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8 19:0:2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诗歌的长河,兼收并 xù,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甲】厚积薄发。唐诗之美,美在词语。唐诗留下了多少独特的词语,诗性与神韵,情感 shū忽来去的 shùn 间。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乙】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 míng 记。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长河,兼收并 xù,奔流直下到了唐代”是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明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B.文段中“长河”“呼唤”“光大”“永远”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C.画线句有语病,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补上“的结果”。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夕日欲颓,
     

     
    ,志在千里。
     
    ?烟波江上使人愁。
    ④树树皆秋色,
     

    ⑤古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川风物的优美篇章,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郦道元《三峡》中“
     
     
    ”正面描写了连绵群峰的高耸峻拔,使人心生敬畏;王维《使至塞上》中“
     
     
    ”描绘雄奇壮丽的大漠黄昏,令人叹为观止。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3.我校正在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ㅤㅤ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ㅤㅤ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2)吴兰玉,七旬老太,为还债拾荒九年。上世纪90年代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给她留下了为治病欠下的债务——5.4万余元。当债主们纷纷上门准备讨要欠款时,她的境况却让他们难以张口,但吴兰玉给他们的却是坚定的回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管有多难,都会还清欠款。从1999年儿子去世后的9年时间里,吴兰玉用拾废品赚的钱还了近5万元的外债。
    吴兰玉老人的坚毅诚信深深地打动了你,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要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并且使用一种修辞)
    (3)小芳同学拟写了倡导诚信的上联“五风十雨诚滋我”,可作下联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信枉称商贾人
    B.舍生取义信流芳
    C.革故鼎新信有时
    D.万紫千红信竞芳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66分)

  • 10.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浓浓麦香情      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村子还睡着。
          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
          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B.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C.文中的加点词“舞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割麦动作娴熟、流畅,突出了父亲割麦时的愉悦心情。
    D.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给儿子丢脸。
    (2)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的含义。
    (3)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4)有人认为文中关于母亲的描写可有可无,建议删去。你不同意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5)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父亲哪些情感。(至少两点)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60分)

  • 1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将快乐写进生活,便添了一米阳光;特关爱写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情;将奋斗写进生活,便拥有一股力量;将诗意写进生活,便添了一份浪漫……
    请以“将          写进生活”为题目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
    (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113引用:2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