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1年单元测试卷(10)

发布:2025/1/2 9:30:3

一、单项选择题

  • 1.小华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
    ②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身份
    ④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组卷:257引用:37难度:0.8
  • 2.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④关心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组卷:161引用:54难度:0.7
  • 3.教育不只是头脑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系统的教育。学业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应该是人生的知识。近年来,北京市推广开展初中生“学农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农活动通常为期一周,实行全封闭管理,吃住在农家,内容侧重集农事教育和农事劳动为一体的除草、施肥、养殖等体验类课程。请结合材料,部分同学认为,耽误一周时间参加学农活动,太浪费学习时间。以下认识适合规劝他们的是(  )
    ①专心学习书本知识才是主要任务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能成就自己
    ③学农有利于培养亲社会的行为
    ④参加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

    组卷:13引用:5难度:0.6
  • 4.下列暑假日记中所记载的事对小华的成长来说确实是“大事”,这是因为它们(  )
    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7月16日:我今天到河南省博物院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8月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①能让小华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刻
    ②能让小华从中获得精神滋养
    ③使小华成为优秀生
    ④有利于小华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组卷:9引用:8难度:0.7
  •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组卷:49引用:13难度:0.8
  • 6.对如图漫画中“宅男”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③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组卷:13引用:13难度:0.7
  • 7.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启示我们(  )
    ①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空间随着社会交往在不断延展
    ②应专注在个人“结点”里,等待“大网”的覆盖
    ③应主动融入丰富的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生活态度
    ④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融入学校和班集体的生活

    组卷:37引用:29难度:0.8
  • 8.为巩固新冠防控成果,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并响应安徽省红十字会“益行计划”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5月14日上午,蚌埠市红十字会开展“科学战疫 知识先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型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帮助群众了解新冠疫情防控知识,七步洗手法和正确佩戴口罩方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②这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③这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这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过程

    组卷:10引用:6难度:0.7

三、分析说明题

  • 24.【积极融入社会,促进学习进步】
    我们吃的食物是农民种的和工人加工的,我们的学习用品是工人生产的,我们穿的衣服是工人缝制的。我们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大舞台。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逐步走向成熟。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人的成长过程不能离开社会?
    (2)培养亲社会的行为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两点即可)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说明,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应该怎样做?(三点即可)
    (4)请列举两例我们可以参加的亲社会行为。(两点即可)

    组卷:101引用:7难度:0.2
  • 25.材料一:“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是社会。”关注G20峰会,我们感受到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参加研学旅行,我们学会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参加模拟法庭活动,我们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向社区提建议,我们为社区治理贡献了力量 ……越来越大的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越来越多样的社会交往形式,让我们不断感受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
    材料二:今天,互联网深度融入社会生活。据统计,2017年我国网民达7.72亿,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网络履职成为现实和必须……网络极大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也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个人离不开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请结合材料一说明其中的道理。
    (2)公民可以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请举例说明。(三例即可) 示例:登录政府网站,积极建言献策。

    组卷:146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