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部分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深化抗疫文艺书写,应向中国美学精神敬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把握党中央坚决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了解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描写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表达对逝者及其家庭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集信息,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抗疫题材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李明泉《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材料二:
          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文艺作品山积波委,质量却参差不齐。个人认为,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匡正人心、凝聚人心。疫情是对中国卫生防疫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人性的大考。
          所谓的抗疫文艺,要对以下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以何抗疫?抗什么疫?怎么抗疫?文艺作品以何抗疫?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探索人性的幽微与宏阔,一直是文艺作品思考的核心命题。关注疫情中逆行者的人性光亮,正是文艺作品得以抗疫的核心特征所在。文艺作品对人性的书写可概括为本然、实然、超然三种状态。本然状态,就是人心如童心般纯净朴素的状态;实然状态,就是人心在现实苦难中扭曲挣扎的状态;超然状态,就是人心经历磨砺后超越自我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人性的本然状态,鲁迅的《伤近》写出了人性的实然状态,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出了人性的超然状态。文艺作品表现人性的本然、实然、超然状态,是创作者基于个体生活经验的自由选择。但当前的抗疫文艺,更需要表现人性的超然,写出人在面对疾病灾难超越自我时,焕发的人性光亮。
          文艺作品抗什么疫?抗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文艺作品不是医治病毒的灵丹,却是医治人心的良药。在医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时,文艺作品理应有所贡献。抗战时期,张天翼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就是文艺作品针砭人性病态的名作。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文艺创作需要以诗歌、杂文、漫画、小品、短视频等小快灵的艺术形式及时作出反应,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之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优秀的文艺作品力求针砭时弊、匡正人心、警示世人。
          文艺作品怎么抗疫?凝聚疫情中的人心之力。文艺抗疫之道在于,以作品凝聚人心共克危难。人类历史上,评价文艺的标准不胜枚举。文艺作品倘能直接作用于人心,往往就可以穿越不同时代的不同标准,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具体到抗疫文艺作品,其凝聚人心之力,主要包括鼓舞人心、抚慰人心和反思人心。简言之,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表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
    (摘编自杨建军《抗疫文艺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材料三:
          抗疫文艺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以线上传播为主,形式多样,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从作品来看,形式多样,大多短小精干,易于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主题也很突出。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在短时期内进行主题创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于疫情和国情的关注和关心,也表现出他们创作的责任感。
          但抗疫文艺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升。当下的抗疫文艺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更缺少精品。抗疫文艺作品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单薄单一,绝大多数抗疫歌曲未能传唱开来,不少抗疫诗歌从语言到内容均显雷同。大部分抗疫作品传播辐射范围有限,影响力需要提升。相当多抗疫文艺作品阅读量不高,除与作品质量有关外,还与对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和传播规律的运用不够娴熟有关。
          以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术”的问题,经过思索和打磨,可以得到修正和提升。而更为突出是,通过审视此次抗疫文艺创作,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突发疫情和主题文艺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和思考明显不足问题。事实上,主题文艺创作最终的核心价值是建构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有着其自身的学理体系和创作规律,无视这个体系和规律,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反观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彰显了制度优势和人性光辉,也反映出一些观念和管理的短板,这些都可以通过文艺创作去反思、呈现、表达,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抗疫文艺创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水准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与抗疫现实所呈现的“真实”相比,多数作品没有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即由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更高级、更感人的真实,艺术创作的价值处于“贫血”状态。
    (摘编自王宏伟《“抗疫文艺”之浅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提升抗疫文艺的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就要传承中国美学精神,在“酌奇”与“玩华”上下功夫。
    B.艺术家只要综合观察灾难,并将笔触深入民众生活,就一定能创作出触及人的灵魂、引人共鸣的优秀作品。
    C.抗疫文艺以线上传播为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内容单薄单一,存在着很多短板与不足。
    D.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针砭时弊、匡正人心、凝聚人心,能表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要将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
    B.抗疫文艺要以客观事实为本,广泛采集信息,真实反映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不能为了所谓的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这一底线。
    C.当前的抗疫文艺要实现抗疫的目标,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就要专注于超然状态,坚决摒弃本然与实然状态。
    D.抗疫文艺要针砭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的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匡正人心、警示世人。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迅速展开行动,为全球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得到国际舆论普遍称赞。
    B.作家熊育群的《钟南山:苍生在上》用人民的视角和家国情怀,写出了钟南山的精神、人性的温暖与他所代表的中国力量,凝聚了人心。
    C.疫苗研发成功将是抗击疫情的重要进展,中国宣布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D.抗疫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渲染,不低估,积极正视,根据事态进展精准施策,尽快查明真相,控制疫情扩散。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抗疫文艺创作的意见与建议。

    组卷:20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完成问题。

    沈从文
          和尚拿刀在手,略一挥动,飕飕风生,寒光四溢。弟弟抚掌:“师傅大高明,大高明。”
          和尚笑了:“两个年轻人各带这样一把好刀,今天为什么事来到这里?”
          哥哥说:“因为村中毒鱼,派我们坐船来倒药。”
    “众生在劫,阿弥陀佛。”
    “我们在滩下听到木鱼声音,才想起上山来看看。到了这里,又恐怕妨碍了师傅晚课,所以就在门前玩。”
    “我听到你们唱歌,先很奇怪,因为夜间这里是不会有人来的。这歌是谁唱的,太好了,你们谁是哥哥呢?我只听人说到过××先生得过一对双生。”
    “师傅看不出么?”
          那哥哥说着且笑,具有风趣的长年和尚就指他:“你是大哥,一定了。那唱歌的是这一位了。”
          弟弟被指定了,就带羞的说:“很可笑的事,是为师傅听到。”
    “不要紧,师傅耳朵听过很多了,还不止听,在年青时也就做着这样事,过了一些日子。你说天堂的门,可惜这里只一个庙门,庙里除了菩萨就只老僧。但是既然来了,也就请进吧。看看这庙,喝一杯茶,天气还早得很。”
          这弟兄无法推辞,就伴同和尚从小角门走进庙里,一进去是一个小小天井,有南瓜藤牵满的棚架,又有指甲草花,有鱼缸同高脚香炉,光洒满院中,景致极美。他们就在院中略站,那弟弟是初来,且正唱完歌,情调与这地方同样有诗意,就说:“真是好地方,想不到这样好!”
    “那里的事。地方小,不太肮脏就是了。我一个人在这里,无事一点花草,这南瓜,今年倒不错,你瞧,没有撑架子,恐怕全要倒了。”
          和尚为指点南瓜看,到后几人就进了佛堂,师傅的住处在佛堂左边,他们便到了禅房,很洒脱的坐到工夫粗糙的大木椅上,喝着和尚特制款客的蜜茶。
          谈了一会。把乌鸡河作中心,凡是两族过去许多争斗故事皆谈到了,有些为这两个年轻人不知道,有些虽知道也没有这样清楚,谈得两个年轻人非常满意。并且,从和尚方面,又隐隐约约知道所谓朝字辈甘姓族人还有存在的事情。这弟兄把这事都各默默记到心上,不多言语。他们到后又谈到乌鸡河沿岸的女人……和尚所知道太多,正象知道太多,所以成为和尚了。
          当这两个弟兄起身与和尚告辞时,还定下了后一回约。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的下了山,不到一会就到了近河的高岸了。
          月色如银,一切都显得美丽和平。风景因夜静而转凄清,这时天上正降着薄露。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他们下了高岸降到干滩上,故意从此一大石上跃过彼一大石,不久仍然就到了船边。
          弟弟到船上取酒取肉,手摸着已凝着湿露的铜锣,才想到不知定时香是否还在燃。过去一看,在还余着三转的一个记号上已熄灭了,那弟弟就同岸上的哥哥说:“香熄了,还剩三盘,不知在什么时候熄去?”
    “那末看星,姊妹星从北方现出,是三更子正,你看吧,还早!”
    “远天好象有风。”
    “不要紧,风从南方过去,云在东,也无妨。”
    “你瞧,星子全在睒眼!”
    “是咧,不要紧。”
          阿哥说着也走近船边了,用手扶着船头一枝篙,摇荡着,且说:“在船上喝吧,好坐。”
          那弟弟不同意,到底这人心上天真较多,他要把酒拿到河滩大石上去喝,因为那较之在船中有趣。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他们一面在石上喝酒,一面拔刀割麂肉吃,哥哥把酒葫芦倒举,嘴与葫芦嘴相接咕嘟咕嘟向肚中灌。
          天气忽然变了。先见东方小小的云,这时已渐扯渐阔,星子闪动的更多了。
    “天气坏下来了,怎么办?”
    “我们应当在此等候,我想半夜决不会落雨。”
    “恐怕无星子,看不出时间。”
    “那有鸡叫。听鸡叫三更,就倒药下水。”
    “我怕有雨。”
    “有雨也总要到天明时,这时也应当快转三更了。”
    ……
    “怎么?”
    “我想若是落了雨,不如坐船下去,告他们,省得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
    “你瞧,这哪里会落雨?你瞧月亮,那么明朗。
          那哥哥,抬头对月出神,过了一会,忽然说:“山上那和尚倒不错,他说他知道我们的仇人,同父亲也认识。”
    “我们为什么忘了问他俗姓。”
    “那他随便说说也得。”
    “他还说唱歌,那和尚年青时可不知做了些什么坏事,直到了这样一把年纪,出了家,还讲究这些事情!”
    ……
          把和尚作中心,谈到后来,那一葫芦酒完了,那一腿野羊肉也完了。到了只剩下一堆豆子时,远处什么地方听到鸡叫了。
          鸡叫只一声,则还不可信,应当来回叫,互相传递才为子时。这鸡声,先是一处,到后各处远地方都有了回唱,那哥哥向天上北方星群中搜索那姊妹星,还不曾见到那星子。弟弟说:“幸而好,今夜天气仍然是好的。鸡叫了,我们放炮倒药吧。”
    “不行,还早得很,星子还不出来!”
    “把船撑到河中去不好么?”
    “星子还不出,到时星子会出的。”
          那作弟弟的,虽然听到哥哥说这样话,但酒肉已经告罄,也没有必需呆坐在这石上的理由了就跳下石头向船边奔去。
          他看了一会汤汤流去的水,又抬起头来看天上的星。
          这时风已全息了。山上的木鱼声亦已寂然无闻。虽远处的鸡与近身荒滩上的虫,声音皆无一时停止,但因此并不显出这世界是醒着。
          过一会,两人脱了衣,把一切东西放到滩上干处,赤身的慢慢把船摇到河中去。船应撑到滩口水急处,那弟弟就先下水,推着船尾前进,在长潭中游泳着,用脚拍水,身后的浪花照到月光下皆如银子。
          不久候在下游的人就听到炮声了,本来是火把已经熄了的,于是全重新点燃了,沿河数里皆火把照耀,人人低声呐喊,有如赴敌,时间是正三更,姊妹星刚刚发现。过了一小时左右,吴家弟兄已在乌鸡河下游深可及膝的水中,挥刀斫取鱼类了。那哥哥,勇敢如昔年战士,在月光下挥刀撩砍水面为药所醉的水蛇,似也报了大仇。那弟弟则一心想到旁的事情,篓中无一成绩。
          关于报仇,关于女人恋爱,都不是今夜的事,今夜是“渔”。当夜是真有许多幸运的人,到天明以前,就得到许多鱼回家,使家中人欢喜到吃惊的事。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
          下过药的乌鸡河,直到第二天,还有小孩子在浅滩上捡拾鱼虾。这事情每年有一次,像过节划龙船。
    作于一九二九年(节选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年和尚轻松地猜测出说笑的人是大哥,唱歌的是弟弟,可见兄弟俩虽然是“双生”相近,不过气质不同,性格有异。
    B.“那弟弟轻轻吹着口哨,在哥哥身后追随”,“这事自然仍然是他胜利了”,表现了兄弟二人的友悌和睦,也暗示了弟弟的率性天真。
    C.兄弟俩观测到“天气坏下来”,害怕“落了雨”“涨了水可惜这一船药”,体现兄弟二人做事认真,担忧自己二人出力不讨好。
    D.“那吴家年青一点的汉子,他只得一束憔悴的花”,暗示了弟弟与众不同的追求、执著和信念,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精巧,开始写兄弟俩忙里偷闲,造访寺庙;和尚的出现,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也为表达主题作了铺垫。
    B.小说运用对话描写,着力描绘两幅场景,极富特色,既利于表现人物性格,又设置了悬念,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语言质朴清新,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月色如银、美丽和平的夜晚,展示了一幽美撩人的湘西画卷。
    D.小说风格别致,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有诗歌般的意境,富有浪漫的情味,给读者以无限美的遐想。
    (3)和尚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该小说所写的渔事既有过去族间械斗的痕迹,又有新的特点,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组卷:19引用:4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
    【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ǐ):不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
    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
    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
    C.《汉书》是中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
    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吏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②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

    组卷:13引用:5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8.如图是社区发放的防疫宣传材料,请阅读后选取有效信息,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要求:要点明确、表达连贯、语言得体,不超过90字。

    组卷:20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共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对话贤德”电视栏目为引导市民重视“贤德”文化,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尚贤、敬贤,向上向善的风气,面向社会举行贤德人物遴选活动,初步评选后有以下三位候选人:
          黄旭华:隐姓埋名,荒岛求索,深海求证,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吴娥娟:教子有方,养育的5个儿子在工、商、农、兵、教师领域各有一番成就;热心公益,发动及带动家庭成员捐资助学、赈灾扶贫。四代同堂,其乐融融;邻里乡亲,好评如潮。
          周伦方:严寒酷暑中,面迎晓风,清洗污迹斑斑的垃圾箱;狂风暴雨里,搏风抗雨,疏通恶臭无比的下水道。他是“城市美容师”,他手拿扫帚,扫出了这座城市一片湛蓝的天。
          以上三位候选人物,哪一位更是你心目中的“贤德人物”,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