:2难度:0.5
  • 11.“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12.小滨在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梳理,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143引用:6难度:0.5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共28分)

  • 36.小滨利用压力传感器、电磁继电器、阻值可调的电阻R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汽车超载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越大时,输出的电压U就越大,二者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继电器线圈中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衔铁被吸合,已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即为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线圈的电阻为20Ω。回答下列问题:

    (1)车辆不超载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当传感器所受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红灯亮说明汽车超载,请判断灯
    (填“L1”或“L2”)是红灯。
    (2)某水平公路桥禁止质量大于或等于20的车通行,用此装置报警,R的阻值应调节为多少?(g=10N/kg,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如果要求禁止质量更小的车辆通行,应该如何改动服警装置的控制电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组卷:133引用:2难度:0.5
  • 37.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等。
    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树立了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担当,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左侧集气瓶中盛放空气,右侧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如果观察到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图丙是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环的示意图,结合图丙分析当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填序号)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推广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D.开展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
    (3)2022年4月28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一催化》上发表成果一一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的合成,开辟了一条二氧化碳转化的新途径。假设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碳元素的转化率为100%,合成36kg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可以吸收
     
    kg二氧化碳。

    组卷:170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