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 愚公移山》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9/8 17:0:8

一、选择题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91引用:4难度:0.9
  •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97引用:4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6引用:3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4.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箕běn
     

    kuí
     

    lǒng
     
    断。

    组卷:59引用:2难度:0.9
  • 5.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组卷:35引用:2难度:0.8

六、文言文阅读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亡:同“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同“诀”。
    (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
    B.不能指一端
    C.安陵君许寡人
    D.可怪也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②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3)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组卷:10引用:4难度:0.4
  •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
     

    ②何而不平
     

    ③惧其不
     

    ④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不加增 若夫日出林霏开
    B.曾不能毁山一毛 辍耕垄上
    C.残年余力
    D.如土石何 屠自后断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组卷:251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