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
1.物流是网购的主要环节之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物流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信息。洛阳的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款跑步机,他利用货物追踪查询功能,得到如表的结果。据此完成1~2题。
日期 时间 监控记录 2021-9-12 15:23:23 广州科技园收货 2021-9-12 15:55:02 快件到达广州货场 2021-9-12 17:10:15 广州火车站收货 2021-9-13 19:10:10 到达洛阳火车站 2021-9-13 19:40:01 快件到达洛阳 2021-9-14 8:20:06 货物出发,上门派送
物流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信息,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组卷:3引用:0难度:0.80 -
2.物流是网购的主要环节之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物流公司能够及时掌握货物的位置信息。洛阳的李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款跑步机,他利用货物追踪查询功能,得到如表的结果。据此完成1~2题。
日期 时间 监控记录 2021-9-12 15:23:23 广州科技园收货 2021-9-12 15:55:02 快件到达广州货场 2021-9-12 17:10:15 广州火车站收货 2021-9-13 19:10:10 到达洛阳火车站 2021-9-13 19:40:01 快件到达洛阳 2021-9-14 8:20:06 货物出发,上门派送
为制定最佳物流线路图,最需要合成的是以如图层信息中的( )组卷:1引用:0难度:0.60 -
3.乌兰察市凉城县海拔1158~2305米,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该县杂粮杂豆的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燕麦、小米、黄米、高粱、胡麻等杂粮产品声名远扬,是“内蒙古贡米美食之乡”。早在300多年前,凉城就被选为“皇家贡粮”之地。如图示意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理位置及河湖分布。完成3~4题。
凉城就被选为“皇家贡粮”之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气候湿润,降水多
②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有机质积累较多,土壤肥沃
④光照强,温差大,生长期较长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4.乌兰察市凉城县海拔1158~2305米,有“七山一水二分滩”之称。该县杂粮杂豆的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燕麦、小米、黄米、高粱、胡麻等杂粮产品声名远扬,是“内蒙古贡米美食之乡”。早在300多年前,凉城就被选为“皇家贡粮”之地。如图示意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地理位置及河湖分布。完成3~4题。
凉城县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5.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促进。如图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与工业化水平关系图。读图,完成5~7题。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对应城市化水平的阶段为( )组卷:2引用:0难度:0.80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伴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形成了沙漠与盐湖共存的独特景观。
材料二: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电等。为了改善生态、精准扶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治沙试验与示范。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试验的成功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说明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尘来源。
(2)与传统的草方格治沙相比,说明巨菌草治沙技术的突出优势。
(3)说明在乌兰布和地区推广种植的巨菌草在防治风沙方面的作用。
(4)简析巨菌草种植的推广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开发的意义。组卷:23引用:8难度:0.6 -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材料二: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目前仍在不断维修、使用。1949年以来,灌区的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灌溉面积从280万亩(1亩≈666.7平方米)增加到了1009万亩,同时还要保证日益增长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材料三:如图为都江堰景观图片(图甲)和都江堰工程示意图(图乙)。
(1)根据都江堰附近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2)都江堰将岷江一分为二成外江和内江。试分析该工程是怎样对岷江水量和含沙量进行调节的。
(3)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组卷:3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