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6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个机器写作迅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多个文本生成领域的时代。在新闻报道、行业报告等实用文体上,机器写作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介入,人们也开始尝试将其用于一些文学文本的写作试验。当前的文本生成算法普遍使用了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与其他的深度学习算法相比,其优势在于不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标注信息,仅需要在无监督的模式下进行学习就可以显着提升模型的性能。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自主阅读大量的文本,即所谓的预训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需求,给它一些现成的文本对模型进行微调。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写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可以模仿某个特定作家的文风。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创造性。
在小说创作中,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情节的构建,即通过叙事过程将一连事合乎逻辑却又出人意料的事件连缀起来。例如,Make Believe是基于常识库的故事生成系统,可以产生逻辑性较好的故事,但内容通常比较平淡,缺乏戏剧性。因此,如何在机器写作中自主建构富有创造性的情节,仍然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具体到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它又具有一些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机器写作在这一文类创作上的难度。例如,创作时,科幻作家经常创造一些新的名词,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创造的“时间机器”,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心理史学”“时空竖井”,到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二向箔”,等等。这些词汇,有的是将两个普通词语连接在一起,有的则是完全新造的词汇。这种创造新词汇的能力,是当前所有机器写作算法都不具备的。且不说完全新造的词汇,就是如“时间机器”这样将“时间”和“机器”进行简单连接的构造,机器写作也无能为力。换句话说,写作程序的阅读学习过程,不仅没有增加其创造性,反而是一种对创造性逐渐压制的过程。
再者,如果一个作品中引入了若干项设定,这些设定之间还应该彼此协调、相互支撑,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建构。可以说,在科幻作品中,世界建构是与情节设计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一项整体性架构,是体现科幻作品惊奇感的核心依托。对于作品所涉及的新奇世界的设计,在凸显其惊奇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使其与故事情节、人物等要素相贴合。因此,世界建构是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者创造性的集中体现,而这显然也是当前所有机器写作模型包括叙事生成模型所无法完成的。
说了这么多,那是否意味着科幻创作——特别是科幻作品的世界建构,是无法由程序和算法来承担了呢?倒也不用如此悲观,只不过我们需要特别设计一套用于科幻作品世界建构的算法,再将其整合进现有的叙事生成算法和文本生成模型中。就笔者的创作经验来看,在世界建构的某些环节,机器学习的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科幻作家在对虚构世界的自然环境进行推想时,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考察某一设定会对该世界的哪些部分造成显著影响。在《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里,哈尔•克莱蒙特(Hal Clement)描写了一个重力极大的星球所具有的生态,科幻电影《阿凡达》(Avatar)则展示了一个富含常温超导矿物的星球所呈现出的奇特景观。当然,这种算法同样需要和科幻作家合作,才可以真正完成世界建构的工作,但有了它的帮助,科幻作家们无疑会轻松不少,而且很容易在机器学习得到的关联网络中迸发出创作灵感来。
总体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器写作还无法在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这类文体上替代人类创作。但正如柯洁在与AlphaGo的棋局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棋路一样,科幻作者们也完全可以和机器携手写作,并且在机器算法所产生的叙事情节和世界设定中,激发出新的创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惊奇场景和绝妙故事。
(摘编自刘洋《机器写作时代的科幻小说创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机器写作新闻报道、行业报告等实用文体要先通过预训练再根据需求进行微调来完成。
B.能通过叙事过程将一连串合乎逻辑却又出人意料的事件连缀起来的小说往往不会流于平淡。
C.机器写作往往压制了科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使之无法迸发出创作灵感来。
D.在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家创造了当前所有机器写作模型无法完成的世界建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机器写作时代的科幻小说创作的分析,证明了人工智能算法能生成逻辑性强的故事。
B.文章第三段以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为例,论证世界建构是创作科幻作品的核心依托。
C.文章末段以柯洁与机器人对垒作类比,论证机器写作长时间内还无法超越人类创作。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写作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机器写作能生成合乎语法规范的小说,甚至可以模仿作家的文风,但缺乏戏剧性和创造性。
B.不具备创造新词汇的能力是机器写作程序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这个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C.相较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的创作既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也要制造惊奇感。
D.电影《流浪地球》在对末世危机进行世界构建时,以种种反套路设置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关键词之一是“传承”。它也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致敬。
最开始,观众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
不过,在一些观众看来,《只此青绿》整体风格很唯美,但故事性和戏剧冲突不是那么明显。徐珺蕊解释,《千里江山图》中几乎没有人物,去查画家的生平,资料也很少,“给他虚构一些故事很容易,但我们不想这样做。既然要致敬这幅作品,就要致敬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
“另外,从我们古典文学来看,古人很喜欢写诗写词,包括散文和赋在内,这些文体本身都不那么强调剧情矛盾,很多都是心理上的逻辑,是一种思想或者意识流的表达。”徐珺蕊说。
她回忆,剧本当时五易其稿,写得很细致。剧目中几乎所有工种都做了许多“加法”,努力做功课、尝试创新,希望最后表现给观众的,是一种精准、高级而不冗杂的“减法”状态。
(摘编自《中国新国网》,《舞蹈待到<只此青绿>为何能火?编剧分享创作细节》)材料二:
一直以来,科技与舞台艺术都有着紧密的联结,在舞台美术方面有着尤为突出的体现。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机械臂、全息影像、裸眼3D、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让舞台美术拥有了更多、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实践手段。过去难以实现的舞台想象如今借助科技不断成为现实,舞台美术也逐渐从衬托表演走向参与表演,在增强视觉效果的同时实现氛围的营造和意境的传递。
戏剧的核心是文本,对于舞台美术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将戏剧的文本转化为视觉语言,完成一个解码再编码的过程。观众在演出中看到的每一次光影变幻,都是科技在舞台上的一次展翅。科技是艺术的一只翅膀、舞台美术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在舞台上展现中国式的审美与表达,融入属于我们的文化光素,建立属于我们的舞台语汇和审美体系。
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并不矛盾,要找到使他们有机结合的方式,不断为舞台提供新表达,更新讲述故事的方式。面对这些新技术、新形式以及新的创作模式,创作者需要合理运用,通过吸收、借鉴、消化、创新,释放舞剧新的艺术可能,彰显舞台艺术更多魅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审美体验。
(摘编自《人民日报》,《科技助力,展现中国式审美》)材料三:
一般认为、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如何兼顾“跳好舞”和“讲好故事”这两方面,是舞剧创作者面对的挑战,创造性运用传统舞蹈资源始终贯穿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舞讲求“形神劲律”“圆流周转”,这种形体文化蕴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国民族民间舞则以其丰富性与多样性,为舞蹈形体和编排提供丰厚资源。深入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宝库,总结规律、活化传统,这是展现中国舞剧民族文化辨识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舞剧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手中往往刻上不同的时代烙印。通过注入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可以让原有的主题与故事焕发新的光彩。譬如在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创作中,有同名动画和电影珠玉在前,如何再出新意?创作者将全剧结构分为上下两堂课。第一堂课是当代小学生在课堂上认识龙梅和玉荣,草原英雄小姐妹身处的历史现实和时代氛围让孩子们感到新奇:第二堂课则是孩子们受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触动、鼓舞后,校园内外发生的深刻变化。舞剧让两代人的心灵在“课堂”中碰撞,一个老故事被激活,奉献精神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丰富的阐释。
既吸收借鉴现代艺术形式,又深植传统艺术沃土,是舞剧创作的重要经验。《大红灯笼高高挂》吸收京剧水袖等元素,使以“足尖艺术”著称的芭蕾舞上身动作更加丰富细腻,精妙传达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这一舞剧整体呈现的中国审美、中国风格,在国际演出市场颇受欢迎。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创作方向,不仅让讲述中国故事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为世界舞剧创作提供有益的中国经验。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舞剧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写的诗词散文和赋本身都没有多大的剧情矛盾冲突,所以作为诗剧的《只此青绿》故事性和戏剧冲突也不明显,重在表达思想或意识流。
B.《只此青绿》剧本做了许多“加法”,又删减了五次,最后把剧目以一种精准、高级的“减法”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
C.科技手段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观众看完一台舞剧,只记得舞美的绚丽夺目,只谈论技术的眼花缭乱,那么这部作品很可能是失败的。
D.中国舞剧的艺术内核是叙事,所以舞剧创作者一方面要展现舞蹈艺术身体语言特征,另一方面也要着力丰富舞剧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舞剧《敦煌》中“飞天”舞段,把敦煌舞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化于芭蕾的开绷直立,既有中国舞蹈独特韵味,又将民族审美与时代旨趣融于一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舞台设计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并与演员、投影等紧密配合,共同营造出“《千里江山图》活起来”的惊艳之感。
C.舞台剧《对话•寓言2047》,把最新技术和传统艺术融合,实现了中国传统音乐、舞蹈与激光、机器人、无人机等现代科技的混搭,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D.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运用XR(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技术)、CG(计算机动画)等手段在摄影棚里拍摄了一周,又剪辑了20天,最终呈现了一幅三维动态的《富春山居图》。
(3)怎样才能让中国舞剧更受观众的欢迎?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剧目主创团队提出三条合理建议。组卷:3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城三月萧红 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在榆树还没变黄之前,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
春来了,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今天夜里就要举行,人人带着犯罪的心情,想参加到解放的尝试……春吹到每个人的心坎,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拘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看翠姨,也或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心里边猜疑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哥一件礼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就要开门进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了……我现在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那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姐姐她还惦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一笑,“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我的母亲,对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
哥哥看了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内心。从“哥哥讲故事,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后来常常落泪”等细节,表明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B.病入膏肓的翠姨突然拉住了去看望她的哥哥的手,大声哭出来。这一“拉”和“哭”字写出了翠姨对哥哥的苦苦等待和怨恨。
C.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D.作者以儿童视角叙事:“我”的姨悄悄地爱上了“我”的哥哥,她很渴望这样的爱,可是没有人能意识到她心底的强烈爱情。
(2)小说开头与结尾处,均选用“杨花”这一物象,请结合翠姨的一生,分析其表达效果。
(3)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红的小说则善于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彰显悲剧独特的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滩,① 。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② 。例如有些红蚂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 )。然而,③ 。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植物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影响等进行研究。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使农作物枯萎死亡,甚至生长不良
B.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C.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
D.农作物枯萎死亡,甚至生长不良
(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16引用:7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庖丁解牛》)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21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