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压轴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说角楼为天神所造,是紫禁城的镇城宝物。其实角楼是我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辅助建筑,主要结合墙、台、塔、堡垒等防御设施,设于防守式建筑物的棱角转弯处。简单来说,就是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
早在周朝,宫和城就已有角楼的设置。《三国志》中记载:“谓审配于邺城东南角楼上望见太祖兵。”晋、魏、齐、隋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在庭院围墙的四角和城墙的四角也都能见到角楼的踪影。元代陶宗仪所撰《辍耕录》也有关于角楼的文字记载。
故宫的角楼,从其功能上说,是用于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但其闻名于世,却是因为其结构和美感。
从平面布置上看,角楼为两个“十”字相交叠形,周围环绕着白玉石栏杆基座。立面体为三重檐多角与十字脊结合的做法,“权衡比例和谐,处理的非常巧妙”。内部造型奇特,大木构架及数量繁多的斗拱衔接,皆复杂精密;角楼屋顶内部由榫卯相互连接固定,构成严密的主体结构体系。
内外严谨的结构,决定了角楼的外形之美。纵横穿插的构件巧妙衔接,撑起各层屋顶。主与次,高与低,错落而又条理分明,勾勒出角楼玲珑有致的灵动身影。
从外观看,角楼最引人瞩目的是其层层叠叠的屋顶,以及从建筑顶部伸出来的许多优美的“角”。角楼总计有翼角28个、窝角16个,无论平面还是立面,由于多角的层叠展现显得多姿多彩,造型优美,这也是让人感到其结构精巧的重要原因。
这样构造繁杂的屋顶,仔细分析起来,实际上是几组“歇山”屋顶的组合体。“歇山顶”有一条正脊,两端各有垂脊和博脊,四角有戗脊,在宋代曾称为“九脊殿”。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故宫角楼则是三重檐歇山顶。角楼主体可看作由两个垂直相交的歇山顶组成的方亭子,屋顶两端的三角形山花板面向四周,称为“四面显山”,意思是把歇山的山花面显在檐面位置,向四面亮出。角楼中间“方亭子”的四面各有一个重檐歇山抱厦,主体建筑的两层尾檐与抱厦的上下两重檐连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美丽动人的建筑形象。如此复杂又巧妙的组合屋顶,标志着我国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除结构之外,角楼的细部装饰也十分繁复。据记载,故宫角楼的琉璃瓦顶上各种特制的异形瓦件,“为近世所稀少者”,譬如顶层檐上,就使用了“大吻、背兽、剑把”等12种瓦件,而戗脊上所用的瓦件更达25种之多。整座角楼内外的木结构上,都施用了繁复的油饰与彩画,额枋枋心画双行龙加珠宝,青绿相间;平板枋画降魔云加桅花;角楼顶部装饰的金宝顶,是鎏了三道黄金的……故宫角楼体现出工匠建造角楼时的巧妙构思,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美学高地。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角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城中的主要建筑
B.最早出现于周朝
C.艺术作品多有记载
D.多位于宫城四角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故宫角楼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整体构造为榫卯结构,斗拱衔接。
B.位于紫禁城墙角,有瞭望防御作用。
C.采用重檐歇山顶,四面交叉组合而成。
D.因内部装饰的整齐划一,闻名于世。
材料二
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多层屋檐的角楼,都会注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美学特色,那就是屋面滑向屋檐,向着天空稍稍翘起的优美曲线。在世界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西方在材料上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传统西方建筑的材料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东方建筑则一直着迷于木材。木材料也一直为中国传统建筑提供着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屋顶曲线及屋檐起翘正是其中较为显著的一种。
对于屋面曲线与屋檐起翘,可将其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天人合一”。建筑屋顶曲线和起翘的飞檐产生一种升腾感,呈现出飞向天空的动势,形成一种对天穹的向往。而故宫角楼守卫着天子居住的紫禁城,正是这种观念的最好代表。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屋面曲线的形式,主要是由梁架结构上的“举架之制”造成的。举架之制有两个关键概念,一个是“步架”,一个是“举高”。
从传统建筑的侧剖面图中我们能看到“檩”这个建筑构件,这是建筑物中的水平结构件,平行于建筑物的正面,垂直于梁。檩的作用是固定椽子,承载屋顶重量并通过梁向下传递。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称“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而相邻两个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就是“步架”,步架依对应檩木的位置不同也分为檐步、金步、脊步等。
而“举高”,就是相邻各檩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座建筑如果步架相等,举高也相等,那么屋顶剖面的侧立面投影就呈现一条直线。如果步架从檐步至脊步递减,同时各步举高不变,屋顶坡面的侧立面投影就呈现曲度比较和缓的曲线。基本上,屋顶的曲面呈现取决于工匠如何选定一座建筑的举架之制,不同步架与举高相组合,屋顶至屋檐就会呈现轻重缓急不一样的腾跃之势。
屋顶的曲线到此还没有完结。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除了简陋民居,大部分建筑在屋檐处椽木之外还会加一段“飞椽”,将屋檐向外挑出并略向上翘起,使屋檐形成稍向上翻的曲线。此外,庑殿顶和歇山顶屋檐的转角处,檐口平视并不是一条水平直线,而是往角端微微翘起,称为“起翘”;檐口俯视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往角端向外伸出,称为“出翘”。屋檐这样的曲翘设计,有利于室内采光,而上陡下缓的坡面,使得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会被抛出,飞到远处。屋顶曲面这个功效,最早在《周礼》中就有清晰记载:“上欲尊,而宇欲卑,吐水疾而雷远。”
虽然屋顶曲线与屋檐起翘是在中国传统建造程式与建筑功用中自然出现的,但其呈现出来的艺术美感超越了单纯的建筑结构,甚至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天人合一”的神秘幻想。所以,林徽因先生说:“这屋顶坡的全部曲线,上部巍然高举,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屋顶部,一跃而成为整个建筑的美丽冠冕。”
故宫的角楼,既是这种屋顶曲面形制的综合,又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它的屋顶组合令其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几十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屋面。这些屋面形成了一种屋顶曲线与屋檐起翘的交响。《诗经》如此赞美周宣王的宫室:“如鸟斯革,如翬斯飞。”意为“屋檐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而故宫角楼那极繁复,又极雅致的曲线,恐怕只有“凤舞”可以形容了。
(选自黄波同名文章,有删改)(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建造故宫角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木质材料为主,有别于西方。
B.举架之制使其屋面呈曲线形式。
C.飞椽、起翘等形式借鉴于民居。
D.屋顶错落有致,屋面富于变化。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故宫角楼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功用中体现艺术美感。
B.巧妙构思,极具美学价值。
C.结构严谨,堪称古建筑典范。
D.使用精美琉璃瓦,值得推广。
(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故宫角楼之美。组卷:15引用:2难度:0.5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结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违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褐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有删改)(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畜弓箭 畜:积聚 B.予愍其老且病 愍:怜悯 C.阅其橐中无数千钱 阅:翻阅 D.恨其不用吾言 恨:遗憾 A.人无知者 公无止我 B.予以乡闾故 予是以先之 C.予之在朝 予闻哭之失声 D.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谷于朋友之义
A.所至友其秀杰:每到一地,就同那里优秀杰出的人结成朋友。
B.二人相与为金石交:两个人结成了生死之交,友谊如金石一般坚固。
C.缓急可托者也:(巢谷是)在情势危急之时可以托付的人。
D.尚何以发之:又怎么才能发现他的贤才品德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巢谷幼承父学,知识渊博,后来发现兴趣所在,故弃文学武,改应武举。
B.韩存宝号称“熙河名将”,颇受朝廷重视,这与巢谷对他的指导不无关系。
C.苏辙在朝为官时,巢谷与他很少来往,到晚年才与苏氏兄弟在梅州相见。
D.巢谷有古人之风,但未得赏识,苏辙以此文表达对他的崇敬、惋惜之情。
(5)请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绍 圣 初 予 以 罪 谪 居 筠 州 自 筠 徙 雷 自 雷 徙 循 予 兄 子 瞻 亦 惠 再 徙 昌 化 士 大 夫 皆 讳 与 予 兄 弟 游 平 生 亲 友 无 复 相 闻 者
(6)文中说“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请从文中举两例印证。组卷:26引用:2难度:0.5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6分)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散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第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第十七》)
(1)请解释“爱之,能勿劳乎”与“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君子之爱的认识,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组卷:20引用:4难度:0.7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早发渔浦潭①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②。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注释:①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②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
(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组卷:32引用:4难度:0.5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933年,29岁的郑大章获得法国国家理化博士学位后,拒绝了导师居里夫人的挽留,回国筹建镭学研究所,筚路蓝缕,成为“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
1950年,26岁的旅美物理学博士朱光亚归心似箭他在《给旅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1989年,26岁的著名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退役后,创立了自主研发专业体育用品的“李宁”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全球的民族品牌。
2020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里随处可见洋溢着自信的青春面孔。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后”“90后”,平均年龄仅33岁。
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青年人“不但要有志气还要争气”。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以“志气与争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组卷:41引用:10难度:0.7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月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70年前的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锻造形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诠释各种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班级计划举行“伟大精神的启示”主题班会,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