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密切相关。聚合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简单说来,聚合思维是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之后,再寻求一个最佳答案,而发散思维则是围绕着问题多方寻求不同答案。聚合思维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而发散思维则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总结,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等,都是聚合思维带来创新与发明的佐证。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奇思遐想引发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凯库勒受炉火“金蛇狂舞”的启发提出苯分子结构的设想等,则说明了发散思维在自然科学的创造活动中大有可为。可以说,没有聚合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条件和基础: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创新和变革的想象基础和想象动机。
可惜的是,在不少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多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轨迹大体形成上图所示双曲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学校和家庭过分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最终造成学生发散思维被干扰抑制。
(取材于岳晓东、龚放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对于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一些研究者聚焦于思维过程、认知方式和智力而另一些人则着重关注包括情绪、动机、人格、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般认为,积极情绪可能增强个体在不同观点间的转化、联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认知的灵活性,有助于创造力提升;消极情绪则不利于创造性表现。此外,研究表明.情绪的激活水平与创造力也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例U型特点:从较低到中等水平的情绪激活能逐渐提高认知坚持性,带来越来越好的创造性表现:极端高的激活水平使得思维无序,极端低的情绪状态又无法达到促进创造力思维的基本阚限。在情绪激活状态下,个体可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有助于提高个体在创造力任务中的认知加工水平。有学者认为,积极情绪可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影响时间较短;消极情绪可提高坚持性,影响时间相对较长。
几乎所有学者都承认内部动机对创造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兴趣、愉悦感和挑战性成为人们从事一项任务的动力源泉时,表现会更具创造性。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影响不一,指向创造本身的外部动机可提高创造力,而指向创造结果或任务完成度的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力。
(取材于李晓巍、郝宁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充分认识和晨开自我的本性时必然会达到的一种境界。但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谨慎地对待创造力的发展。如果说,当下通过运用实证测评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还在人类的控制范围之内,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的水平会不会超越人独有的创造力?会不会出现拥有创造力的新物种?会不会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在创造力方面更加发达的超级“人类”?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人们用无限的创造力尝试各种各样的创造,出现了新技术、新工具、新物种,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创造也带来了新威胁和新挑战。现在的整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变和进化形成的,是不同物种和环境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博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新物种的出现必然会打破这种平衡。正因如此,创造力应该是有规范和限制的,不能随意发挥和利用。创造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应贯穿伦理的考量,既遵从人的理性而又超越理性的桎梏,确保人类所创造的未来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取材于郭佳楠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以创新思维为基础。
B.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可以引发创造活动。
C.图中的双曲线说明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创造力会明显下降。
D.学校教育不应该强调聚合思维对认识事物规律的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创造力”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
B.积极情绪可能增强思维的发散性.从而提高个体创造力。
C.在极低情绪激活水平之下,积极情绪也不易产生创造力。
D.对完成任务速度快的个体来说,外部奖励会激发创造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本主义创造观认为,人的创造力必然达到充分发挥。
B.从系统演化的视角来看,创造力的作用是发展变化的。
C.用实证测评手段研究人的创造力,可能暂时是安全的。
D.超级“人类”可能会打破物种与自然界现有平衡状态。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合思维对深入认识事物的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B.灵活而开放的认知态度是创造力人才应具备的。
C.吸引人又极其挑战性的任务常常会激发创造力。
D.基于人类伦理的创造力需要打破一切既有平衡。
(5)下面是课文《离骚》的两项学习任务,请任选一项联系材料内容,说明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
诗文联读结合学过的《屈原列传》思考:《离骚》中作者不断反省自己,你认为他“迷途”知返了吗?为什么? 任务二:
情境写作假如你是“感悟经典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推广活动的骨干成员,请为《离骚》写一篇推荐词。 组卷:17引用:1难度:0.6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外舅兵部杜侍郎【1】书
晁补之 补之再拜:昨自苏公以尚书召,适与左右兵部同事,意两公平日未尝相与处,往未必合,故尝为苏公极言左右居家行己、莅官及物之意。苏公固不以补之言为过。及辱赐书,道联职甚亲,远闻欣喜不已。
补之于苏公为门下士,无所复替。然刚洁寡欲,奉已至俭菲,而以身任官责,嫉邪爱物,知无不为,尤是不忽细务,其有所不得尽,视去官职如土芥。凡规模大较,与左右近者,非一事也。来书犹怪其尚气好辩,此非补之所能知。自非圣人,各有所长,亦有所短。然伯夷班圣人之列矣,而孟子尚以谓伯夷隘,君子不由。夫孟子所谓君子者,必若孔子,无可无不可【2】而后可也,不然,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者。苟病其未和,则凡能虑祸忍诟、摧刚为柔,熟视出胯下者,皆可以免夫此议矣。隘者见排,而不害其并列于圣人。则孟子之心盖可见矣。
西汉名臣,惟汲黯、郑当时【3】。汲黯好直谏,多大体而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士亦以此不附。而郑当时,性长者,常引丞史,以为贤于己,与官属言,惟恐伤之,山东翕然称郑庄。黯以倨得不附,而庄见誉长者,似庄胜也。然至于淮南有邪谋,数汉庭臣,惟惮黯,而庄乃获讥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庄于此不反愧黯哉?虽然,汲黯为直不为伎【4】,郑当时为和不为谀,故良史同称推贤。则汲黯、郑当时此其大体皆有所长,而亦皆有所短。故补之以谓自非孔子无可无不可,未免于见议者。君子以同而异,若是可也。
方今老成,言行足以矜式后进者,非左右乎!俗异教离,党同门,蠹道真,十室皆是。补之以谓众贤和于朝,则幽远趣向自一,而事无不可为。不识左右以为如何?复赐一言,幸甚幸甚!
注释:【1】杜侍郎:指杜纯,晁补之的岳父。下文“苏公”指苏轼。【2】无可无不可;这里指孔子行事,达于时变,懂得变通。【3]汲黯、郑当时:汲黯字长孺,郑当时字庄。二人同为汉景帝、武帝时名臣。【4】忮:嫉妒、总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规模大较 规模:指人物的才具气概 B.来书犹怪其尚气好辩 尚气:崇尚气节 C.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面折:当面指责人的过失 D.性长者 长者:恭谨敦厚的人 A.苏公固不以补之言为过 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B.隘者见排 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苏武传》) C.与官属言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 D.山东翕然称郑庄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A.若将浼焉者 好像将要被玷污似的 B.不敢甚斥臧否 不敢严厉地申斥坏人 C.言行足以矜式后进者 言语行动足以让后进敬重效法的人 D.则幽远趣向自一 那么地方的志趣自然(与朝廷)一致
A.晁补之在信中赞美了苏轼的美德,并说苏轼与杜纯相似之处颇多。
B.晁补之引用孟子对伯夷的评价,说明即使是圣人,也是不完美的。
C.晁补之认为,淮南王谋反时只忌惮汲黯,汉廷臣子都应感到惭愧。
D.晁补之作为苏轼门生、杜纯女婿,此信措辞表达得体,人情人理。
(5)请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①晁补之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晁补之在这封信中提到汲黯、郑当时用意何在?组卷:36引用:3难度:0.6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1分。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渡江【1】
赵善括 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2】。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3】。
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休学楚囚垂泪【4】,须把祖鞭先著【5】,一鼓版图收。惟有金焦石【6】,不逐水漂流。
注释:【1】这首词约为赵善括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任润州(今江苏镇江)通判时所作。【2】依刘:东汉末年,长安扰乱,王粲赴荆州依附刘表。【3】玉垒、貔貅:玉垒喻指军事要塞,貔貅喻指军士。【4】楚囚垂泪:喻怆怀故国、无力回天的处境。【5】祖鞭先著:喻指抢先做出成绩。【6】金焦石:宋时长江上的两座石山。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堪笑”三句,词人以“萍踪”“叶舟”比喻自己漂泊无依,无处安身。
B.“金阙”两句,词人感叹朝廷与金人言和,战士蹉跎岁月,无用武之地。
C.“六朝”两句,写六朝不能扫五胡之乱,而南宋与六朝类似,令人担忧。
D.“惟有”两句,写渡江所见之景,也借此来比喻南宋爱国志士意志顽强。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的“笑”为自嘲之笑,“愁”为伤时之愁,笑与愁都是基于爱国之情。
B.词人感慨“玉垒老貔貅”,又主张“须把祖鞭先著”,表达出悔不当初之意。
C.这首词起于景,结于景,中间由景及情,由今思古,层次丰富,结构完整。
D.这首词多用典故却无堆砌之感,用典使词作内容更丰富,情感表达更凝练。
(3)《四库提要》中说赵善括词气“骏迈”(雄健豪迈),与辛弃疾词气“亦复相似”。你认为赵词与辛词是否都有“骏迈”之气?请结合《水调歌头•渡江》与读过的辛弃疾词作阐释你的观点。组卷:35引用:1难度:0.6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中国古典诗歌在写景中蕴含深刻的感悟与思考。李煜《虞美人》中“①
(2)李白的诗歌创作善于借用神话传说,如写蜀道两侧山峰耸立和谷中水流湍急的名句“⑤
(3)考入大学之后,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们应该诚恳谦逊,骄傲自大则很难交到朋友。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⑦组卷:12引用:2难度:0.9
一.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快递小哥偶遇走失老人并将其护送回家,一句“看见了就不能不管”冲上热搜;全球疫情反复,大型体育赛事能否如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出了回答;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空间合作前景渺茫,中国“天宫”后起之秀,闪耀太空….…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从容面对,做出明确的回答?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组卷:16引用:1难度:0.6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明代《西湖游览志》记载:“濒江之人,好踏浪翻波,名曰‘弄潮’。”“弄潮”指在潮水中搏击、嬉戏,也比喻在风险中拼搏。
请以“弄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书写清晰。组卷:14引用:1难度:0.6