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发掘这些生态美学思想的丰富意蕴,对当代生态文明社会构建和生态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极具先见之明,其中“天人合一”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儒家的生态自然观念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儒家先贤中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荀子,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但是人如果能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就能在不损害自然的情况下为人类自己谋福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到汉代时,董仲舒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宋代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完善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仁”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历代儒家先贤都对其有继承和发展。董仲舒曾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春秋繁露•仁义法》)他所说的“仁”从“爱民”扩大至爱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对孟子“仁民而爱物”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将“仁爱”思想发展得更为丰富,他们所提倡的是一种真正的博爱主义,程颐甚至怜惜一棵柳树,不忍折其枝。儒家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不仅要求人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达到统一,而且要求人们对自然万物怀有关爱之情、平等之念。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说,勤俭节约是一种合乎生态规律的生活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曾说过“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论语》中还记载了这样的言论:“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偷》)在孔子看来,“礼”之根本就是去奢就俭。“取予;度”是对儒家一系列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美学智慧的总结概括。这个“有度”不仅指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有量的把握,同时还要有对索取时间的把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捕不要“一网打尽”,不要射杀窝中之鸟,这就是孔子保护生态平衡,“取物不尽物”的生态观念。孟子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这段话中不仅包含了“取物以时”的观念,同时也包含了“取物以节”的观念,这些都是对当下很有借鉴意义的生态观念。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的“和”是指不同的东西彼此能够和谐地配合。这句话清晰地表达了孔子“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人与人之间讲求和谐就能成为君子,促进社会稳定。由此类推,人与自然万物讲求和谐,讲求共生,那么天、地、人三者就能够长久共存,共同走向繁荣。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在这里,孟子首次明确使用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概念,并强调说它们的有机配合是事物顺利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体现了“人”与“天时”、自然万物的统一。“和而不同,万物共生”,人与自然万物本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共生状态。天地万物之所以不同,那是为了能够互相取长补短,长久共存。
    (摘编自岳友熙、张晓勤《儒家生态美学智慧与生态家园建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先贤荀子认为,大自然自有其规律,人类可以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为自己谋取福利。
    B.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他认为,爱民又爱自然万物才称得上是“仁”。
    C.孟子的“取物以时”“取物以节”与孔子的“弋不射宿”一脉相承,都是儒家重要的生态美学智慧。
    D.人与人之间讲求和谐就能成为君子,不讲求和谐就会成为小人,这正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直接指出儒家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然后分条进行论述。
    B.文章第二段列举荀子、董仲舒、张载、王夫之等人的观念,论述“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C.文章论述详略得当,略论“仁民爱物”,详论“勤俭节约”,这是因为后者对当下的借鉴意义更大。
    D.文章多处引用儒家先贤的言论,既起到论证观点的作用,又体现了儒家生态美学思想的丰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提出天地人“不可一无”,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二者虽都涉及天地人,但侧重点并不相同。
    B.程颢、程颐兄弟提倡博爱主义,要求人们对自然万物怀有关爱之情、平等之念,他们将“仁爱”思想发展到顶峰。
    C.“不违农时”观念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索取量的把握,“数罟不入洿池”观念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索取时间的把握。
    D.儒家生态美学思想对生态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不同的天地万物才能够互相取长补短,长久共存。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绿氢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产生的氢气。与目前主要使用的灰氢和蓝氢相比,这种氢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绿氢主要通过电解水制取,包括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等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国内氢气主要由煤制氢(46%)、天然气制氢(23%)和工业副产氢(30%)组成,绿氢仅占1%。
          限制绿氢大规模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制氢成本,主要体现在电力成本和电解水系统成本高,其中电价是最大的限制因素。对于国内市场,当1公斤绿氢成本降至20元时,与化石能源生产的灰氢、蓝氢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相应电价应低于0.3元/千瓦时。在电解水系统方面,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其电解槽成本昂贵,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进口。
    (摘编自《绿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材料二:
          绿氢取代灰氢,将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主要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氢能发展战略,把绿氢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未来,绿氢将成为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球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氢气产量达到9400万吨,基本来自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占比仅为0.4‰,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9亿吨。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至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至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绿氢成本高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张晓强说,要积极探索低成本的绿氢供应路径,稳步构建绿氢产业体系。“绿氢社会的到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坦言,成本问题是氢能规模化应用最主要的痛点,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低,有赖于材料的技术进步,而这将会是比较长的过程。
    (摘编自《绿氢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材料三:
          目前,我国氢能绿色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贯穿于制、储、输、用产业各个环节中。
          首先,制氢过程“灰”氢如何变“绿”。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但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有待提高。由于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偏高,近期无法与大规模煤制氢形成有效匹配,难以满足“双碳”要求。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有的难以适应风光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有的技术尚未成熟,有待探索出大规模低成本绿氢技术路线。绿氢项目立项多但实际落地较少。
          其次,储氢和输氢存在堵点。一方面,氢储能是实现长周期、季节性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氢能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各国尚未解决大规模跨季节储能的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问题,很多储氢项目处在实验探索阶段,氢储能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仍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输氢存在运输不通、供需不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绿氢生产和消费空间存在错配。绿氢的生产更多分布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而氢气消费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工业集聚地区,这客观上要求储运衔接供需。由于液化储运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并且固态储氢材料大多仍处于研发阶段,输氢成本较高。
          此外,工业领域用氢潜力尚待释放。我国氢能发展以交通领域作为先导,这为氢能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据估计,超过80%的氢气消费在工业领域,我国目前工业领域主要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占比高,工业领域是氢能脱碳的最大潜力所在,用氢潜力尚待进一步释放,以提升需求对供给的牵引。
    (摘编自《以绿色氢能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氢是几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
    B.目前,全球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绿氢占比很低;作为世界最大制氢国,我国也是如此,绿氢占比仅为1%。
    C.绿氢将是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绿氢时代的到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D.煤制氢和绿氢各有优劣,前者难以满足“双碳”要求,后者生产和消费空间存在错配,故二者应均衡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价是我国绿氢制造成本的最大限制因素,只有电价低于0.3元/千瓦时,绿氢与灰氢、蓝氢相比才可能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B.根据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我国将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其中绿氢将占据主导地位。
    C.绿氢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如可再生能源制氢有的难以适应风光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
    D.我国氢能发展以交通领域作为先导,但仍主要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占比高,因此开发绿氢能源汽车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3)氢能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绿氢产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
          去年十一月中,我被暴寇所逼,和你分手,离石门湾,经杭州,到桐庐小住。后来暴寇逼杭州,我又离桐庐经衢州、常山、上饶、南昌,到萍乡小住。其间两个多月,一直不得你的消息,我非常挂念。直到今年二月九日,上海袭梦痕写信来,说新闻报上登着:石门湾缘缘堂于一月初全部被毁。噩耗传来,全家为你悼惜。我已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你伸冤。现在离开你的忌辰已有百日,想你死后,一定有知。故今晨虔具清香一支,为尔祷祝,并为此文告你在天之灵:你本来是灵的存在。中华民国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小方纸上写许多我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阉,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给你命名曰“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你写一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江湾的租房里。这是你的灵的存在的开始。后来我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犹似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到了中华民国廿二年春,我方才给你赋形,在我的故乡石门湾的梅纱弄里,我的老屋的后面,建造高楼三楹,于是你就堕地。弘一法师所写的横额太小,我另请马一浮先生为你题名。马先生给你写三个大字,并在后面题一首偈。
          我同你相处虽然只有五年,这五年的生活,真足够使我回想:春天,两株重瓣桃戴了满头的花,在你的门前站岗。门内朱栏映着粉墙,蔷薇衬着绿叶。院中的秋千亭亭地站着,檐下的铁马丁东地唱着。堂前有呢喃的燕语,窗中传出弄剪刀的声音。这一片和平幸福的光景,使我永远不忘。夏天,红了的樱桃与绿了的芭蕉在堂前作成强烈的对比,向人暗示“无常”的至理。葡萄棚上的新叶把室中的人物映成青色,添上了一层画意。垂帘外时见参差的人影,秋千架上常有和乐的笑语。门前刚才挑过一担“新市水蜜桃”,又挑来了一担“桐乡醉李”。堂前喊一声“开西瓜了!”霎时间楼上楼下走出来许多兄弟姊妹。傍晚来一个客人,芭蕉荫下立刻摆起小酌的座位。这一种欢喜畅快的生活,使我永远不忘。秋天,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又在堂前盖造一个重叠的绿幕。葡萄棚下的梯子上不断地有孩子们爬上爬下。窗前的几上不断地供着一盆本产的葡萄。夜间明月照着高楼,楼下的水门汀好像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管弦乐合奏。这一种安闲舒适的情况,使我永远不忘。冬天,南向的高楼中一天到晚晒着太阳。温暖的炭炉里不断地煎着茶汤。我们全家一桌人坐在太阳里吃冬舂米饭,吃到后来都要出汗解衣裳。廊下堆着许多晒干的芋头,屋角里摆着两三缸新米酒,菜橱里还有自制的臭豆腐干和霉千张。星期六的晚上,孩子们陪着我写作到夜深,常在火炉里煨些年糕,洋灶上煮些鸡蛋来充冬夜的饥肠。这一种温暖安逸的趣味,使我永远不忘。
          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归宿之处。我正想在你的怀里度我的晚年,我准备在你的正疑里寿终。谁知你的年龄还不满六岁,忽被暴敌所摧残,使我流离失所,从此不得与你再见!
          我犹记得我同你诀别的最后的一夜,那是十一月十五日,我在南沈浜乡间已经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敌机常常来袭。我们在乡间望见它们从海边飞来,到达石门湾市空,从容地飞下,公然地投弹。幸而全市已空,他们的炸弹全是白费的。因此,我们白天不敢出市。到了晚上,大家出去搬取东西。这一天我同了你的小主人陈宝,黑夜出市,回家取书,同时就是和你诀别。我装好两网篮书,已是十一点钟,肚里略有些饥。开开橱门,发现其中一包花生和半瓶玫瑰烧酒,就拿到堂西的书室里放在酒桌子上,两人共食。我用花生下酒,她吃花生相陪。我发现她嚼花生米的声音特别清晰而响亮,各隆,各隆,各隆,各隆……好像市心里演戏的鼓声。我的酒杯放到桌子上,也戛然地振响,满间屋子发出回声。这使我感到环境的静寂,绝对的静寂,死一般的静寂,为我生以来所未有。我们在你的楼上的正寝中睡了半夜。天色黎明,即起身入乡,恐怕敌机一早就来。我出门的时候,回头一看,朱栏映着粉墙,樱桃傍着芭蕉,二十多扇玻璃窗紧紧地关闭着,在黎明中反射出惨淡的光辉。我在心中对你告别:“缘缘堂,再会吧!我们将来再见!”谁知这一瞬间正是我们的永诀,我们永远不得再见了!
          我今谨告你在天之灵,我们现在虽然不得再见,但这是暂时的,将来我们必有更光荣的团聚。因为你是暴敌的侵略的炮火所摧残的,或是我们的神圣抗战的反攻的炮火所焚毁的。倘属前者,你的在天之灵一定同我一样地愤慨,翘盼着最后的胜利为你复仇,决不会悲哀失望的。倘属后者,你的在天之灵一定同我一样地毫不介意;料想你被焚时一定蓦地成空,让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替你去报仇,也决不会悲哀失望的。不但不会悲哀失望,我又觉得非常光荣。因为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人道而抗战。我们为欲歼灭暴敌,以维持世界人类的和平幸福,我们不惜焦土。你做了焦土抗战的先锋,这真是何等光荣的事。最后的胜利快到了!你不久一定会复活!我们不久一定团聚,更光荣的团聚!
    1938年
    (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写作缘由和缘缘堂命名、赋形的过程,称缘缘堂是“灵的存在”,为全文奠定痛惜、悲愤的感情基调。
    B.日寇的飞机“从容地飞下,公然地投弹”,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国民党毫无抗战意志,揭示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C.作者写与缘缘堂诀别的最后一夜中女儿陈宝嚼花生米的声音,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出当时环境的死一般的静寂。
    D.文章用“你”称呼缘缘堂,拉近了作者与缘缘堂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呼告抒情,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2)文章第三段写缘缘堂的春夏秋冬,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自成风格。请从选材、语言、情感三个方面简要赏析本文。

    组卷:23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在做低强度运动时,耗能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①               。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等。而当人们在做剧烈的运动时,有时氧气还没有起作用,运动就已经结束了。人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②               ,这个时间差决定了剧烈的、短时间的运动成为了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要适度。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需要立即就诊
          当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分界没有那么绝对,很多时候它们会交替在运动过程中,比如长跑,我们常称之为有氧运动,但到最后冲刺阶段,它又变成了无氧运动。我们通常说有氧还是无氧运动,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有氧运动好处多多。请从上文提及的几项有氧运动中选择两项运动,各写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有“有氧”一词,每条不超过20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2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落幕,梅西领衔的阿根廷队捧得大力神杯。有人认为,一个球队有核心人物、超级球星更重要。梅西拥有极强控球和组织能力,没有梅西,就不可能有阿根廷队的胜利。但也有人认为,比赛时团队协作更重要。个人的力量再强大,没有队友的配合,没有团队的众志成城,要想取得胜利也是不可能的。还有人认为,球星与团队协作以及教练的指导同样重要。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