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疆昌吉州高考语文一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乡愁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中国人的原乡观念根深蒂固,也使相关情感表达成为文学艺术的母题。在人类为认识、把握世界所创设的各种概念中,可能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历史更有赖于人的记忆。人有记忆就会有历史,有历史就会有对过往的追思,有追思就会有乡愁。
乡愁作为广义的历史追思,往往被神圣化。比如,在个体生活中,童年总与诗情记忆深度关联,“遥想当年”是遍被士庶的自我叙事方式;在文化上,厚古薄今是常态,历史上的古今争论,往往以复古一方的胜利为终局;在哲学上,形而上的道被历史化,时间的久远性往往被直接等同于真理性。基于这种时间和历史意识,在中国,从旧国旧乡旧人到古物古玩古画,似乎凡是与过往相关的一切均会被珍视。而所谓乡愁,则无非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历史意识在人情感领域的表征形式。我们必须理解乡愁问题有典型的理想性质。或者用美学的词语来讲,即便我们对童年时代有丰富的记忆,这个记忆也不是对往昔生活的真实复现,而是一种审美记忆或者诗性记忆,它夸饰了原乡本不具有的美丽。
一般而言,乡愁是围绕着个体的情感经验被建构出来的,似乎只关乎个人的经历,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乡愁的意义绝对不仅止于个体,而是对民族共同体整体有效的情感。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从中国历史看,中华民族之所以有这种恒久的维系自己文明的能力,显然不是因为私人性的对历史的回望,而是在文明的整体进程中,形成了这一民族关于自身历史的共同记忆。今天,人们习惯于将中华民族称为文化共同体,认为文化价值共识是让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但更深层的原因仍然是存在的,这就是民族共同记忆。由此,个体性的关于历史的回望,就最终汇入到整个民族关于自身历史的论述之中。中国文化的乡愁,就是在这种民族共同记忆中得到了奠基。
由此看来,中国式的乡愁是一个既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概念。在核心处,它指向血缘,即从对父母的牵念中获得关于乡愁的最原初经验;其次是父母所居之地,即父母所居,便是故乡。以此为背景,它进而被放大为亲族和家国概念,放大为“四海为家”或“四海之内皆兄弟”,甚至最终被解构为“此心安处是吾乡”。以上序列使乡愁成为一种圈层式结构,它愈趋于中心愈浓烈,愈趋于边缘愈淡化。这是人从血缘共同体逐步迈向人类共同体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以普遍理性克服情感本能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价值逐步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诗的逻辑逐渐演变为哲学的逻辑。但显然的问题是,人愈趋于理性和哲学化,也就愈益导致个体的情感无处安放,并由此生发出无家可归的虚无感和悲情意识。
对此,中国文化的伟大,就在于表现出了对诸多对立问题的协调和兼顾能力。比如,既尊重理性又推崇合乎人情的常识,既重视父母之孝又重视兄弟友爱、家国之忠以至天下情怀。这是一种“既要……又要……”的情感多元生发模式,它避免了非此即彼的极端化,也使乡愁表达充满弹性。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时间和历史意识,中国人特别珍视过往,比如喜欢古旧物品,对曾有的生命记忆难以忘怀。
B.乡愁围绕个体的情感经验建构,似乎只关乎个人经历,民族共同记忆就是无数个体乡愁的总和。
C.在文明的进程中形成的关于自身历史的共同记忆,是中华民族被称为文化共同体的深层原因。
D.中国式乡愁的核心指向和父母的血缘关系,愈趋于边缘愈淡化,甚至被解构为“此心安处是吾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乡愁的产生说起,继而探讨乡愁的性质和意义,再分析乡愁的圈层式结构,层层推进,思路严谨。
B.第二段从个体生活、文化和哲学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了乡愁被神圣化的观点,表明乡愁具有典型的理想性质。
C.文章对个体乡愁和民族共同记忆的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由此把对乡愁的理解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
D.文章分析了乡愁的圈层式结构,有助于读者理解个体价值逐步让位于群体价值和人类价值的演变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具有典型的理想性质,因此我们记忆中的童年可能比真实童年更美好,甚至完全是一种审美虚构。
B.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可以作为中国式的乡愁是既基于个体记忆又不断外向放大的概念的一种佐证。
C.相比于理性和哲学化的人,一个富于感性和诗性的人更容易克服本能,生发出无家可归的悲情意识。
D.中国人都具备情感多元生发模式,既尊重理性又推崇合乎人情的常识,有处理对立问题的协调能力。组卷:40引用:7难度:0.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京奥运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云上奥运”,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今年奥运会首次采用阿里云支撑全球转播,这是奥运会迈入数字时代的重要一步。对这届特殊的奥运会来说,技术至关重要,感谢阿里巴巴的云技术,今年将是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巴赫认为,借助云上转播等科技创新,人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式观看奥运会比赛;本届奥运会通过电视和数字平台转播合作伙伴的报道覆盖面,将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要大。巴赫表示,双方合作打造的云上转播平台OBSCloud是一项重大创新;在转播平台上提供的3D追踪技术,为观众提供了创新的观看体验。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指出:对于全球媒体而言,基于OBSCloud,转播方不仅可以接收赛事内答,还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内容创作、管理和分发系统。转播方工作人员不必亲赴东京奥运会现场,就可以完成转播和编辑工作。
摘编自2021年7月27日《人民邮电》《奥委会主席巴赫:奥运会首次云上转播》材料二:
与往届奥运会一样,“深圳智造”在东京奥运会上依然闪耀,其中既有助力过多届奥运会的“老面孔”澳亚迪、领先体育,也有首次亮相奥运会的创新企业喜德盛。
这三家企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多项专利。从里约奥运会举办的2016年至2020年,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8000余家增至18万余家。
2016年至2020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均逐年增长且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产值五年增长1.45倍,增加值五年增长1.49倍。
打开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官网,“奥运战车”的图片非常醒目。作为竞技类山地自行车,这款“奥运战车”整车重量控制在9.6公斤,在全球同级产品中做到了最轻。
喜德盛副董事长李楚乔介绍,这辆“奥运战车”运用了高端碳纤维自行车研发及生产资源,配备了市面上最前沿的顶级零配件,今年5月正式向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交付。
在研发之初,喜德盛团队便与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的教练以及运动员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设计沟通,从原版的工程样车开始,“奥运战车”通过了1000公里以上的实地测试和国家级赛事的考验,经历了近百次的改进改良。
摘编自2021年7月25日《南方日报》《奥运会上的“深圳智造”》材料三:
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今年东京奥运会赛场内外,“中国制造”更是随处可见。据了解,本届奥运会使用的比赛器材,约有一半来自中国体育制造商,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乒乓球、羽毛珠、举重、跆拳道、射箭、自行车等多个比赛项目。有趣的是,被日本人视为“国术”的柔道运动,也采用中国制造的柔道器具。可以说,“中国制造”把东京奥运会办成了中国队的“主场”。
国际体育赛事不只是体育竞技舞台,也是各国展示其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类重要体育赛事大量采用“中国制造”产品,显示出全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信赖与依赖。正如有评论者所言,透过奥运会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成长的步伐,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崛起的印记。而这背后,是自主创新,是品牌意识,是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中国制造”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的亮眼表现,我们应当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更应保持清醒冷静。要知道,整体来看,“中国制造”远不能称为强大,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家。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测算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中国等9国的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得分较低,仍处于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第三阵列,特别是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这3项综合体现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考察项上,我国相比美国等制造业强国还存在明显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国政府和广大企业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开始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方向转变。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布局,也体现出政府对“中国制造”实现升级的决心。我们相信,“中国制造”经历一番阵痛,一定可以完成破茧成蝶的过程,实现完美升级,以更多优质优价、无可替代的好产品占领更大的全球市场。
摘编自2021年7月29日《中国质量报》《看清“中国制造”需要努力的方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OBSCloud,东京奥运会转播方可以远程接收赛事信息,并完成转播和编辑工作。
B.在里约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推动下,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四年获得迅猛发展。
C.中国制造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东京奥运会多个比赛项目,东京奥运会成为了中国队的“主场”。
D.经过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可以凭借更多优质优价又创新的好产品占领更大的全球市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东京奥运会首次采用阿里云支撑全球转播,标志着奥运会迈入数字化的新时代。
B.喜德盛奥运战车整车重量控制在9.6公斤,是全球重量最轻的竞技类山地自行车。
C.日本“国术”柔道运动采用中国制造的器具,说明中国制造拥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
D.虽然“中国制造”在东京奥运会上表现亮眼,但我们依然要承认其存在很多不足。
(3)在平昌冬奥会的“北京八分钟”里,深圳壹品光电有限公司出品的24块冰屏惊艳世界。据悉冰屏是全球首创的高通透率屏幕,拥有几十项专利。在独立开发的云智系统操控下,冰屏能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稳定运行。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冰屏惊艳世界的原因。组卷:3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失恃
刘正权 人间仲春五月天,又逢草木葱茏时。
周梧桐把手里的书放下,幽幽叹口长气,不看书了,仔细把玩自己的一双手,确切说是把玩手上那只小猫咪。
手若柔荑,肤若凝脂,搁书上,叫玉手。
在这个仲春五月天里,周梧桐就剩一双手还葱茏着。
她的腰际以下,暂时还可以用圆润来修饰,周梧桐知道,这个圆润只是表象,美的极致是衰败,周梧桐腰际以下皮肤上那种闪烁光泽的圆润,实际是轻微的水肿。
血脉不通的人,才会水肿。
周梧桐瘫在床上有些日子了。陪着她一同出车祸的,是只猫。猫死了,肚子里还揣着猫仔,猝不及防的车祸,让周梧桐的猫临死之前进了人类的医院,还顺顺当当产下一个猫咪。猫咪就在周梧桐的手上。
三岁的彤子被爸爸抱进来时,手上拿着一只奶嘴,冲周梧桐邀功:“妈妈,把我奶嘴送一个给猫咪。”
“送奶嘴给猫咪?”周梧桐不把玩猫咪了,一双眼睛把玩彤子。
“猫咪那么小,就没了妈妈。”
“没娘的孩子天照应,你操个什么心?”周梧桐啪一声打掉彤子手里的奶嘴。十五年前那场关于车祸的回忆到这儿戛然而止。
站在病房外的彤子,透过病房门上的观察口看进去,妈妈正躺在病床上,把玩一只老猫,十五年前的那只小猫咪,老得成了精,除了周梧桐,它谁也不亲。
亏当年才三岁的彤子还为她哭啼过好几次呢,白流了那些眼泪。
打那以后,彤子就不流泪,变得柔韧而坚强,哪怕面对病榻上的周梧桐。多年母女成冤家,这话不假。
谁让那场车祸,让妈妈变得不可理喻的。
确实不可理喻,当时周梧桐把手里的猫咪往地上一丢,冲彤子说:“猫有九条命你知道不,死不了的。”
彤子就这么被妈妈气出了病房。
老远了,病房外还能听见彤子的哭啼。
要不是这次下了病危通知,彤子是不会到医院来的,猫有九条命,就算周梧桐是病猫,怎么的也得有八条命吧,周梧桐属虎。
病房里,周梧桐正跟那只老猫说话呢。
这就对了,在彤子看来,妈妈自从出了车祸后,都不会说人话了。
每次爸爸喂她吃完饭,妈妈都揪扯自己头发说:“我怎么就不死呢?”爸爸不安慰,激将说:“你死了谁来祸害我啊。”
“也是,我不能死,我还要祸害一千年的!”经不得激将的妈妈歇斯底里了。
奇怪的是,爸爸居然讨价还价说:“一千年,那得祸害多少人,你只祸害情更加浓郁深刻,意味悠长。我十五年,就够了。”
十五年,好像一个咒语,很灵,每每说到这儿,妈妈就不歇斯底里了,和爸爸抱头痛哭。
为啥要祸害十五年?这个疑问一直在彤子脑子盘旋。
病房的呼叫器突然响了。
一个护士飞快抢进门去。
要抢救的是那只猫,它老得没了进食的力气,靠周梧桐喂奶水度日,那只奶嘴,彤子看见了,当年她送给猫咪的那只,周梧桐竟保存了这么多年?
老猫去世的当天,周梧桐也进入弥留阶段,她手里,紧紧攥着那只奶嘴。
轮到爸爸歇斯底里了,他恶狠狠揪扯周梧桐头发:“你不能死啊,说好还要祸害一千年的,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
周梧桐似乎被扯烦了,眉眼上露出一丝不耐,气若游丝说:“我答应,你的,只,只祸害,你十五年,你算算,十五年,到,到了么?”
“还差一天,彤子十八岁,你就不能……”
“从三岁到十八岁,她,她已不算,失恃了,你,求你,褥疮让我,生,生不如死,放过我吧!”周梧桐眼睛猛地一亮,跟着一暗,人就没了呼吸。
十八岁,失恃?
在爸爸惊天动地的哭喊中,彤子听见主治医师对护士说:“糖尿病高位截瘫能活十五年的,在这个科室,有史以来是第一例。”
“能够扛过五年不死的,就是奇迹了!”
若干年后,做了医生的彤子对一个高位截瘫的糖尿病病人家属说:“除非有能让您妻子十五年内割舍不下的心思。”
说这话时,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窗外草木葱茏得,如同那个高位截瘫女患者的手,让彤子不忍直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及结尾多次提到“仲春五月天”和“草木葱茏”,为情节发展营造宁谧的氛围,首尾照应。
B.母亲“紧紧攥着那只奶嘴”,表达出对猫的关爱,也表现了对彤子默默的疼爱与挂念。
C.结尾颇具新意,彤子成为医生,为与母亲具有同样病症的人看诊,触景生情,感情更加浓郁深刻,意味悠长。
D.文章语言简短利落,常单句成段,行文流畅而具有节奏感,言少意多,独具意蕴。
(2)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猫”,具有多层意义,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失恃”的作用。组卷:9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将下面的长单句改写成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是主动句,一个是被动句,不得改变原意。
南京鼓楼医院日前向世人公布的新近发现的记录了1937年至1941年鲍恩典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再一次揭穿了日本某些政客认为不存在南京大屠杀的谎言。组卷:4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06年,25岁的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揭出病苦为己任。
材料二:黄文秀,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使得白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材料三: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同学冲上了热搜,她高考文科成绩676分,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这个冷门专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系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15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