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2018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1/24 7:0:2

  •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的意思是
     

    (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3)诗中“志”的意思是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组卷:180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2)《观沧海》中的“星汉”指的是
     
    ;《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
     

    (3)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②《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山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组卷:160引用:1难度:0.6

  • 7.《观沧海》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组卷:127引用:2难度:0.6
  • 8.曹操的诗都是以慷慨悲壮见称,那么《观沧海》是不是呢?若不是,请用四个字表达。

    组卷:4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