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二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此科普,值得点赞。
          那里是太空,那里也是生动的课堂。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它离我们更近了;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哪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有着为了梦想无惧风雨、奋力攀登的无畏与坚持,科学才能不断进步,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太空梦、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
    (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材料二
          2022年11月3日,随着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巧夺天工的设计令人惊艳,再次展现中国航天的非凡智慧,彰显中国创造的独特匠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空间站一步步建造的过程就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当年,国际空间站将中国拒之门外,倒逼中国走上自主创新之路。面对最尖端的技术、最复杂的系统、最严密的封锁,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自立自强,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先后实现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造空间站有力证明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从大胆提出“1+N=1”的设计理念,到“规模适度、留有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从稳定可靠的“T”字形“核心组合体”到未来还有可能实现的“十”字形、“干”字形等扩展构型,独具中国特色的空间站设计方案,体现了中国创造的“创新+匠心”,在世界航天领域树立起崭新的标杆。
          建造空间站为进一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科技创新搭建了重要平台。比如,在火箭、飞船、空间站等飞行器研制过程中,控制、测量、图像处理、元器件等相关技术的突破,能够推动工业智能控制系统升级换代,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随着工程转入应用阶段,我国还将在航天医学、航天医药、航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建造空间站增强了中国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是支撑航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我们下好“先手棋”,开创科技新局面的关键。只要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未来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探索太空还是推动各领域科技创新,中国都将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勇攀高峰,一往无前。
          中国人建造太空家园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实现,必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让我们从航天事业中汲取力量,以自立自强的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摘编自姜天骄《中国空间站诠释科技自立自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B.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宇宙不再神秘莫测、遥不可及,它帮助我们轻松破解了所有宇宙的奥秘。
    C.天地往返、交会对接、太空出舱等核心技术先后被突破,中国人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D.体现中国创造的“创新+匠心”的中国特色空间站设计方案,在世界航天领域树立起崭新的标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是因为代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
    B.学生航天梦最原始的起点可能是基于“天宫课堂”中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所产生的疑惑。
    C.空间站应用后将推进科技创新,我国将会在航天医学、新材料研发等很多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D.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想不惧任何困难挑战,勇攀高峰,就要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与地面学生互动讨论未来会有什么植物住进“太空旅馆”。
    B.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上科普课,学生代表旦增曲珍向他们提问。
    C.航天员需进行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保证在飞船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正确进行操作。
    D.航天员分工协作,展示他们在太空执行科学实验任务的全过程,例如毛细效应实验。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分析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的异同。

    组卷:2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是一个好战士,现在已经是一个副教导员。可是不瞒人说,八年里他也常常想到回家,特别是在休息时间,这种想念,是一个战士的苦恼。
          现在机会来了。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村边的炮楼全拆了,砖瓦还堆在那里,有的就近利用起来,垒了个厕所。在形式上,村庄没有发展,没有添新的庄园和房屋。许多高房,大的祠堂,全部拆毁,修了炮楼,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伐光了,坟墓暴露出来了,显得特别荒凉。
          家近了,就要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的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
          黄昏时候,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关闭那外面的梢门。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一抽搭一抽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不成声音。那孩子从睡梦中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
          水生靠在炕头上。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的那棵小槐树,月光射到窗子上来。水生觉得这屋里是很暖和的。
          女人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说:
    “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女人爬到孩子身边去,她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一家团聚。”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然乱些,可还是那么黑。脸孔苍白一些,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不论是人的身上,人的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艰难的关口。
    “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是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
    “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的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面,撑起了杆。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
    “看你爹没出息,当了8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她轻轻地跳下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杆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河两岸残留在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人的衣服上立刻变成银白色。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行走。她连撑几杆,然后直起身子向水生一笑。她的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面前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子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了过去。
          水生警告她说:
    “你慢一些,疯了?”
          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
    “同志!我们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
    “不会。这从小玩熟了的东西。今天更不会。在这8年里,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冰床在霜雾气里,在冰上飞行。
    “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你只在家里待了不到半夜的功夫。我为什么撑的那么快?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的回来,和我见面。”
    “你知道,我们,我们这些留在家里当媳妇的,最盼望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着这一天。这一天来了,我们那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咱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8年过去了,时间不算太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拉扯着年幼的孩子,照顾着体弱的老人,在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在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度日,写出了水生嫂在抗战时期独自支撑家庭的艰难。
    B.“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点灯”,“女人没有言语,她呆望着丈夫”,“女人忍着眼泪,笑着说”等细节描写,体现了水生嫂心底的“情”。
    C.文中多处运用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折射出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如水生到家后和妻子的对话,写出了两人八年离别的相思之苦。
    D.文章开头写水生重返家乡时见到的情景,勾勒出一幅破败荒凉的战后乡村图,营造了悲凉沉寂的故事氛围,从正面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床子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了过去”运用比拟手法,写出水生嫂操作冰床,动作熟练。
    B.小说以时间为线索,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写了水生阔别家乡八年后,与妻子团聚一晚又得匆匆离开的故事。
    C.小说通过全知视角展现了水生与妻子、孩子团聚和离别的场面,行文简洁明快,语言通俗自然,饱含浓浓亲情。
    D.水生嫂对水生的嘱咐,既呼应了题目,表现了二人彼此的理解和关心,又凸显了根据地人民对解放战争的支持。
    (3)《荷花淀》和《嘱咐》被称为孙犁作品中“并蒂盛开的姐妹花”,两篇小说共同塑造了水生嫂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两篇小说中水生嫂这一人物的异同之处。
    (4)文中与孩子相关的内容着墨不多,这部分情节能否删去?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焉!”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赞曰: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B.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C.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下列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山之阳,按照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的说法,即今山西龙门山南麓一带。
    B.太史公,是西周武王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
    C.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后改姬姓,名轩辕。
    D.《小雅》中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3)下列选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重视读书和实践。他自幼饱读诗书,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通过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史料。
    B.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担任史官,甚至远在上古时,就有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
    C.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父亲去世后,他专心在家阅读秦汉所有文献;李陵之祸后,谨慎著书,笔耕不辍。
    D.司马迁史学思想深沉博大。他记录汉武帝时期历史,以写真人真事为原则,不虚美,不隐恶,堪称实录。
    (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②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5)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是史官,他对司马迁创作《史记》有哪些影响?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起句不同一般,它没有提及弹琴者,也没有交待弹琴的时间和地点,而是紧扣题目中的“听”字,单刀直入,把读者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
    B.五、六句,写白云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C.“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并不精通音乐,也未能深谙其中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感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D.“湿衣”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末二句通过寒冰、火炭两重天的环境描写,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
    (2)在音乐描写方面,本诗和《琵琶行》有何相同点?

    组卷:1引用:2难度:0.5

语言文字运用

  • 12.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及课文所学内容,写一段关于苏武的人物点评,要求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观点鲜明,逻辑合理,不少于80字。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有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组卷:1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2月3日,梅西达成了职业生涯1000场比赛的成就。里程碑之夜,梅西用一个进球带领阿根廷队2比1战胜澳大利亚队,挺进卡塔尔世界杯八强。赛后,他说:“我没有去想那1000场比赛,我今天才知道这场比赛是第1000场,我以为还差好几场呢。我活在当下,享受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
          2022年12月19日,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中,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在点球大战中击败卫冕冠军法国队,捧得阿根廷队史上第三座大力神杯。《北京青年报》发文称:“(梅西)能在35岁的年纪,依然率队向大力神杯发起冲击,还最终能做到这一点,梅西本身就是伟大且不可复制的。”
          B站小视频《努力改变命运!纪录片<谁是梅西>,看奇迹男孩如何逆天改命?》中写道:“其实我们都是梅西。”“只要一踏上球场,莱奥•梅西就会像孩童一样全身心专注其中。”“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热爱梅西?因为在莱奥身上,是足球最纯粹的形状,体育最美丽的形态,少年最纯真的模样。”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