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功过格,是记录并度量“功”“过”的格册簿子,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功与过、善与恶,本为主观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度量,功过格则通过一定形式将其量化,使之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这既是中国人的创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用价值理性”的一种体现。
          功过格在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从具体操作来看,它不仅构建了“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而且对年终进行功过核算(“比”)作了精巧的设计,从目标群体来看,为方便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乃至不同性别的人接受、奉行,功过格发展出种种内容极具针对性的条目,如“过律”中的“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那些充溢其中的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特色。也因此,任何功过格都离不开功过善恶的计算与度量。有学者指出:“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并有这种指导书的国家,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善书的功过格一方面宣扬传统道德规范,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一方面呈现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伦理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完美结合。这是功过格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也是它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而判别功过厘定善恶的价值标准就是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值得一提的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过格条目能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世情风貌。
          儒家的思想理念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民间价值观念的影响深远至今。功过格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价值传播与道德实践工具,恰恰可以为儒家道德教化所用。例如,一旦某人的善行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扬,就要在功过格里给他“记上一功”。需要指出的是,功过格之所以称“功过格”而不称“善恶格”,应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有关。倘若将人的行为直接以“善”“恶”断之,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与尖锐;如以“功”“过”代之,则其表达便趋于委婉含蓄。
          作为一种善书,功过格的思想根源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观念和功德积累(功过相抵)传统。事实上,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观念,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里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汉代衍生出天地神灵监督人们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的理论,这种思想在后世的道教经典中多有体现。佛教大行于中国后,其“因果报应”观念在民间社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价值理念。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其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功过格虽然源于道教,但得以盛行并产生广泛影响则得益于儒释道三家注重教化的价值导向及合力推动,它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取材于林志鹏《功过格的伦理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理性”,因此中国人创建了最大程度上契合修持者道德实践需求的功过格。
    B.“不仁门”“不义门”“不善门”“不轨门”等条目,往往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彰显了功过格的道德实践色彩。
    C.“功过格”比“善恶格”的称谓更易于被感受和理解,这促使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主义在中国传统社会颇为盛行。
    D.先秦时期就形成的善恶报应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为功过格被中国社会奉行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提出了核心概念,既交代了“功过格”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点,又使接下来的论述有了明确的起点。
    B.文章通过对“功过格”和“善恶格”两种善书的名称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包容、含蓄、内敛的特色。
    C.文章引用了与“功过格”内容或评价有关的词句,论述了“功过格”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D.文章关于“功过格”的论述涉及儒释道三家有关情况,显示了取材有针对性的特点和倡导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与过善与恶量化后,就能与“以过除功”“以功折过”的运行机制、“比”的核算设计结合起来。
    B.《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鼓励和告诫,体现了对善恶报应的认可。
    C.功过格里被“记上一功”,会鼓励入们多有善行;若被“记了一过”,也会告诫人们迟早必遭报应。
    D.体现儒释道注重教化价值导向的功过格,对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仍有积极意义。

    组卷:9引用:7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家航天局官网《“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材料二:
          如果将轨道器比喻为一位首次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的“太空快递小哥”,这位“小哥”功成名就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长达十年的辛勤付出。为了保证“小哥”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研制团队为它制定了35项故障预案。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从2009年至2020年,八院805所整整开展了十年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自动样品转移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他们累计开展了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突破了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技术、复杂接口自动样品转移技术、对接与转移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轻量化设计、集成性高、对接精度高的轻小型对接技术,及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大行程物品自动转移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三期任务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五号”背后: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没用到》)材料三:
          过去五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4位……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确立了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
          这一历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国领导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10月底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更是提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中国定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同时,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护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0万件,继续排名全球第一。此外,中国正在着力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无疑为相关创新实体吃了“定心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中国重视和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意味着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12月,“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后,中方明确表示,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有关探测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以深化全人类对太空的认知。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科技创新赋能中国造福世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B.35项故障预案,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嫦娥五号”轨道器的成功“取件”,离不开研制团队的辛勤付出。
    C.中国全球创新领先者地位的确立,除了经费支出和投入强度的增长,还体现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提升。
    D.中国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表明中国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全球共享创新成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为我国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宝贵经验。
    B.八院805所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对接技术和转移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得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分秒不差。
    C.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创新的推动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施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此予以肯定。
    D.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任何国家都不能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也不能独享创新成果。
    (3)我国的航天之路如何走得更深更远?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17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些桥这些人
    冯文超
          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心灵上搭了一座桥!
          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人们对桥是感恩的!
          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
    (摘自《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同时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侧重描写列车驶过的铿锵声调,突出青藏铁路桥的价值。
    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姿态、艳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质朴和雄健,这与后文赞美青藏铁路桥有“担当”形成对比和呼应。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时的震撼场面,意在揭示藏羚羊迁徙的神奇,告诫人们爱护动物保护藏羚羊。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赞美了这些桥以及设计、建造、养护这些桥的劳动者们,同时,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2)文中画横线的一段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中的“桥”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组卷:6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

    组卷:61引用:12难度:0.3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江苏省举办的高中生作文大赛中有一道作文题目是《书里书外》,孙善网老师为大赛做指导,他强调:“这里的书,应当是文学名著或者理论经典。”作文收上来,一篇《阅读是自己的》让孙老师一惊,这篇文章有流畅的文笔、神来的表达、至真的呼唤,更有作者内心世界真实的流露。但文章记叙的阅读书目中,没有一本是语文老师眼里的名著,如阅读书目包括:《查理九世》《怪物大师》《斗破苍穹》《斗罗大陆》《龙族》等。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作者读得津津有味,对他的影响也是奇妙、独特而又积极的。
          班里准备召开一场“中学生一定要读‘名著’吗”的讨论会,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4引用:8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