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天津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1/3 21:0:2

一、(共18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        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对联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        ,宛若天成。对联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包罗万象 信手拈来 息息相关
    B.演化 兼容并包 信手拈来 休戚相关
    C.演变 兼容并包 唾手可得 休戚相关
    D.演化 包罗万象 唾手可得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B.通过对联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C.学习对联,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学习对联,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3)下列对联与所描述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曹雪芹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或“习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
    (摘编自李露孙慧敏《睡前拖延研究综述》)材料二:
    年长、年青两辈作息规律及认识比较
    年长一辈 年青一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规律 华灯初上,我的精彩才开始
    按照中医养生来说,23点开始肝脏排毒,是子午觉的黄金时期 西医认为,人的生物钟不一样,只要整体睡眠时间够就行
    遵守自然规律,天黑了睡觉,天亮了起床,这样才健康 根据个体习惯自定规律,我的时间我做主,适合自己就好
    “萤火虫族”的六大特征
    年轻化族群构成 因为职业选择和互联网影响,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
    主动熬夜 他们熬夜是工作或个人原因的主动熬夜
    越夜越美,享受夜时光 习惯夜晚,享受夜晚
    在夜间发光发热 在夜间,通过工作和消费切实为中国夜间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多样化夜间生活 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在奋斗,有的在工作,有的在享受,各得其乐
    不断扩大的“萤火虫部落” 随着00后、10后互联网一代的成长,群体不断扩大,并形成独具属性的“夜间”社群
    (摘编自《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材料三:
    《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92个小时,接近六成的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当代国民的三大睡眠现状。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光污染打破睡眠节律,职场、社交和社会阶层压力导致身份焦虑和群体孤独,失眠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干扰睡眠的因素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9年我国手机网民达8.47亿。某科技公司数据则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6.2个小时,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娱乐文化的繁荣和对自由时间的把控欲让熬夜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报复性熬夜”“解压式狂欢”是职场人在内心焦虑状态下带有证明性的自我宣誓,此外,00后和年轻妈妈也是“萤火虫族”中的典型人群。00后学生党娱乐学习两手抓,而年轻妈妈处于职场和家庭双重压迫中,在“工作+带娃”的模式下过着双面黑洞的生活,20%的人甚至发生天天熬夜的现象。
    (摘编自《2020中国睡眠指数报告解读》,消费日报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睡前拖延”是由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延迟自己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
    B.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和免疫力水平,增加人们患上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
    C.相较于晚睡晚起,偏早睡早起的人更倾向于从长远角度考虑他们的行为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而不是寻求即时满足。
    D.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就是在一天结束时,因此这时自我控制资源比较匮乏,导致自我调节失败,引发种种睡前拖延现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年长一辈秉持中医养生观念生活得更加健康,相对而言,年青一代按照个体的习惯自由安排睡眠时间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B.“萤火虫族”以90后、95后、00后年轻群体为主,00后学生党娱乐学习两手抓,年轻妈妈在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下被动熬夜。
    C.“萤火虫族”的夜间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在或为工作而努力奋斗、或为享受夜晚生活而消费的同时,为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D.近六成人每周熬夜超过3次,拥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20%的人甚至天天熬夜。这反映了当代国民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的现状。
    (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人们睡前拖延的因素的一项是
     

    A.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
    B.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
    C.干扰睡眠的因素不断增长,尤其是手机
    D.00后、10后互联网一代迅速成长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共15分,每小题2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二)
    游侠列传序(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哉!
    (选自《史记》)[注]①学士:指儒家学者。②春秋,泛指史书。③季次、原宪:皆孔子弟子。季次生平未曾出仕。原宪曾居于乱草穷巷而不以贫为耻。④正义,此指国家法令。⑤间者:杰出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偷偷地
    C.其行虽不于正义 轨:遵循,依从
    D.侠客之义又曷可 少:缺少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强应之心实否之 因人之力敝之
    B.群丐请从任所 惟觉时枕席
    C.汝曹就座 何为然也
    D.效功当世 不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B.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C.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D.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4)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项是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不吝啬,不计小节。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向亲友借钱,都被当场拒绝。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决定帮助他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②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7)请结合文本(二)中作者对游侠的评价,分析文本(一)中的群丐的哪些言行符合“侠客之义”。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五、(10分)

  • 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的情节设计独具匠心,情节之间多前后勾连、相互呼应。请依据原著,概括两处前后勾连、相互呼应的情节,并简要阐释这两处情节之间的关系。

    组卷:18引用:4难度:0.7

六、(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入帖、出帖是学习书法的两个专用词。入帖,主要指通过对以某一家、某一帖为范本的临摹学习,从生硬到熟练,再逐步掌握范本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神采。出帖,则是在入帖基础上,将所学之物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不拘泥于范本技法,书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入帖和出帖是学好书法的重要阶段,明末清初大书画家王铎说:“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