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与朱元思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哪项说法不完全正确?( )
组卷:289引用:5难度:0.7
二、翻译
-
2.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组卷:15引用:1难度:0.8
三、对比阅读
-
3.【古文阅读】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与顾章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
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⑥竹实。山谷所资⑦,於斯已办⑧.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注释】①仆:作者谦称。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④重:向往。⑤葺,修建 ⑥饶:丰富 ⑦资,提供。⑧办,具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反
③既素重幽居
④岂徒语哉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3)【乙】文中作者选择石门山作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4)有人评价【甲】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5)【甲】【乙】两文景异情同,请概括一下两文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59引用:4难度:0.5 -
4.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①,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②听,久之而去。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索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③,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节选自高启《游天平山记》[注释]:①蒙翳:遮蔽。②舆:借指车。③磴盘:石磴盘曲。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互相轩邈
②蝉则千转不穷
③予欣然停舆听
④不可名状
⑤复有泉出乱石间
⑥遂相引以去
(2)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
(3)将文中划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鸿甚箭,猛浪若奔。
②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从甲、乙文中各摘录一句能体现山川美的相对完整的句子,并谈谈此景美在何处。组卷:146引用:3难度:0.6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不以疾也(快)
C.从流飘荡(顺、随)
D.负势竞上(势力)
(2)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B.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
C.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D.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组卷:9引用:2难度:0.6 -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本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文本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四时俱备 俱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赏析“文本三”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
(4)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分别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三”写景的特点。(各写出一个角度即可)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组卷:76引用:2难度:0.4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注释]①还觅薜萝:回到家乡找隐居的地方。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 之物。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绝处逢生/弹尽粮绝/络绎不绝
B.从流飘荡/从师学艺/投笔从戎/力不从心
C.天山共色/色彩斑斓/色差明显/奇异色光
D.猛浪若奔/奔走相告/乘奔御风/文思奔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互相轩邈:
②窥谷忘反:
③岂徒语哉: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
B.猿则百叫无绝/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遂葺宇其上/以钱覆其口
D.梅溪之西/山川之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60引用:2难度:0.5 -
8.文言文阅读。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 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 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依仗。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三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组卷:250引用:2难度:0.5 -
9.阅读古诗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选自王安石《送沈康知常州》)(丙)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而间谓余曰:“(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①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②之士,不可以谐③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选自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①漫然:随意的样子。②偃蹇孤特:高傲独立。③谐:混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①猛浪若奔(
②负势竞上(
③轻白屋(
④而间谓余(
⑤是以自古以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结合文中划“_____”的句子,分别说说吴均、王安石和任光禄各自的个性或志趣?
(4)对甲乙丙三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竞上”“争高”,用拟人手法,化动为静,它与《三峡》中的“隐天蔽日”,都描绘出了层峦迭嶂的高峻连绵。
B.乙诗王安石开篇就写了他“作客”常州的过去,然后指出写诗目的:为朋友介绍常州的风俗民情。
C.丙文中“甥其为我记之”中的“其”和“取诸其土”,以及《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安陵君其许寡人”的“其”用法相同。
D.丙文写人为了写竹,作者认为即使居地不产竹,任君必力致之,全段记叙兼议论,“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引出对任君植竹目的的阐述,转合自然。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山中①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注释)①这首是诗人出游山行时的所见所感。
(乙)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①
[唐]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④,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⑤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⑦,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①山:指蓝田县东的蓝天山,王维有别墅在蓝田的辋川。裴迪:王维好友。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②猥:表示谦卑,我。③玄灞:玄,水色深青;灞,河流名。④囊(nǎng)昔:从前。⑤矫:张开。⑥朝雊(gòu):清晨雄鸡的鸣叫。⑦因驮黄檗(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1)(甲)诗描绘的是深秋时节的山景,从“白石出”“天寒”“
(2)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翻译(乙)(丙)两文中加点字词。
a.蝉则千转不穷(
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也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山僧饭讫而去
D.从流飘荡/倘能从我游乎
(3)古人写景注重绘画色彩美,仿照示例赏析(甲)诗。
(乙)文赏析示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中“共色”“缥碧”两个词将天与山与水,融于同一色彩,展现出天与山与水所构成的澄净纯粹的意境,传达出诗人面对山水时舒展、开阔的心境。
(4)
(乙)(丙)两文行文构思皆有精妙之处,请细读两文,完善以下思维导图。《与朱元思书》
一、总领全文
二、两方面具体写景
三、抒发志趣《山中与装秀才迪书》
一、明说友人忙于正事,不敢相烦。(托故未邀)
↓
二、
↓
三、预想春晨美景,约友明春来游。(直言相邀)
小语:通过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出《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的①
小文:我觉得②组卷:7引用:1难度:0.5
四、课内阅读
-
30.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负势竞上
②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235引用:3难度:0.5 -
31.阅读: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四时俱备
B.猛浪若奔/未若柳絮因风起
C.猿则百叫无绝/沿溯阻绝
D.负势竞上/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组卷:12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