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23 22:30:3
一、选择题共30分
-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环境日主题:“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2.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有“铁强化酱油”、“高钙牛奶”等,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8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组卷:1429引用:473难度:0.9 -
4.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2引用:1难度:0.2 -
5.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80引用:4难度:0.8 -
6.在测定锌、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7 -
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6 -
8.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9 -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57引用:1难度:0.9
二、非选择题。
-
27.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
(1)请你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下表是某小组同学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5 20 0.1 4 16.75 ② 15 V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0 2 49.21 ④ 30 5 55 0 2 x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分液漏斗内盛有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锥形瓶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数据变化,分析下列问题,
①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率高的催化剂是
②催化剂
③由氧化铜催化的反应,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慢,主要原因是组卷:58引用:1难度:0.3 -
28.两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组实验]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
(1)我们在实验室常用A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2)实验操作规范、准确。下列有关图2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3)查阅文献发现,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但实际实验中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能达到空气总体积的1/5,其可能的操作原因是
[B组实验]查阅资料发现,加热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更为精确。
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已知:铜+氧气加热,氧化铜)。
A装置是底面积为50cm2,高为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1)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A、B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2)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为
(3)与图1比较,按图3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拓展探究]
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0%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白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白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0%组卷:129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