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五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5/11/16 15:0:16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 1.小丽家的芦柑喜获丰收,小丽在家自榨了一杯芦柑汁,将未装满柑汁的平底杯子密闭后,先倒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然后反过来正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则芦柑汁对杯底的压强(  )

    组卷:62引用:2难度:0.7
  •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能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组卷:61引用:3难度:0.7
  • 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ρ,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p,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甲、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Δp.Δp<Δp,则(  )

    组卷:2265引用:15难度:0.4
  • 4.底面积为100cm2的烧杯中装有适量水。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3.4N,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金属块总体积的
    1
    4
    露出水面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p2之差为50Pa,g取10N/kg,则(  )

    组卷:1875引用:10难度:0.5
  • 5.如图所示,将鸡蛋浸入容器里的盐水中,鸡蛋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组卷:1901引用:13难度:0.9
  • 6.下列科学家中,最早对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规律的是(  )

    组卷:49引用:2难度:0.8
  • 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之比为3:4,若将两物体均浸没在水中,则它们的浮力之比(  )

    组卷:338引用:6难度:0.7
  • 8.如图所示各实验中,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是(  )

    组卷:444引用:10难度:0.9
  • 9.将重为20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
    1
    5
    浸入水中并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  )

    组卷:105引用:1难度:0.9
  • 10.如图所示,核潜艇是捍卫我国主权的战略利器。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核潜艇需要在水面漂浮或在不同深度处悬浮(假设海水密度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5
  • 11.地球上,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其中的一个力突然消失时,则物体(  )

    组卷:205引用:6难度:0.9
  • 12.下面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组卷:358引用:28难度:0.7
  • 13.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组卷:145引用:44难度:0.9
  • 14.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组卷:24引用:2难度:0.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 15.伟大科学家
    用大量的实验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组卷:97引用:4难度:0.9
  • 16.如图所示是街头降温的“雾炮汽油车”,该车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时,同时向高空喷洒水雾,在此过程中车的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雾炮汽油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该车汽油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

    组卷:41引用:2难度:0.6
  • 17.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N,溢出水的重力是
     
    N。

    组卷:292引用:43难度:0.9
  • 18.重50N的物体受到10N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在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突然撤去时,物体由于
    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19.图中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能用来观察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是图
    的装置;与在井口地面时相比,此装置在该矿井深处时玻璃管中的水柱会
    (选填“高”或“低”)一些。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0.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都没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
     
    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组卷:34引用:3难度:0.9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 21.如图所示,重力为0.05N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2.在图中画出手指对墙壁压力的示意图。

    组卷:37引用:4难度:0.5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 23.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速度可达350km/h。比普通列车的速度大很多。如图是动车组进站时的情景。
    请回答:
    (1)铁轨为什么要铺在枕木上?
    (2)动车组进站时机械能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3)当列车驶过时,人必须站在安全线外候车,如果让你设计,动车组站台上的安全线到站台边缘的距离与普通列车站台上的安全线到站台边缘的距离相比,应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组卷:148引用:3难度:0.5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 24.在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若要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的探究结果,应选择图中
    实验?
    (2)若选图①③④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到的探究结果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若选取图①④⑤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到的探究结果是:

    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25.小桂同学在学习完《液体压强》这一节课后,发现老师通过实验定性探究了影响液体压强的两个因素“深度和密度”。他想探究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为G,底面积S=5cm2的圆柱体(带有纵向刻度,零刻度在底端)盛有适量液体的透明玻璃杯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的高度,从改变圆柱体底面在液体中的深度(设圆柱体的底部受到的压强为p,圆柱体底面处深度为h,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圆柱体底面所处深度/cm 0 1.00 2.00 3.00 4.00 5.0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 3.9 3.8 3.7 3.6 3.5
    圆柱体底面处压强/Pa 0 200 400 800 1000
    (1)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圆柱体重力G=
    N,当圆柱体底面所处深度是3.00c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
    N;
    (2)根据实验过程及浮力产生的原因,可以推理圆柱体底面处液体压强p与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关系表达式为
    ,(用p,G,F,S表示)。利用此表达式可以得出圆柱体底面所处深度为3.00cm时,圆柱体底面处的压强为
    Pa;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 26.小明在实验室做以下两个热学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
    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
    (选填“上”或“下”)方,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用绳子摩擦铜管使管内乙醚沸腾,蒸汽冲起软木塞,铜管口出现“白气”。这是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现象,冲起软木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
    的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似。

    组卷:110引用:3难度:0.6
  • 27.小菲同学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
    ;实验分别选毛巾、棉布、木板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
    ,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运动的物体
    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关系的情形,如图2所示,请你作出正确的选择:
    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
    图。

    组卷:53引用:3难度:0.5
  • 28.小兰和小文对生活中的压强有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相关探究活动。
    (1)小兰光脚走在公园鹅卵石健身道上,感觉脚底很疼。由此她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兰找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质量不等,两个相同的海绵;
    ①小兰观察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她发现桌上有几袋牛奶,于是她在海绵上分别平放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牛奶后,实验效果变明显了;
    ②实验中观察到,钉子较
    (选填“多”或“少”)时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小兰还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她找来U形压强计进行以下操作;
    (2)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这样就在注射器内封住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向筒内压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缩小,手指感到很费力,由此可猜想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猜想二:生活中自行车胎在夏天烈日下容易爆胎,据此可猜想气体压强大小可能跟
    有关;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一,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气体的体积可直接读出,气体的压强由图中压强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得出(如图乙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①实验中应保持环境
    不变且注射器管壁导热性能良好;
    ②缓慢推动活塞到某一位置,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体积值,待压强传感器示数稳定后读出压强值继续缓慢推动活塞,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气体的体积V(mL) 50 40 34 30 26
    气体的压强p(×105Pa) 1.01 1.26 1.49 1.68 1.94
    压强与体积的乘积pV(×105Pa•mL) 50.5 50.4 50.66 50.4 50.44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一定时,压强与体积成

    【拓展应用】打气筒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当打气筒的导气管被堵塞时,我们会感到向下压活塞特别费力。这是因为筒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当向下压缩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
    (选填“大”或“小”)。

    组卷:32引用:4难度:0.6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 29.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1)求送餐机器人的重力;
    (2)送餐机器人的外壳是由玻璃钢材料制作的。有一小块玻璃钢材料的质量为90g,体积为50cm3,求该材料的密度;
    (3)若送餐机器人托着3kg的物体,求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组卷:2207引用:14难度:0.7
  • 30.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如图所示是为圆柱体涂抹防护油的智能装置。其外壳是敞口的长方体容器,距容器底面h0处固定一支撑板C,C的中心有一小圆孔,圆柱体放在支撑板C的正中央。长方体的左下角有注油口,防护油能够匀速注入长方体容器内部,当油的深度为0.175m时,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随着液面升高,圆柱体竖直上浮,当油面上升到压力传感器时,停止注油,此时撑杆的P点对圆柱体有20N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已知h0=0.1m,小圆孔面积S0=8×10-3m2,圆柱体底面积S=2×10-2m2,圆柱体重12N,支撑板C的厚度不计,g取10N/kg。求:
    (1)注油前,圆柱体对支撑板C的压强是
    Pa;
    (2)圆柱体刚好浮起离开支撑板C时浸入油中的体积是
    m3
    (3)请通过推理计算圆柱体的高度。(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组卷:155引用:1难度:0.3
  • 31.超限超载运输被称为头号“公路杀手”和“事故元凶”,它不仅对公路造成损坏,还可能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故国家规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现有一辆自重为2t的6轮货车,每个车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为0.02m2,如图甲所示,该货车某次实际装货10t,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一段时间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该货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货车装货后的总重力的0.05倍,g=10N/kg。求:

    (1)该货车装货后的总重力是多少。
    (2)通过计算说明,该货车装货后对路面的压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7∼12s内该货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是多大。

    组卷:27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5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