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 1.阅读下面实用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微型发电机等供电。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 (有删改)【材料二】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有改动)(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说说“人体生物能发电”和“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至少答四点)
    (2)材料一中加点的“一些”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组卷:23引用:2难度:0.3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地边的玉米
    侯宏博
    ㅤㅤ①我家有一块田地,与大路为邻。每年夏天,播种了玉米,路边的那一行常因过往行人的踩踏,总是出苗最晚,好不容易长上来几片弱弱的叶子,又被贪嘴的牛羊吃得稀里哗啦,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秋天结出的玉米棒子只有鸡蛋那么大。偶尔有几株身强体壮的,结出了大棒子,还未成熟就被行人顺手牵羊掰走了,只留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杵在地边。
    ㅤㅤ②有人建议父亲少种一行玉米,也省得白费劳力,父亲摇摇头说,哪能让这么肥的田白白荒废?有人让父亲在地边筑一道篱笆,父亲微微一笑说,几十米长的篱笆墙,防了行人,也碍了自家,不值当。甚至还有人说,那就在地边每隔一段挖一个深坑或放置一块大石,父亲反诘道,那哪成?万一摔倒了行人,罪过可就大了。
    ㅤㅤ③有一年,正是玉米施肥的时节,化肥供应却异常紧张。看着满地面黄肌瘦的玉米苗子嗷嗷待哺,父亲决定掏高价从别人手里倒买几袋化肥。施肥时,我对父亲说,化肥这么金贵,干脆不要给路边的这一行玉米施肥了,反正也收获不了几粒玉米,施肥简直就是浪费!父亲一边扶起一株被行人踩倒的玉米给根部培土,一边对我说,让地里头的玉米吃着肥料,这一行玉米眼巴巴地望着,这公平合理吗?他不仅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还固执地让我给路边的这行玉米多加些肥料。我很是不解,他这不是给瞎子点灯吗?
    ㅤㅤ④随后,父亲经常带着锄头去这块田地;一发现有被行人踩踏过的地方,就用锄头松土;一见着被踩到的玉米苗,就扶起来在根部培土。那些扶也扶不起、站也站不直的,他就用草茎拧成绳,将它绑缚在别的玉米苗上,也让它抬头挺胸地成长。我知道,父亲是想用他手中的锄头扶起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让路边的这一行玉米守护这一方田地,守护这一年的收成。
    ㅤㅤ⑤待到秋天,玉米成熟了。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唯独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还和往年一样,被糟蹋得几乎颗粒无收。看着眼前的一幕,我抱怨父亲当初不该不听取我的建议。
    ㅤㅤ⑥父亲咬着烟袋,悠悠地吸着烟,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路边的这一行玉米,虽然没有结出像样的玉米棒子,但玉米秆比往年都要粗壮,都要端直,根部的土地也少了行人的踩踏,比往年都要松软。
    ㅤㅤ⑦我辩驳道,我们要的是珍贵的粮食,而不是当柴草烧的玉米秸秆。
    ㅤㅤ⑧父亲缓缓地说,你只看到一行玉米,没有看见满地的丰收。要知道,不是每一株玉米都能生长在田地中央,不要苛求每一株玉米都能结出一个大棒子。地边的这一行玉米,能够从路人的脚掌下和牛羊的唇齿中存活下来,已属不易,更何况今年又长得这么壮实。它们用身躯守护着田地,保护了第二行、第三行的玉米不受损失,这就是它们对丰收的贡献。
    ㅤㅤ⑨我恍然大悟,再次细细地打量地边的这一行玉米。它们有的叶子已被牛羊啃食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有的被拦腰折断,只有两尺来高的半茬;有的被掰走了棒子,撕裂的外衣似在秋风中哭诉;还有的两两互相扶持支撑,残损的躯干被父亲用草茎绑缚在一起。但是,它们的根系都很发达,露出地面的霸王根环绕着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毫不妥协地守护着田地。
    ㅤㅤ⑩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事,接触过很多人,也常常遇到“生长在地边的玉米”,便想起父亲当年田间地头的教诲,对他们不鄙视,不放弃,不苛求,尽己之力施以援手,让他们也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3期)(1)阅读选文第②~⑨段,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情节 父亲不顾劝阻,坚持种下路边的那一行玉米并为玉米施肥。
     
     
    “我”的情感态度
     
    抱怨不满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地里头的玉米一个个捧着沉甸甸的大棒子,争相炫耀自己的成果。
    (4)结合选文,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地边的玉米”的妙处。

    组卷:31引用:2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岩》)【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白水: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馀甘:即橄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B.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C.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D.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B. 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念
    C.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D.折处为潭 辄:于是,就
    (3)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B.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C.苏轼或贬黄州或被安置遣返,乙文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丙文作者记述了白水的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两篇文章都流露出了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D.三篇文章在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或状景或抒情或议论。文章取材详略得当,用词简练隽永。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 8.综合性学习。
          职业体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的校外职业实践考察活动,为让初三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初步了解各行各业的运作原理以及职业人所需具备的必要能力。我县某初中学校开展以“感受职业体验,做好人生规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对九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了职业期待的问卷调查,请你在班会课上为全部同学解读下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XX中学九年级学生职业期待调查数据统计表
    (2)一位同学在体验活动中参观了一家报社,体验了报社人的工作,回来后写下了一份通讯稿给了校刊。编辑将通讯稿发出后,同学们对报纸行业的未来持不同的看法,校刊编辑将部分观点转发给你,请你回复。
          读者甲:报刊行业迟早会没落,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有各种各样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什么还要去看报纸呢?
          读者乙:虽然现代媒体十分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多,很大部分信息是碎片化的。我还是喜欢纸质报纸。
          回复: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五、作文(40分)

  • 9.风华正茂的少年,总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期待。然而,生活中既有甘甜和惊喜,也有苦涩和无奈。在小说中看世间百态,品文学魅力,与故乡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孤独少年杜小康相遇,感受酸甜苦辣后的生命成长与蜕变,感受人性的美好与丑陋、社会的精彩与复杂。请以“少年初识               味”为题,撷取生活中的镜头、瞬间、场景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2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