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国际学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财经三人谈:“羊了个羊”爆火,是巧合还是必然?《环球时报》2022.9.24      编者的话:近日,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消消乐类游戏爆火朋友圈,其游戏特色是简单易上手的操作和“永远都过不了”的第二关。用户被逼看广告获得道具的盈利模式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本文旨在探讨“羊了个羊”为什么会爆火,国外如何看待这一类型的小游戏,以及“羊了个羊”可能会对我国游戏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材料一:
    “羊了个羊”为什么会火?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羊了个羊”利用反向营销。游戏玩法并不新颖,是模仿而非创新。但其并非以通关来激发玩家热情,而是通过卡关难题甚至“死局”激发玩家胜负欲。
          第二,“羊了个羊”上线门槛低。大型网游需要申请版号,而小游戏不需要版号,当然小游戏也不能有充值接口,故而利用广告变现是小游戏的常规操作。“羊了个羊”由此把运营重点都投放在社交媒体传播上。所以,“羊了个羊”并非游戏内容上的创新,而是营销上的成功。
          第三,“羊了个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当前,微信对于小程序流量略有倾斜,小程序也的确更加容易诞生爆款。
          综上所述,“羊了个羊”的确为小游戏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利用用户群体心理和社交媒体传播力来吸引流量,并以广告实现流量变现。但“羊了个羊”这个小游戏的火爆注定是短暂的。一方面,“卡关”和广告让游戏玩家体验很差;另一方面,没完没了的社交媒体营销和各类广告,可能会让游戏面临违规风险。首先,卡关有诱导营销的嫌疑。游戏制作者一般会留下一条不用看广告就能通关的路径,如果看广告是游戏通关的必选项,那么游戏本身就不是游戏,而是诱导用户看广告,是诱导性营销行为。
          其次,广告内容的合规性问题。嵌入广告的内容本身需要严格审核。对于广告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及时发现游戏广告中的违规内容,防止违规广告、虚假广告嵌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明确广告内容审核责任,当游戏广告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
          第三,防止小游戏利用社交媒体恶意营销。社交圈传播可以很快导入用户流量,但要避免恶意营销和骚扰用户,要赋予用户选择权,广告推送要获得用户的授权。
    “羊了个羊”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游戏作品,但它的确是一轮成功的营销。在国外,类似的小游戏也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次数多了,用户审美疲劳很快产生,相似做法的小游戏“卷”成一片。而对于社交平台来说,其也担心小游戏不佳的口碑带来负面影响,故而国外很多社交平台正在不断降低这些小游戏的流量扶持权重。
          笔者认为,游戏产业可以从中学到游戏营销的思路,利用群体心理和社交媒体扩大游戏影响力,但游戏产业不能在游戏制作上走“羊了个羊”的老路。相信随着我国游戏版号发放正常化,更有新鲜感、制作更加精良的游戏“正规军”将重新占据用户终端。
    (摘编自盘和林《营销“成功”难掩违规风险》,作者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材料二:
          对游戏行业而言,这种被定义为“超休闲游戏”的品类,往往都会伴随着社交网络上的病毒式传播。无论是现在的“羊了个羊”,还是之前的“合成大西瓜”,浪潮永远翻腾不休,只是浪头大小有别。
          作为一款以“三消”(三个相同的图案连接即可消除的游戏——编者注)为基础玩法的游戏,“羊了个羊”深谙“超休闲游戏”的底层设计逻辑。无数玩家成了“羊了个羊”社交裂变链条上的一环,循环往复着“玩游戏——遇到困难——分享广告——继续玩游戏”的动作,让其在短短数天的时间内,覆盖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与个人朋友圈。
          当然,这不是“羊了个羊”的问题,而是“超休闲游戏”在设计之初就天然存在的问题:这类游戏所有设计的最终导向,都只是为了让你点开广告或分享链接,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于社交网络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而“超休闲游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与移动端游戏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愤怒的小鸟”作为此类游戏的鼻祖,证实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由于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回报收益高等特点,“超休闲游戏”在国内游戏市场上出现也愈发频繁。
          但对游戏行业来说,笔者认为这并不值得鼓励。“超休闲游戏”的投入与产出比是畸形的,而无论是传统的主机游戏、独立游戏,还是常规的移动端游戏,从制作到发行层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充满风险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游戏行业才能拥有如今的盛况。可惜的是,时至今日,我们早已对这些夹杂在信息流与视频广告中的“超休闲游戏”习以为常。和国外成熟产业链下制作的游戏相比,国内游戏产业生产能力与经验相对羸弱,类似“羊了个羊”这样低成本、以营销见长、以“圈钱”为目的的游戏依然大行其道。因此,我国的游戏产业要向上发展,还需要监管的革新、游戏从业者和舆论共同努力。
    (摘编自王瞾《“超休闲游戏”长盛不衰是怎么回事?》,作者是游戏门户网站3DMGAME主编)材料三:
          一款大概率无法通关的游戏,居然能够引发巨大的话题度,这背后的社会心理现象值得探讨。笔者认为,从“羊了个羊”游戏本身的游戏规则来看,其吸引人的一点是“低门槛”,只需要玩家点点屏幕,没有复杂规则,一眼就能看懂的游戏设置,是让游戏具备全社会广泛传播的基础。同时,游戏出现的“无规律性”也是激发玩家好奇心和持续探索的动力。可以看到,游戏第二关出现了大量无规律的元素排布,一方面骤然提升了难度,但在另一方面也让游戏就如同刮彩票一般,全凭运气,这满足了玩家猎奇和撞大运的心理,能让他们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开始下一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完全随机也满足了当下社会公众期待的“公平需求”。不少游戏大作,充值付费玩家或者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玩家的实力肯定要远远强于新手,但是“羊了个羊”这类以随机性为爆点的游戏则不然,没有充值渠道也没有太多技巧,所有人在一局游戏开始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一视同仁,因此也正是这样的设计,具备了让人们乐于分享的基础。
          类似于这样的爆款小游戏,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例,其满足了上述的需求之外,或许也因为满足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即指“先入为主”印象带来的效果。游戏内简单的三消和色彩搭配起到了对人们第一印象的美化作用,进而强化了其传播效果。
          当然,随着游戏的广泛传播,自然也有不少人动起了歪脑筋,不少媒体报道有人利用玩家迫切想过关的心理设置了一些诈骗手段,这些行为应当被及时制止和处罚。但需要指出的是,因游戏而产生的违法犯罪并不一定是游戏创作者主观设置的结果,舆论切不可将罪责完全归咎于游戏创作者,对于负面的情况,如何正向引导才是关键。
    (摘编自施钢《小游戏火了当心有人动歪脑筋》作者是心理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羊了个羊”的反向营销手段,是指用逼迫的方式让玩家去关注广告和进行社交圈传播,而不是用激励的方式去引导玩家做同样的事情。
    B.“羊了个羊”有一个“永远都过不了”的第二关,所以,看广告就是游戏通关的必选项,在游戏中诱导用户看广告,就是诱导性营销行为。
    C.“羊了个羊”游戏虽然爆火朋友圈,但它实质上只是一轮成功的营销,低成本的游戏制作以及较差的玩家体验使得它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游戏作品。
    D.微信对于小程序流量略有倾斜的做法,是因为像休闲游戏这样的小程序更加容易诞生爆款,从而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并不担心小游戏不佳的口碑带来负面影响。
    (2)下列关于“超休闲游戏”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移动端游戏市场的发展给“超休闲游戏”的长盛不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超休闲游戏”在国内游戏市场上愈发频繁出现,才使得游戏行业能拥有如今的盛况。
    B.“超休闲游戏”一般都具有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回报收益高等特点,其开山之作“愤怒的小鸟”的成功,证实了这是一种极具可行性的商业模式。
    C.“超休闲游戏”的营销思路,是利用群体心理和社交媒体扩大游戏影响力,以用户流量的巨大规模,通过植入广告等手段来实现盈利,并不直接充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D.“超休闲游戏”的游戏设置一般都没有复杂的规则,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但这类游戏往往都善于暗中利用玩家的游戏心理,使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3)下列说法不属于材料中所说的“社会心理现象”的一项是
     

    A.为了强化人们的第一印象,而加强游戏的美化。
    B.故意设置的难题更能激发游戏玩家的胜负欲。
    C.利用玩家心理设置诈骗手段的违法犯罪行为。
    D.完全随机的“无规律性”契合社会公众的“公平需求”。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历史这种形式能够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多种原因,其中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C.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为形势特殊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D.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C.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高低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D.在访谈节目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有时也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3)假设你是一位亲历某历史事件的普通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去做。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差半车麦秸
    姚雪垠
    “瞧,这家伙,又是一个‘差半车麦秸’!”
          虽然我们用“差半车麦秸”这绰号互相叫着,但真正的“差半车麦秸”他本人却早就离开我们的队伍了。
          一个寒冷的黄昏,弟兄们把一个新捉到的汉奸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一丝血色,两条腿颤抖得几乎站立不住。脖颈后插一把旧镰刀,头上戴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拿着一面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表情严肃得像一尊铁人。大家叫喊着:
    “枪毙他!枪毙汉奸!”
    “老爷,俺是好人呐!”他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巴,人人都知道的。”
    “是小名字吗?”队长问。
    “是小名字,老爷。小名字是爷起的,爷说起个坏名字压压灾星……”
    “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来说!”
    “没有,老爷。”“哑巴”茫然的站立起来,“爷说庄稼人一辈子不进学屋门儿,不登客房台儿,用不着大名儿。”
    “有绰号没有?”
    “差,差,老爷,‘差半车麦秸’。”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队长不笑,追问他的家乡和当汉奸的原因。
    “俺是王庄人,”“哑巴”说,“北军来啦,看见屋里人就糟蹋,看见外厢人就打呀,砍呀,枪毙呀。俺带着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来啦。小狗子娘已经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小狗子也饿得吱咩咩地哭着……”他开始哽咽起来。
    “不要哭!”队长低声命令,“因此你就当汉奸了,是不是?”
    “鬼孙才是汉奸呐!别人告诉我说,要拿一个太阳旗北军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个小旗交给我。老爷,你想,我是中国人还会当汉奸吗?小狗子娘真坏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阳旗!”他一边哽咽着,一边愤怒地咬着牙,一边又用恐惧的眼光看着队长。
    “以后别再把鬼子兵叫做‘北军’了。”队长一边和善地说,一边把小太阳旗还给他:“你就在我们这里‘喝汤’吧。”
          晚上我同“差半车麦秸”睡在一块儿,问他:
    “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的游击队?”
    “我为啥不加入呢?”他说,“你们都是好人呵。”
          又加上这么一句:
    “鬼子不打走,庄稼做不成!”
          我忽然笑着问:“你的小太阳旗呢?”
    “给小狗子做尿布了。”他仿佛毫不在意地回答说。
          他是一个顶有趣的庄稼人。有时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会用一种抱怨的口气望着田里说:
    “你看这地里的草呀,唉!平稳年头,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会长这么深的草!”
          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细细的看一看,拿近鼻尖闻一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头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
    “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
          队伍出发的那天晚上,我问“差半车麦秸”:“怕么?”
    “不,”他说,“俺打过土匪……”
    “喂,你撒谎!”我小声叫道,“我听见你的心跳啦!”
          他露出来慌窘的样子,喃喃地说:
    “我一点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汉!乡下人就怕官呐……”
          我们在离敌人村庄三四里远的一座小坟园停下了。“差半车麦秸”忽然从队长面前站了起来,抢着说:
    “队长,这条路我熟,让我先进村子去!”
    “好吧,可是你得特别小心!”队长扭过脸来命令我说,“你得跟他一道去,千万不要大意了!”
          村子里一点动静也没有。
    “鬼子们全睡着了。你等着我……”
          他把鞋脱下来插在腰里,弯着腰向村里走去。约摸有二十分钟光景,我发现了一个晃动的黑影,并且有一种东西拉在地上的微声。我把枪口瞄准了黑影,低声喝问:
    “谁?”
    “是我呀,同志!”是“差半车麦秸”的声音回答,“鬼子们早就跑光啦!”
    “你为什么不早咳嗽一声呢?”
    “我,我……”“差半车麦秸”吞吞吐吐地说,“俺家里还少一根牛绳哩,拿回去一根碍事吗?俺以前打土匪的时候拿老百姓一点东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绳头举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来。
    “放下!”我命令说,”队长看见要枪毙你了!”
    “差半车麦秸”迟疑着把围在腰里的牛绳解下来。
    “你看,我把牛绳放下啦……”“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恐怖的,将要哭泣的低声说。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拿着百姓的东西?”
    “我们是革命的队伍呐。”他含糊地答道。
          又沉默一会儿,“差半车麦秸”用一种感慨的声调问我:
    “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点好处么?”
    “革命是为着自己也为着大家的,”我向他解释说。“革命是要自己受点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呐。要能把鬼子打跑,几千万人都能够过安生日子,咱们不也一样能得到好处吗?”
    “我说呢,革命同志不敬神……不敬神也能当菩萨呐!”于是他又快活的笑了起来。
          从此他越发地活泼起来,工作紧张,为挂念女人和孩子而苦闷的时候也不多了。
          一个月色苍茫的夜晚,我们二十个游击队员奉命去破坏铁道。“钢朗”的声响在午夜的原野上清脆地向远处飞去,立刻引回来几响比这更清脆,更尖锐的枪声,从我们的头上急速地掠过,惊得月色突然暗了下来。
    “卧倒!”口令刚刚发出,敌人的机关枪就达达地响了起来……
    “挂彩了么?能跑不能跑?”
    “腿上呐,”他说,“我留下换他们几个吧……”
          我把他背起来,只知道拼命地跑,而且是非跑不可……
          回到队里,才发现“差半车麦秸”已昏迷不醒。我们把他救醒过来,知道枪弹并没有射进致命的地方,决定送他到后方医院去医治。当把他抬上担架的时候,他嘴里不住地说着胡话:
    “嗒嗒!咧咧!黄牛呀……嗒嗒……”
    一九三八年四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我”来串联情节,塑造人物。“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让情节更为紧凑。
    B.小说以农村为背景,以地道庄稼人为主人公,使用“家里人”“外厢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C.小说生动的语言描写让“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不但看清了他的外形,而且看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D.小说除了正面交代了时代大背景,还通过“太阳旗”“土匪”“鬼子”等叙述,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宏阔的社会背景。
    (2)小说以“差半车麦秸”的胡话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3)茅盾曾赞扬作者透过表面观察到内层,认为姚雪垠的这篇小说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农民性格。请结合小说分析“农民性格”的“内层”。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

  •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①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②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③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组卷:47引用:5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座有91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的桥梁位于某市最繁华地区,这里也是交通枢纽和城市咽喉。可是这座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桥梁又处于城市火车站改造工程范围内,市政府准备启动实施桥梁改造方案,或移走或改造。是要它原样不动,还是要高铁进城?这一事件引发了各界争论,主要有如下两种声音:
    建筑艺术保护者们认为,无论从城市历史景观还是历史建筑保护上讲,改变桥原有的结构、材料和体量,无疑会造成对该桥的破坏。“当年的建筑工艺已经失传,原料也不具备了,一旦拆除就不可能恢复原貌。”
    火车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高铁不进入主城区中心区域,百姓享用高铁的便利程度就打了折扣,而桥梁自身的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组卷:27引用:3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