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5/7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组卷:607引用:55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舱按照预定方案,翩然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壮举。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已是六战六捷。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踏实迈出了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作为“绕”的尝试,它隔着200千米的距离观察月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承担了验证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的使命。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它不仅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而且超额完成多次拓展任务,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支持。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迈出了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2014年11月1日,嫦娥5T作为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完成了地球轨道以外航天器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试验验证。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中继星“鹊桥”的帮助下成功踏足月球背面,对这块“处女地”展开了人类的第一次探索和挖掘。
    (摘选自《中国探月,六战六捷!》)材料二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嫦娥五号任务承续探月梦想,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规划如期完成。
          自立自强的旋律最动听,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可贵。发射升空,抵达月球,采集月球物质,由月面点火起飞,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从发射到归来的几十天里,嫦娥五号任务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击节喝彩。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着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展开五星红旗,闪耀月面的“中国红”映照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决心。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显示出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发射场指挥员喊出清脆的口令,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背后是发射团队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千米之遥“指挥”嫦娥五号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心血。嫦娥五号点亮了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聚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
    (摘编自《探月精神激荡奋斗豪情》)材料三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为“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到我们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九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为月球纬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李春来说:“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做出很多科研贡献。”
    (摘编自《“嫦娥”回家后,还有哪些新期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二号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5T是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中国的航天探索一直在不断发展。
    B.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即“绕”“落”“回”,嫦娥五号探月成功为三步走的规划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C.嫦娥五号是目前我国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地面支持团队为其倾力研发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
    D.嫦娥五号在月球上的采样点和美国、俄罗斯不同,因为从这个全新的采样区域获得的样品更有利于研究月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中国彰显了实现探月梦想的决心。
    B.材料一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材料二采用并列结构,体现了中国伟大的探月精神。
    C.嫦娥五号在“风暴洋”挖“土”,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可实现性、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等。
    D.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许多突破,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月面采样与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3)我国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组卷:6引用:8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 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老子忘了
     (谌容)
          “自个儿瞧瞧你这张脸,耷拉得门帘子似的,说出来你别不爱听,活脱脱一张马脸。你们老马家这姓儿真没白给!”
          马老爷子仍是木头桩子似的一动不动,双唇紧闭连眼皮儿都不抬,仿佛这屋里根本没人说话似的。
          每当马老爷子使出这种“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的招数,马奶奶总是特别生气,知道他心里肯定没好话。不过,马奶奶一点儿都不傻,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老头子为什么犯脾气,不就是他眼面前缺了泡菜嘛!
          说来话长,自从听营养专家说腌制食品吃了容易得癌,马奶奶就采取了断然措施:把整整一缸腌了半年的芥菜疙瘩忍痛全倒了。
          老两口的退休金每月几千块自己花,想吃什么买什么,鸡鸭鱼肉螃蟹大虾说买掏出手机就扫,不差那俩钱儿。问题是马老爷子仍然固执地认为泡菜是天下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忽然间,伴随他度过了岁岁年年的泡菜说没就没了,老爷子岂能不恼?
          为了泡菜的问题,马奶奶也曾无数次地给老爷子讲道理:人老了就怕不学习,不懂点儿科学知识可不行!吃饭不科学,是要人命的!你不怕死呀?
          “老子活着都不怕还怕死!”他简直就好像是铁了心地要作死,处处跟养生对着干!就他这态度马奶奶能不着急吗?着急你能拿他咋整?打不得骂不得,说他两句还把你当仇人。丢下他不管吧,忍不下这个心,好歹几十年的夫妻,老了老了,也不能干看着他往火坑里跳自生自灭呀!马奶奶本就心地善良,更何况养儿育女俩人朝夕相处,夫妻间的肌肤之恋早已变为亲人之情,更是割舍不开,怎么办?
          那天医院的专家在电视上讲,老年人要注意“三白”的危害!马奶奶觉得这个信息至关重要,关上电视急忙转身进小屋,要给老头子传达这重要讲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白,就是白肉。”
          “老子吃红烧肉!”
          “不行,那也是肥肉!……第二白,是白糖。”
          “老子吃红糖!”
          “想得美,什么糖都不行!……第三白,是白盐。”
          废话!傻子都晓得盐是白的!”
          总之,马奶奶说一句老爷子顶一句,他还故意点上烟,表示决不赞同什么“三白”之说,更懒得听老伴的解释。不过,他太了解老伴说到做到的脾气了,从今往后甭想吃上肉啦!总结上次反戒烟的胜利,他深知口头反对无济于事,绝食抗议也老一套了,必须另辟蹊径方能渡过难关!
          别看马老爷子快八十的人了,脑子转得可不慢,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很快就被他想出来了。每天中午他按时坐在小饭桌前,看着清汤寡水没滋没味儿的菜也不提意见,还凑合着吃两口。然后,回屋睡一小觉,三点多钟打着遛弯儿的旗号,溜溜达达来到他熟悉的重庆饭馆儿,坐下要一份水煮牛肉,再点一盘口水鸡或者是回锅肉,反正全是他喜欢的菜。晚饭照例是粥,他勉强喝小半碗儿糊弄了事。“三白”的难关就被老爷子这么机智地悄悄闯过去了!
          过了些日子,有专家指出:老年人必须多多摄入脂肪蛋白才有利于健康,主张多吃肥肉、猪油,鸡蛋也要连蛋黄一块儿吃,否则容易得营养不良脑萎缩等疾病。马老爷子得知后喜出望外,连声赞道:“这个专家要得!”马奶奶也觉得专家分析得在理,立即改弦更张遵照执行。于是老马家的餐桌上天天轮番土鸡炖肘子、清蒸鳜鱼、蒜泥白肉、氽丸子……马奶奶尽心研究烹饪技巧,马老爷子吃得高兴笑口常开,老两口意见一致,自然是云开雾散一片祥和。
          一年一度桂花香,又是金秋时节。老马家又开始忙活起来,马老爷子的生日快到了。不知什么朝代传下来的规矩:老年人的生日过九不过十。马老爷子明年满八十,因而今年这七十九岁生日必须格外隆重。马奶奶把银行卡密码告诉了儿子,叮嘱他必须去高档酒店订桌酒席,并坚持刷老两口自己的卡,不让孩子们花钱。她又分别通知儿女们带自己的朋友来,为的是人气儿旺喜庆热闹。马老爷子见老伴为自己的生日忙里忙外,心里挺感动,说出的话是这样的:
          “你不累呀?”
          大半辈子了,老两口彼此了如指掌,言外感激之意马奶奶自然是一听就懂的。她没有回应,只呆呆地站在桌前,痴痴地望着灯笼般硕大的寿桃,眼里不经意地泛起了泪光,喃喃地自言自语:
          “我到了这一天,还不定怎么着呢!”
          马老爷子却听见了,立刻接过话来:
          “怕啥子,有我嘛!”
          客人来了,寿宴开始了。时下饭店的服务利民周到,带来的折叠桌拼接成大长餐桌,铺上洁白的桌布,把这简陋的民居装点得颇有几分高大上。满桌的菜,醉人的酒,特别是满屋子的年轻人,青春的气息和着满满的欢声笑语,甜甜的话都是赞美两位老人气色好心态好会养生……马老爷子喝了两杯酒,更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站起来准备离席回小屋待会儿,却被年轻人嘻嘻哈哈拉着衣袖求他透露点儿长寿的独门绝招。马老爷子站定,回眸淡淡一笑,悄声道:
          “老子忘了!”
    (《人民文学》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匠心独运,选材不求宏大,以日常琐事来展现当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体现出小说鲜明的时代性。
    B.小说的叙述语言流畅生动,雅俗兼顾,熔成语、口语、方言于一炉,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自然熨帖的语言风格。
    C.小说的对话描写是一个亮点,围绕“三白”的对话,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火药味儿浓,极富画面感,还带有喜剧色彩。
    D.氽丸子、清蒸鳜鱼、蒜泥白肉,诸多菜名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了老两口对菜肴的潜心研究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老子忘了!”一句意味深长,借马老爷子之口表达了关于人生的深入思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俄罗斯民众普遍居家隔离。近日,俄罗斯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开启中国周活动,为俄罗斯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提供疫情期间“云上”看展、在线听讲座服务。东方艺术博物馆媒体中心负责人娜塔莎•鲍里索娃说,此次中国周活动为俄罗斯民众呈现了一场中国文化盛宴:通过视频网站可以观看讲座、大师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可以欣赏中国文物展品。东方艺术博物馆还精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史记》等20部中国文学作品的俄文译本,供读者在线阅读。

    组卷:0引用:5难度:0.7

三、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等等,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也都遭遇了现实的摧残和毁弃。了解这样的悲剧故事,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哀痛乃至愤懑,激发我们对良知的坚守、对道义的追求。
          物质丰裕的年代,精神更要丰裕,不管是面对书中的悲剧。还是现实中的悲剧,我们都应有悲悯情怀,心存良知。一个不会悲悯的人显得冷落,一个不会悲悯的民族则会疯狂。
          请联系所学与现实,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