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河北省衡水十四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35题共70分)

  • 1.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组卷:16引用:5难度:0.7
  • 2.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N
    t
    +
    1
    N
    t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81引用:45难度:0.7
  • 3.1936年,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其后五年期间环颈雉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9引用:7难度:0.5
  •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3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如图的视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4引用:6难度:0.7
  • 5.如图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7难度:0.6
  • 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3引用:27难度:0.7
  • 7.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8引用:18难度:0.7
  • 8.下列有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76引用:3难度:0.5
  • 9.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组卷:48引用:5难度:0.7
  • 10.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4难度:0.7
  •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组卷:31引用:10难度:0.7
  • 12.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8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 36.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如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
     
    (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其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37.某地100年前因发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已知该地区中的植物、植食动物甲和肉食动物乙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其中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如表所示(表中“1+”表示该植食动物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1)该地区群落演替的类型是
     

    (2)动物种群甲中的个体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种群甲的年龄组成类型为
     
    ,由此推测动物种群甲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3)表中数据是根据标志重捕法获得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
     
    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5)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灌木在该地区沿地表随机分布,这
     
    (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