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科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生命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基因密码,是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示,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逻辑进路。
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义,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一是义务至上主义。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二是道德理想主义。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修身养性,家庭生活的实质在于如何克己修身。判断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对错,先要反求诸己;在个体欲望与家庭秩序、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减损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家族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伦理中心主义。在中国的家庭人伦设计中,人只有在以血缘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个人的人伦身份角色,个体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其间,我们必须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家庭道德,在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基础上,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历史、社会变迁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源于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了国家政治制度中。
C.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认为自由与权利在义务之下。
D.为维护家庭秩序、满足社会要求,个体有时需要牺牲自我利益,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想主义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列举了我国列朝列代的做法,表明了家庭文化在政治、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作用。
B.第三段引用古籍的相关内容,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架构。
C.文章将中国家庭道德在历史传统和新时代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关联性阐释,说理清晰。
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历史渊源、理论架构及典型特质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家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
B.孝悌之德生发出五伦,因此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也是建立起家庭美德传统的前提。
C.中华传统家庭道德也有不合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组卷:12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 材料一: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乳腺癌在全球发病数高居第一,但在中国则在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之后,位居第四。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癌症负担增加与常见癌症类型的变化在同时发生,许多国家正经历着已知癌症风险因素流行率的显著增加,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运动。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材料二:
在全球消除疾病的进程中,疫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专家表示,“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安全、有效且经济、便捷的手段,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在HPV疫苗问世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一系列宫颈癌防控计划,使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重心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到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
除了接种疫苗,癌症早筛也是预防癌症的“利器”,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全球各国都在癌症早筛领域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创新技术攻关。
近年来,癌症液体活检成为癌症早筛的新趋势。“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检测人体体液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中的生物标志物来分析身体状况。”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说。传统活检的组织来源于肿瘤的某个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比之下液体活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相比影像学等常规筛查手段,具备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王思振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在癌症早筛领域呈现出更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癌症早筛的液体活检技术实力已经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或已呈现‘超车’态势。”王思振介绍,我国针对肝癌的液体活检早筛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只需一管血就可测肝癌”。
摘编自《对抗癌症,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利器》 材料三: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接受新华网独家连线专访。他建议,一方面,以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指导单位,探索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并加大全国范围内推行力度,提高癌症筛查技术全国均质化水平,同时健康诊疗机构的行业要加强大数据监管与筛查效果评估,切实提升癌症筛查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加快中国癌症筛查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建立地方癌症筛查信息平台与国家癌症筛查平台的互联互通对接机制;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
“我国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季加孚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已逐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土医药企业国际化水平及产品国际认可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医药研发原创性不足,本土原创产品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等问题,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亟需进一步深入推进。
摘编自《季加孚:加强癌症早筛早治推进医药开放创新生态构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快速增长,而在中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最多。
B.社会和经济正转型的国家存在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的现象,这导致了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
C.与传统活检方式相比,在癌症早筛时进行液体活检具有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
D.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作为癌症筛查指导单位,应立足人群特点,加大推行力度,领跑癌症筛查技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等已知癌症风险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这种风险因素也在其他国家有显现。
B.我国大力发展能预防癌症的癌症早筛技术,其中液体活检只需一管血即可对癌症进行检测,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C.从季加孚的建议来看,缺少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癌症早诊早治的高质量开展。
D.明确医药创新战略性定位,深度挖掘本土原创产品价值,支持创新药品出海,有利于形成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3)我国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来有效应对癌症?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组卷:14引用:3难度:0.2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拯救
李睿
小哲坐在球场边,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脱球袜和球鞋。他穿的是阿迪达斯“猎鹰”,是去年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爸爸给他的奖品。踢了一年,鞋子都旧了,尤其是左脚,红颜色的鞋面黯淡无光。
踢完球,人也放松下来,小哲还在想刚刚结束的球赛。疫情让他在家整整待了三个月,没有球踢的日子太难熬了。城市的病例终于清零了,球队的训练、比赛恢复正常。小哲上场前,弯下腰,摸了摸草皮,像是和久违的朋友打招呼。跑着跑着状态就有了,他一个人进了三个球,还给同伴喂了“两个饼”。和队友击掌、拥抱,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当然,小哲透是有遗憾的。伤停补时阶段,他一点劲都没有了,不然那个单刀球肯定能进,他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大四喜”之前,小哲和爸爸说过,想要一双新球鞋。爸爸说,可以,但你必须超越自己!
小哲忽然觉得身边无比安静,听不见队友的喧哗,听不见数练的嚷嚷,连爸爸的催促声也没有。爸爸是个外科医生,平时风风火火,他只要看见小哲慢吞吞的样子就着急,还要加上一句,你这性格一点都不像我,真是你妈的好儿子!
球场空空荡荡,而附近停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群人围在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他们的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还有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焦急地向远处张望。
小哲还是慢吞吞地往球场外面走,等他快透到停车场的时候,人群散开了,一辆救护车刚刚驶过来,顶棚上的灯放射着幽幽的蓝光。一个男人刚刚戴上口罩,向救护者叮嘱着什么。救护者用担架将躺在地上的男子抬上了车,砰的一声,车门关上,蓝光渐行渐远。旁边的人再次围拢过来,正中间的男人高大、瘦削,他看见了小哲,向着他招了招手,是爸爸。围观的人愣在那,但很快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突如其来的掌声让小哲和爸爸都有些不知所措。
爸爸搂着小哲,朝车子走去,爸爸的手在抖。
“还有水吗,儿子?”
“没了,都喝没了。”
“你去对面的便利店,给我买瓶可乐,要冰镇的,快!”
小哲回到车上,里面弥漫着酒精消毒液的气味,爸爸摘下口罩,抓过可乐,一口气灌下半瓶,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很心满意足的样子。
“爸,刚才怎么了?”
“啊,没怎么,有个人在路边昏倒了,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没事了,活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慢慢腾腾地,我要是像你那么磨蹭,那个人早不行了。我先把你送回家,然后回医院。”
“晚上要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再说吧。”
小哲回到家,姥姥正拿着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唠叨:“今天那个年轻人命真大,要不是遇上欣力就完了。”储欣力,是爸爸的名字!“小哲快来,朋友圈都是你爸爸。”
图像一直晃动,地上躺着一个人,年纪不大,脸色正由紫变黑。爸爸先是检查了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又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一下,两下,三下……接着他一把扯下了口罩,眼镜也甩了出去。两个男人的嘴紧紧地贴着,一个男人的气流进入到另一个男人的身体,一条触礁的船渐渐启动。视频的时长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小哲却觉得无比漫长。
妈妈给姥姥打了一个电话,说不用给她留饭,她要去医院采访,采访储欣力。姥姥还特意叮嘱你和欣力好好唠唠,两口子有啥话不能说的,你俩就是犟驴。
晚上,妈妈的新闻栏目播出了对爸爸的专访,镜头前的男人让小哲有点恍惚。他从没见过爸爸正襟危坐的样子,电视中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但语气却很镇定,他说根本没考虑疫情,自己是个医生,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是常规操作,救死扶伤更是天职!
这件事动静不小,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了。在央视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更是开了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反正都是正能量的硬词。
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对亲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外,还在央视的话题“医生路边救人连眼镜都甩飞了”旁边加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没多久,小哲换了一双新球鞋,梅西同款2020猎鹰,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注:小说取材于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为“拯救”,含义丰富,既指医生爸爸对病人生命的拯救,也暗指这件事的发生是对医生家庭的拯救。
B.全文采用多种手法来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比如运用了细节、动作、对话等描写手法,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儿子问起救人之事,爸爸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时的救人过程应该很是紧张,这从事后“爸爸的手在抖”可以看出来。
D.小说中也塑造了生活中父亲的形象,他对儿子表面冷,内心关心,结尾时捂脸的表情表现了他柔和的一面。
(2)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爸爸在救人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3)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呈现这个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组卷:14引用:6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逢大疫,必有谣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内心的不安全感,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由此嗅到“趁火打劫”的机会,造谣传谣,想方设法推动谣言的裂变式传播,结果是混淆视听,扰乱疫情防控,制造恐慌对立情绪。
当谣言成了扰乱人心的“传染病”,①
(1)请在上面第二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防控病毒与谣言,我们必将取得最终胜利”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组卷:33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重复自己中度过。——法国 罗曼•罗兰
(2)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放弃了理想。——巴金
上述两则材料能给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