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中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1.根据提示填空。
(1)人生的成功不仅仅需要“
(2)浊酒一杯家万里,
(3)
(4)初三年,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三年甚至是六年同窗,今朝分离,也许从此天各一方,分别时刻,驻足远眺,友人身影渐行渐远,正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组卷:3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有一页历史,恰似烽火连天的狼烟,永远不容【甲】(A.忘却 B.忘记);有一缕忠魂,宛若【乙】(A.光彩照人 B.光彩夺目)的星辉,永远不会褪色。75年前的昨天,感天动地的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hàn①(a.捍 b.悍)卫和平的满腔热忱。75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纪念,不仅仅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更是为了缅怀先烈、告慰亡灵。明天,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要【丙】。让我们铭②(a.mín b.míng )记用生命品尝过战争残酷的人们的肺腑之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弘扬民族的精神
②要敬畏历史的真相
③要复兴中华的梦想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
-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中写到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
B.【甲】词中那“穿林打叶”的风雨,那“料峭”的春风,使诗人胆颤心惊,徘徊不前。
C.【乙】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D.【乙】词下片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2)《定风波》表现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现词人怎样的心境?组卷:8引用:1难度:0.3
二、阅读。
-
9.《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彭德怀和《水浒传》里的林冲,这两位主人翁最终都走向了“反抗”的道路,彭德怀走向了革命道路,林冲走向梁山;同是“反抗”,但两文主人公的“反抗”有所差别,请你简要说明。
组卷:41引用:3难度:0.6
三、写作。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就像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的:“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越长久。(《朗读者》第十期卷首语)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生活中自己的事,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分3分,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组卷:26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