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天上的街市》2019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收获平台

  • 1.《天上的街市》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组卷:19引用:2难度:0.6
  • 2.现代诗语言简洁优美,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请你尝试把《小小的阳光》改写成一首诗歌,看谁改得更有味。

    组卷:27引用:1难度:0.8

发展空间

  • 3.睡 莲      亲属探病的时间刚过,同病房的宁波大婶和胖阿嫂还沉浸在方才亲人团聚的欢欣中,互相夸赞着对方的小辈如何如何的好……
          病房的墙壁是浅绿色的,在月光里,像一泓幽深的清水潭,水面是那么的清冷寂静,没有一丝波纹。病中长长的夜呀,可真难挨过。
          忽然,走廊中一阵喧哗,又进来一个新病人。我看她昏沉沉地躺着,手腕上还吊着输液针管,有一头白霜似的头发。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这声音像清风一般甜润,吸引了我的视线:一张小姑娘笑眯眯的脸,衬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像刚刚盛开的一朵白睡莲,闪闪的眼睛是噙在花瓣上两颗晶莹的露珠。看样子不过十二三岁,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
    “姑姑,这是您的水瓶吗?我替您打热水去。”清风一般甜润的声音把我唤醒了,天已大亮。那白睡莲般的小姑娘笑眯眯地站在我床边呢。
    “噢噢,那太麻烦你了。”
    “不要紧的,我顺便的呀。”说着,她把宁波大婶和胖阿嫂的水瓶都带走了。露珠般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她走了。
          不知怎么,这一天我只盼着天黑,白发老人仍旧昏睡着,白睡莲般的小姑娘还会来陪夜的。我原来在盼她!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她来了!可是声音变了,很轻很细,像悄然飘洒的春雨。我急忙抬头看,同样十二三岁的年龄,同样围着红领巾,却换了一张脸:尖尖的下巴,眼睛像新月一样细细弯弯的,像一朵含苞的新莲。
    “护士阿姨,我是来陪夜的。”第三天晚上,病房门外亮起的声音又变了,像百灵鸟一般快乐,映在清水潭般的绿墙上的是一张圆鼓鼓的脸,两颊很红很红,还嵌着一对笑靥。哦,这回可是朵顶呱呱的红睡莲啦!这位白发老人不知从哪儿修来的这么多好孙女儿,连我们大伙都跟着享享儿女福了。
          又是一个欢乐的早晨。红睡莲跳跳蹦蹦替我们打水、扫地……
          中午,白发老人醒了,病房的人都夸她的孙女好。白发老人轻轻吹口气,笑了。她说:“我可没那个福气。儿子在外地工作,老婆子一个人。那三个闺女是一幢楼里的邻居,平日全靠她们相帮买盐买米倒垃圾呢。”
          是什么在我寂寞已久了的心房中轻轻地、暖暖地攒动着?是甜润的清风?是细柔的春雨?还是欢乐的百灵鸟?
          阳光洒在病房的绿墙上,清冷寂静的清水潭变得波光潋滟起来。水面上绽开了那么多睡莲,白的,红的,一朵朵都像姑娘可爱的笑容,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许许多多的亲人,仿佛她们不曾离开过我。
          一朵美丽的睡莲,在我心中悄悄地绽开了……
    (1)病房的绿墙,在月光里和在阳光下的氛围很不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文中的“我”,前后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用一种事物来比喻“我”,要表现出其心境之变化(不能用文中的比喻)。
    (3)文章开头写病房墙壁在月光里像“清冷寂静”的清水潭,结尾却写阳光洒在病房的绿墙上,清水潭变得“波光潋滟起来”。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请说一说理由。

    组卷:42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

  • 8.何不去登山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1)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3)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登高望远:
     
     

    俯视一切:
     
     

    (4)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⑤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
    (5)选文第⑧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6)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组卷:194引用:2难度:0.7

三、作文

  • 9.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特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500以上。

    组卷:215引用:8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