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七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五)
发布:2024/12/29 3: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材料二: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
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名言,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
B.在先秦诸子认为,只有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才能自觉修身行道。
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
D.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
B.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
C.习近平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让病人好转来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好处。
(5)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组卷:23引用:14难度:0.6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合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B.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C.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D.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亲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
C.三军,自周代诸侯大国设置三军,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泛指军队。
D.节,指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国君的使者出使时以此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临危受命,深受器重。晋、燕入侵齐国,齐军溃败。经晏婴推荐,景公任命穰苴做将军抵御敌军入侵。
B.穰苴不畏权贵,依法治军。宠臣庄贾未按约定时间到达,使者驱使车马在军中疾驰,都被穰苴按军法斩首。
C.穰苴体恤士卒,深得军心。他对士卒关怀备至,拿出自己专用的资粮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阵杀敌。
D.穰苴征战凯旋,遭谗去职。他胜利归来,受到景公礼遇,被封为大司马,后因谗言被解除官职,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②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要求景公派宠臣监军?请简要说明。组卷:85引用:10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人顺天应时,依据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将一年农耕的日子“网格化”,网格里的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民族经天纬地的伟大智慧。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节气。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农耕时代,是庄重的节日,国家要举办祈求农事顺利的仪典。( )。各地守土官率僚属,盛陈卤簿仪仗,抬芒神、春牛①,杂以秧歌、龙灯、早船等,迎春于东郊高地。带队长者鞭打春牛,鞭毕,抬春牛沿地垄缓缓前移,将春牛放置垄顶,守土官执镐奋臂刨土,以示农事开始。春牛打碎之后,人们争抢牛头,谓之抢春;又抢春牛腹中糖果,期待生活美好甜蜜;将春牛之土洒于牛圈内,( )。
【注】①春牛:土制的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B.打春牛是立春的重要节俗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C.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表达对牲畜兴旺的愿望 D.仪典是各种各样的 以期牛畜繁衍兴旺
②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春牛犁醒一冬梦
下联:组卷:21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承载人们的乡愁记忆,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地名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市民政局公示的不规范地名共有42个,主要体现为崇洋媚外(如维多利亚花园、维也纳国际酒店)、刻意夸大(如钓鱼台别墅、中央大道)、怪异难懂(如皇家骑士酒店、反修桥)等,将予以更换。此名单公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些地名影响了指位定向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社会交流交往都不利,应该更换。也有人认为,这些地名中外融合,个性鲜明,既夺人眼目又便于记忆,无需更换。还有人认为,地名无非就是个名字,更换不更换无所谓。
对此,市民政局拟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请在专家、市民、学生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8引用: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