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0 16:0:2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ㅤㅤ“养老”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燕、飨、食等礼仪都是借祭祀鬼神之日,以宴会的形式编排长幼序列,演示敬老之礼。这里的“养老”还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养老行为。
    ㅤㅤ周代养老的仪式除了设置公宴外,还给国老颁发上顶端镶有木雕鸠鸟形状的黑色木制拐杖——鸠杖(同王杖、玉杖)。鸠鸟食道宽,吞咽顺利,意在祝福老年人吃好吃饱;鸠杖象征着一种权利和荣誉,持杖老人凭杖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
    ㅤㅤ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养老优抚政策,除给予老人一些荣誉之外,还向社会颁布养老的法令,明确养老范围,建立了具体的保障监督措施,比如汉代就明确规定“子孙为国而死的父祖”等四类人归社会养老。唐宋时期,敬老和崇文并举,国家建立了“文学馆”等文史研究机构,组织老年学士修史编志,起草皇帝诏书,协助科举考试。《唐书》中还有国家为高龄老人配备家庭服务人员的记载。北宋出现了最先用财政资金救助“老疾孤穷丐”的机构——“福田院”。明代除参照汉代做法外,还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政权建设,并在多地设立了养济院。清代沿用了明朝的养济制度。
    ㅤㅤ我国古代养老文化的核心是“孝”,而以“孝”为核心的古代养老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百善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老年的父母,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早已在国人的思维之中根深蒂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或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家庭养老,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的结合。这样的家庭养老促进了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
    (取材于刘松林、曾富生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ㅤㅤ如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年。“421”家庭模式,独生子女的现实,导致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人能从子女身上得到的都是有限的。
    ㅤㅤ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90%左右的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享受“亲人服务”的同时又能得到所在社区有偿或无偿服务。这种模式满足了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情感需求,也能够降低老年群体的养老成本,有效节约社会资源,提升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围绕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202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作出了具体要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ㅤㅤ为了更好地服务居家社区养老,目前,全国多地正在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便老年人能够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享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既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优点,又强化和拓展了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服务供给。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旻表示。
    ㅤㅤ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服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智慧养老服务是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获取老人服务需求信息,以老年人服务信息平台为中枢,以线下服务圈为支撑,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能设备包含提供环境安全及身体健康监测的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可穿戴的智能终端设备。智慧养老通过线上发展带动线下养老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
    ㅤㅤ“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无论是15分钟养老圈,还是智慧养老服务,养老模式建设的不断完善,让幸福晚年触手可及。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国家“人民至上”的本心与初心。
    (取材于任海、陈春柳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养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是指一种敬老仪式。
    B.在周和汉时有敬老意味。
    C.唐宋时敬老、养老并举。
    D.在家养老就是传统养老。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周代,鸠杖对老人意味着受人尊敬和享有待遇。
    B.唐宋时,老年人都有权参与文史研究机构的工作。
    C.中国式赡养不仅是“孝”的要求,也是“孝”的体现。
    D.家庭养老能让老人在闲适生活中体会到天伦之乐。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享受智慧养老服务的一项是
     

    A.老年人出门佩戴定位呼叫器,遇险一键呼救。
    B.老年人通过机顶盒获取健康资讯,远程问诊。
    C.居家老人线上预约康复理疗师上门进行服务。
    D.老人到社区服务中心现场购买智能看护床垫。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历代都重视制定养老政策和建设养老机构。
    B.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现实需要。
    C.社区在现代多样化养老服务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15分钟养老服务圈解决了我国老年人出行问题。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发展居家社区养老。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兼 爱      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爱其身,不爱人,故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爱人者,此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爱其身,不爱人,故人以利其身。
    前一个“贼”是名词,强盗。后一个“贼”是动词,伤害。
    B.圣人以天下为事者也。若此则天下
    两个“治”都是动词,意思都是治理。
    C.施不孝。                得不禁恶而劝爱。
    前一个“恶”是代词,怎么;后一个“恶”是名词,罪恶。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荀子《学》。
    两个“劝”都是动词,意思都是鼓励。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自爱”,“自利”,都是宾语前置;意思是“爱自”,“利自”。
    B.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
    “家”“国”分别是古代卿大夫和诸侯的统治区域,与现在“国家”概念相同。
    C.本文语言平实易懂,逻辑性强,但是有的段落确实啰嗦。
    D.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都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怎样得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
    材料二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故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己。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
    (取材于《墨子•耕柱》)​(4)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
    爱我自身胜过爱我双亲,(因为我)认为更切近我。
    B.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
    你的这种义,是将隐藏起来?还是将告诉别人?
    C.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
    既然这样,那么有一个人说出你的主张,这个人就要杀你以利他。
    D.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
    把你当作散布不祥之言的人。
    (5)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对有思想的人的尊称,墨家后人为表示对墨子的尊敬,又加一个“子”。
    B.墨子的“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贵贱,父子、兄弟、君臣之间都应该相爱。
    C.巫马子的“爱”有远近亲疏之别,类似于《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D.墨子担心巫马子的说法会给自己招来祸害,所以劝他不要说出来。
    (6)结合两段材料和你的阅读积累,简要评价墨子的“兼爱”和巫马子的“爱有差等”。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论语•学而》中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哪四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4.阅读李白的《将进酒》,完成各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黄江之水”和“镜中白发”,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起兴。
    B.如果删掉开头的两处“君不见”,对诗人的情感表达也没有影响。
    C.诗中多处使用了夸张手法,如“千金”“三百杯”“千金裘”等。
    D.全诗大开大合,结尾的“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呼应自然。
    (2)李白的诗中经常使用夸张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C.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3)你从本诗中读出李白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概括。

    组卷:7引用:1难度:0.7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 11.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人人都希望拥有体面的生活,但对于“体面”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说,体面就是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受人羡慕;有人说,体面是不邋遢,不寒酸,不丢人,是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有人说,体面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体面是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你对“体面”有怎样的理解或思考?
          请以“说体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12.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请以“远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可以有想象,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