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1年同步练习卷(26)
发布:2024/12/12 17:30:2
一、字词书写
-
1.给下列字注音。
阙
𪩘
嶂组卷:35引用:2难度:0.9
二、选择题
-
2.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99引用:3难度:0.7
三、填空题
-
3.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组卷:61引用:2难度:0.7
四、课内阅读
-
4.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见曦月 曦:
②沿溯阻绝 沿:
③晴初霜旦 初:
④属引凄异 引: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什么样的景物?(用原文语句回答)组卷:4引用:1难度:0.5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的作者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④乘奔御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如何写得?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理由2:组卷:4引用:1难度:0.5 -
6.课内文言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三峡》作者是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略无阙处
不以疾也
沿溯阻绝
属引凄异
(3)《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山峡之水是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先从三峡的山的写起?
(4)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四季更替的顺序来写?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2)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4)《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5)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𪩘多生怪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猿鸣三声泪沾裳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组卷:19引用:1难度:0.4 -
8.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ㅤ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ㅤ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夏水襄陵
②林寒涧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内容理解。认真阅读全文,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4)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D.文章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组卷:5引用:1难度:0.3
五、对比阅读
-
9.【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选自《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神灵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B.飞漱其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高峰入云 峰峦上入霄汉 D.斯是陋室 是日,天宇晴霁 ①沿溯阻绝 沿: ②不可悉见 悉: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甲】【乙】两篇选文中所写的山,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5)【甲】【乙】两篇选文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组卷:75引用:3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文】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的含义。
①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是日更定矣
④雾凇沆砀
(2)将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面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多。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乙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甲文第④段和乙文第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组卷:18引用:2难度:0.7 -
1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山门①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②,不容寸肤③,三面皆郛④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⑦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⑧,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注释)①山门:五泄寺的大门。②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③寸肤: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④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⑥掣折:转折。⑦欹(qī):斜靠。⑧纬:编织物的横线。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属引凄异:
②沿溯阻绝:
③山行之极观也:
④而犹不忍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余舟一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念无与为乐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相与步于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3)下列对两段文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甲文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C.乙文中“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写出了瀑涯险峻高危的特点。
D.乙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5)甲文画线句和乙文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水?都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组卷:25引用:1难度:0.6
八、文言文阅读
-
33.阅读《三峡》回答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属引凄异
④晴初霜旦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从全文看,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2)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组卷:8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