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三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9/21 9:0:9
一、选择题:第1一8小题,每小题2分,第9一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
1.“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
组卷:2引用:6难度:0.8 -
2.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组卷:114引用:11难度:0.8 -
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曾记否,为了有朝一日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无数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如今我国盛世情形的是( )
组卷:46引用:7难度:0.7 -
4.如表系“西电东送”“东数西算”工程简介
工程 重要原因 主要做法 西电东送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东部能源资源紧张 把西部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等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东数西算 通过构建数据中心等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让西部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运算 组卷:94引用:28难度:0.6 -
5.过去十年来,我国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亿万农民因产业兴旺鼓起了“钱袋子”,千万乡村也因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材料共同说明的是( )
组卷:2引用:3难度:0.8
四、判断与分析:第15题,本题8分。联系材料,判断分析。
-
15.材料一:40多年来,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凭票购买”到“买遍全球”,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让这个曾经“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多年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我们依靠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让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大复兴的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改革开放成就突出,说明改革伟业已经完成。组卷:14引用:2难度:0.5
五、实践与探究:第16题,本题20分。联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
16.乐乐所在学校开展了以“创新中国活力无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下是活动板报的部分内容。
【看硕果累累】2022年,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
【悟创新力量】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举措一 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向中高端攀升。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 举措二 在重大科研攻关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依托重大创新基地,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团队。 举措三 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重要法律。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12日)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2022年10月16日)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如此非凡的科技成就,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还这么重视科技创新呢?
【立行动誓言】
科技强国梦想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行动誓言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实现自己的“科技强国梦”,我要: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创造性学习;
②
③组卷:2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